---
第四章:火宅惊变
孤山上的雾气渐渐散去,灵隐寺的幻影也随之消失。
张煜揉了揉眼睛,再看湖面只剩月光粼粼。济公的破扇子在他肩头轻轻一拍:"走,带你去见慧远长老。"
二人绕到灵隐寺后山,在一片竹林中找到间简陋的草庐。推门进去,檀香扑面。一位白眉老僧正在打坐,听到动静也不睁眼:"疯和尚,半夜扰人清梦。"
"老慧远,火烧眉毛了还睡?"济公大咧咧盘腿坐下,顺手抄起桌上的茶壶灌了一口,"寺里怎样?"
慧远长老这才抬眼,目光在张煜身上停留片刻:"藏经阁烧了三成,好在老衲早将重要经卷转移。"他从袖中取出一块焦黑的木片,"火是从库房起的,有人用了西域火油。"
济公接过木片嗅了嗅,眉头一皱:"火罗教的'地狱焰'。"他转向张煜,"你那些案卷,怕是与二十年前的西域商队有关吧?"
张煜浑身一震:"大师怎知?"
"猜的。"济公的破扇子摇了摇,"慧远,给这孩子讲讲商队的事。"
慧远长老长叹一声,从怀中取出一串佛珠慢慢捻动:"绍兴三年,有支西域商队来杭,携异宝无数。途经戈壁时遇沙暴,全员失踪。三年后,却有两人奇迹生还..."
"其中一人就是赵德安?"张煜急问。
"不错。另一人..."慧远突然咳嗽起来,脸色发青。济公迅速从腰间葫芦倒出颗药丸塞入他口中。
"老慧远也中了嗔毒。"济公沉声道,"那商队护卫中,可有现任知府?"
慧远勉强点头:"当时他还是个小小押司...商队出发前,他曾来寺求过平安符..."
正说着,草庐外传来急促的脚步声。一个小沙弥慌慌张张冲进来:"长老!赵府...赵府起火了!"
济公"腾"地站起:"哪个方向?"
"东...东书房!"
济公脸色大变,破扇子往张煜怀里一塞:"拿着!去西湖边等我!"话音未落,人已如一阵风般冲了出去。
张煜愣在原地,直到慧远推他才回过神来。他深一脚浅一脚地往山下跑,济公的破扇子握在手中竟隐隐发烫。跑到断桥边,只见东北方天空一片通红,黑烟滚滚。
"明月小姐..."张煜心头一紧,想起她孤身返回赵府的场景。他攥紧扇子,突然拔腿就往城里跑。
赵府外已围满百姓。家丁们提着水桶来回奔跑,可火势丝毫不见小。张煜挤到前排,正看见东书房所在的院落整个被烈焰吞噬,木梁倒塌声不绝于耳。
"有人还在里面!"一个丫鬟哭喊着,"小姐进去找老爷,一直没出来!"
张煜脑子"嗡"的一声。他四下张望不见济公身影,一咬牙就要往火场里冲,却被几个家丁死死拉住。
"不要命了!"有人喝道。
就在此时,火场中突然传出"轰"的一声巨响。东书房的屋顶整个塌陷下去,火星四溅中,一个摇摇晃晃的身影出现在浓烟里——
"是济癫师父!"有人惊呼。
只见济公浑身是火,怀中却紧紧抱着个人。他踉跄几步冲出火场,几个翻滚压灭身上火焰,这才露出怀中昏迷不醒的赵明月。
"明月小姐!"张煜挣脱家丁冲上前。
济公的僧袍烧得破烂不堪,脸上黑一道白一道,却还有心思开玩笑:"这丫头...比看起来沉..."说完竟一头栽倒。
众人七手八脚将二人抬到偏院。张煜打来井水,小心擦拭赵明月脸上的烟灰。她手中死死攥着个油纸包,掰开一看,是几封烧焦一半的信笺。
"先救人。"济公不知何时醒了,凑过来检查赵明月的伤势,"还好,只是烟呛着了。"他从葫芦里倒出颗碧绿药丸,捏开赵明月的牙关塞进去。
不一会儿,赵明月咳嗽着醒来,第一反应就是去摸怀中:"信...信呢?"
