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菩提心灯
灵隐寺的钟声在黎明前格外清越。
济公背着昏迷的张煜,搀着虚弱的赵明月,跌跌撞撞地冲向薛婆婆的小庙。远远望去,庙前围满了人,但奇怪的是他们全都安静地跪坐着,像是在等待什么。
"不对劲。"济公的破扇子悄悄滑入手中。
走近了才发现,这些人虽然衣衫褴褛、满身伤痕,但眼中已无疯狂之色。他们自发地围成圈,守护着中央的薛婆婆。老人正忙着熬药,身边堆满了各种草药,翠鸟停在她肩头,不时啄理羽毛。
"薛老婆子!"济公喊了一嗓子,"还没死呢?"
薛婆婆抬头,浑浊的眼中闪过一丝笑意:"疯和尚还没圆寂,老身怎敢先走?"她的目光落在张煜身上,"快放下,让我看看。"
济公将张煜放在草席上。薛婆婆检查片刻,眉头舒展:"怨气已消,心脉无损。"她从药罐中舀出勺碧绿药汁灌入张煜口中,"这小子造化不小,竟能将怨毒转为菩提。"
赵明月跪坐在旁,轻轻握住张煜的手。她惊讶地发现,张煜原本冰冷的手指正在回暖,心口处隐约有金光透出。
"丫头,你也别闲着。"薛婆婆塞给赵明月一包药粉,"去帮那些轻伤的敷药。"
济公环顾四周:"城里情况如何?"
薛婆婆叹气:"嗔毒暂解,但人心惶惶。更麻烦的是..."她压低声音,"有人在城中各处埋了火药!"
济公眼中精光一闪:"秦熹的手笔。"他掐指一算,"不好!午时三刻将引爆!"
"什么?"薛婆婆手中药碗差点打翻,"现在已近巳时..."
济公的破扇子摇了摇:"来得及。解药还有多少?"
"只够百人份。"薛婆婆指向墙角几个陶罐,"明月丫头的血虽能制药引,但她失血过多,我不敢再取。"
济公沉思片刻,突然拍腿大笑:"有法子!"他转向刚苏醒的张煜,"张施主,可愿再做次'怨气容器'?"
张煜虚弱但坚定地点头:"大师吩咐便是。"
"不可!"赵明月冲过来,"他刚捡回条命..."
张煜却握住她的手:"明月小姐,我体内已无怨气,但经脉仍保留着容纳怨毒的能力。"他看向济公,"大师是想让我吸收全城剩余的怨毒?"
济公点头:"正是。不过风险极大..."
"我愿一试。"张煜挣扎着坐起,"若非大师点化,我早已被仇恨吞噬。如今能为杭州百姓尽绵力,虽死无憾。"
赵明月泪如雨下,却不再阻拦。她默默取来银针,在自己指尖扎了一下,将血滴入张煜口中:"我的抗毒之血,或可助你一臂之力。"
济公欣慰地看着二人,突然耳朵一动:"来了!"
远处传来整齐的脚步声——是官兵!为首的竟是知府,他身后跟着大队兵丁,个个面覆黑巾,手持长矛。
"围起来!"知府厉喝,"这些妖人散布瘟疫,一个不留!"
薛婆婆冷笑:"狗官!分明是你与火罗教勾结..."
"放肆!"知府一挥手,兵丁们立刻架起弩箭,"放——"
箭如雨下!济公的破扇子骤然变大,如盾牌般护住众人。但箭矢太多,眼看就要突破防御,突然一阵狂风吹来,将箭矢尽数卷走!
"慧远!"济公大喜。
白眉老僧带着灵隐寺众僧踏尘而来,僧袍鼓荡如帆。慧远长老一甩拂尘,知府等人如撞无形墙壁,纷纷倒退。
"阿弥陀佛。"慧远声如洪钟,"知府大人,苦海无边,回头是岸。"
知府面色铁青:"老秃驴!你..."他突然捂住心口,痛苦倒地——后颈处赫然浮现火焰纹,转眼蔓延全身!