"在这。"张煜递过油纸包,"你冒死就为这个?"
赵明月挣扎着坐起,眼中闪着异样的光彩:"我在父亲书房发现密室...里面有西域来信和这个!"她展开残信,指着一处火漆印记,"看这个火焰纹章!"
济公凑近一看,脸色凝重:"火罗教右护法的印信。"他快速浏览信件内容,"果然...现在的'赵德安'是假冒的,真身被关在火罗教总坛!"
赵明月脸色煞白,颤抖着从油纸包底层取出一张薄绢:"还有这个...未完成的'嗔心散'配方。"
张煜倒吸一口凉气。薄绢上密密麻麻记着药名和配比,最下方用红笔写着:"腊八日,借粥施药,全城共嗔。"
"他们要在腊八粥里下毒!"张煜失声道。
济公的扇子突然捂住他的嘴。门外传来脚步声,一个低沉男声问道:"小姐怎样了?"
赵明月迅速将证据塞给济公,高声道:"我没事,刘管家进来吧。"
门开了,一个瘦高老者走进来,目光在济公和张煜身上扫过,最后停在赵明月身上:"老爷很担心您。火势已控制住,请您移步西厢。"
赵明月虚弱地点点头,趁刘管家转身时,向济公使了个眼色。济公会意,拉着张煜告辞。
离开赵府,张煜急道:"就这么走了?明月小姐她..."
"她有分寸。"济公晃着破扇子,"倒是你,该想想怎么解开心结。"他突然拐进一条小巷,"今晚带你去个有趣的地方。"
二人来到城西一间不起眼的小庙。推门进去,香烟缭绕中坐着个白发老妪,正在整理药材。
"薛婆婆。"济公笑嘻嘻地行礼,"借您宝地一用。"
老妪头也不抬:"疯和尚又惹什么祸了?"
济公不答,转向张煜:"脱上衣。"
张煜虽疑惑,还是照做了。济公从香案上取来一面铜镜,又向薛婆婆借了盏油灯,在张煜背后一照——
"啊!"张煜从镜中看到自己后背浮现出蛛网般的黑线,正中心脏处已结成茧状物,隐约有红光流动。
"怨气攻心,再不解就晚了。"济公叹道,"薛婆婆,借您的'还魂针'一用。"
老妪默默取出一套银针。济公让张煜盘腿坐下,在他背上几处穴位连下七针。每下一针,张煜就觉一股凉意渗入,心口灼痛稍减。
第七针落下时,他突然全身剧震,眼前浮现出从未见过的画面:大漠孤烟,一支商队在戈壁中艰难前行。忽然沙暴骤起,黑暗中有人惨叫,有刀光剑影...
"啊!"张煜抱头呻吟,"这是什么?"
"记忆。"济公收针,"不是你自己的,就是与你血脉相连之人的。"
薛婆婆突然开口:"商队那晚,有人下毒。"
济公和张煜同时看向她。老妪浑浊的眼中闪过一丝精光:"当年两个幸存者,一个成了赵德安,另一个..."
"是张煜的父亲?"济公问。
薛婆婆摇头:"是他舅舅。"她颤巍巍起身,从神龛后取出个布包,"你父亲托我保管的,说等你长大成人再给。现在...时候到了。"
张煜双手发颤地接过布包。打开一看,是本薄册子,扉页写着"西域行记"四字,落款是"张远山"——他舅舅的名字!
正要细看,庙门突然被撞开。一个浑身是血的小沙弥跌进来:"济癫师父!寺里...寺里又出事了!"
济公扶起小沙弥:"慢慢说。"
"知府带兵围了灵隐寺...说我们藏匿朝廷钦犯...慧远长老...长老他..."小沙弥话未说完就昏死过去。
济公脸色大变,破扇子往张煜手中一塞:"你留下看册子,我去去就回!"说完人已不见踪影。
张煜愣了片刻,向薛婆婆道谢后匆匆离开。回到西湖边的茅屋,他点亮油灯细读舅舅的册子。越看越是心惊——原来当年商队遇袭不是意外,而是有人下毒后趁乱抢劫!舅舅在混乱中救出赵德安,二人历经艰险才回到中原...
正读到关键处,门外传来轻轻的叩击声。张煜警觉地抄起门闩:"谁?"
"是我。"赵明月的声音!
张煜连忙开门。赵明月披着斗篷闪进来,脸色苍白如纸:"我偷听到刘管家和'父亲'的谈话...他们要提前行动!腊八粥改在三天后施放!"
张煜扶她坐下,倒了杯热茶:"你怎么逃出来的?"
"装病。"赵明月狡黠一笑,"我说被烟呛坏了肺,要静养。他们派人守着我,我从小时候发现的密道溜出来的。"她从怀中取出一张纸,"看这个。"
纸上画着赵府地下密道的走向,其中一条竟直通知府衙门!
"难怪..."张煜恍然大悟,"知府也是他们一伙的!"
赵明月突然注意到桌上的册子:"这是..."
张煜简要说了舅舅的事。赵明月越听眼睛瞪得越大:"我父亲...你舅舅...二十年前..."
二人同时意识到什么,异口同声:"我们的父亲都认识!"
正当他们要细看册子时,远处突然传来钟声——是灵隐寺的警钟!紧接着,城里四处响起铜锣声,有人高喊:"走水啦!走水啦!"
张煜推窗一看,只见夜空下不止一处火起,最近的火光就在两条街外!更可怕的是,街上开始出现疯狂奔跑的人影,他们见人就扑,如同野兽...
"嗔毒爆发了!"赵明月颤声道。
张煜抓起济公留下的破扇子:"我们得去找济公!"
"等等。"赵明月从腰间解下个小布袋,"我从药房偷的解毒药,虽然不治本,但能暂缓症状。"
二人刚冲出屋门,就听见黑暗中传来熟悉的歌声:
"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
世人若学我,如同进魔道..."
济公摇着只剩骨架的破扇子从火光中走来,身后跟着一队僧人,正用担架抬着昏迷的慧远长老。
"大师!"张煜和赵明月同时喊道。
济公看到二人,咧嘴一笑:"正好,省得我跑两趟。"他转身对僧人们道,"你们先送长老去薛婆婆处,我随后就到。"
待僧人走远,济公的表情突然严肃起来:"事情比我想的糟。火罗教提前发动了,现在满城都是中毒发狂的人。"他看向赵明月,"你父亲...不,那个冒牌货在哪?"
"在...在地窖。"赵明月声音发抖,"我偷溜出来前,听见他说要去'启动最后的准备'..."
济公的扇子突然指向知府衙门方向:"在那里!我感应到一股极强的怨气聚集...他们要在衙门地牢炼制'嗔心散'的母毒!"
张煜握紧拳头:"我们该怎么办?"
济公的目光在二人脸上扫过,突然笑了:"明月小姐,你愿意冒险吗?"
赵明月挺直腰杆:"愿意!"
"好。"济公从葫芦里倒出两颗金色药丸,"这是'金刚护心丹',能保你们十二个时辰内不中嗔毒。"待二人服下,他又道,"张煜,你带明月小姐从密道潜入衙门,找到母毒所在。我去引开守卫..."
话音未落,远处传来一声惊天动地的爆炸!火光冲霄处,正是知府衙门的方向...
---
【作者简介】胡成智,甘肃会宁县人。八十年代开始文学创作,现任都市头条编辑及认证作家。曾在北京鲁迅文学院大专预科班学习,后于作家进修班深造。其中篇小说《金兰走西》荣获全国二十四家文艺单位联办的“春笋杯”文学奖。诗词作品多见于“歆竹苑文学网” 代表作有《故园赋》《群居赋》《觉醒之光》《诚实之罪》《盲途疾行》《文明孤途赋》等。近年出版有《胡成智文集【诗词篇】【小说篇】》三部曲与《胡成智文集【地理篇】》三部曲。长篇小说有《山狐泪》《雾隐相思佩》《龙脉诡谭》《山河龙隐录》《乾坤返气录》等己出版。
八十年代后期,便长期从事于周易八卦的预测应用,并深入钻研地理风水理论与实践。近三十年,著述了《山地风水辨疏》《平洋要旨》《六十透地龙分金秘旨》等六部地理专集,均收录于《胡成智文集【地理篇】》中。该文集属内部资料,不宜全部公开,部分地理著述正逐渐在网络平台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