"嗔毒反噬。"济公叹息,"他体内积毒太深。"
知府在众目睽睽之下化作一具焦尸。兵丁们吓得四散奔逃,只剩僧人们静立原地,默诵往生咒。
慧远转向济公:"师弟,午时将到。"
济公点头,从怀中取出三枚铜钱:"老规矩?"
慧远会意,接过铜钱往地上一抛。奇怪的是,铜钱竟悬空旋转,排成一线指向北方。
"艮位,水气最盛。"慧远掐指一算,"西湖中央,三潭印月处。"
济公一把拉起张煜:"走!"
赵明月刚要跟上,薛婆婆拉住她:"丫头,带上这个。"她递来个小香囊,"危急时打开。"
一行人匆匆赶到西湖边。往日游人如织的湖畔此刻空无一人,湖面平静得诡异。济公租了条小船,带着张煜划向湖心。
"大师,"张煜望着越来越近的三潭石塔,"我该怎么做?"
济公不答,反而问:"可还记得钱塘江观潮时老衲说的话?"
张煜思索片刻:"怨恨如潮水,越阻越猛,疏导方能化解。"
"善。"济公微笑,"稍后你便是那堤坝,要导不要阻。"
船至湖心,济公让张煜盘坐船头,自己则站在船尾,破扇子轻点水面:"起!"
湖水突然沸腾,三座石塔开始缓缓旋转!天空中乌云汇聚,形成一个巨大漩涡。更奇异的是,城中各处升起缕缕黑气,如百川归海般向湖心涌来!
"来了!"济公喝道,"张施主,敞开心脉!"
张煜闭目凝神,只觉无数阴冷气息从四面八方灌入体内。那感觉如同万蚁噬心,又似寒冰刺骨。他浑身颤抖,却咬牙坚持,心中默念济公教他的《心经》:"...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
岸上,赵明月紧张地攥着香囊。她看到张煜的身体渐渐被黑气笼罩,如同一个黑色茧子。湖面开始结冰,小船被冻在中央。
"不够快。"慧远皱眉,"午时将到,他吸收的速度赶不上怨气汇聚的速度。"
赵明月急中生智,取出薛婆婆给的香囊打开——里面是根金针和一张纸条:"以针引血,滴入湖心。"
她毫不犹豫,用金针刺破手腕,鲜血顿时涌出。慧远见状,拂尘一挥,几滴血珠凌空飞向湖心,正落在张煜眉心!
金光迸射!张煜体内的黑气突然开始旋转,形成一个巨大漩涡,将城中残余怨气疯狂吸入。他的七窍开始流血,身体如遭电击般剧烈颤抖。
"坚持住!"济公罕见地严肃,"最后关头!"
就在此时,湖底突然传来闷响——第一处火药被引爆了!水柱冲天而起,差点掀翻小船。紧接着,第二处、第三处...爆炸声由远及近,整个杭州城地动山摇!
岸上百姓哭喊着四处奔逃。赵明月站立不稳,却仍死死盯着湖心。她看到济公终于动了——那邋遢和尚整了整破僧帽,突然纵身跃起!
空中,济公的破烂袈裟无风自动,周身绽放出耀目金光。他双手合十,念了声佛号,竟现出罗汉金身!丈六金身脚踏祥云,脑后佛光如日,照亮了整个杭州城。
"南无阿弥陀佛!"
佛号声中,金身济公一掌按下。不可思议的是,那些尚未爆炸的火药点竟同时哑火!更神奇的是,已经爆炸的地方,火焰和烟尘如倒放般缩回地下,破损的建筑自动复原...
湖心处,张煜发出一声长啸。他体内的黑气已尽数转化为金光,整个人如琉璃般透明。最后一丝怨气吸入后,他心口处突然绽放出一朵金莲,光华夺目。
乌云散尽,阳光普照。济公的金身渐渐缩小,恢复成那个邋遢和尚的模样,轻飘飘落回船上。
"善哉!"他抚掌大笑,"张施主今日功德,可比罗汉!"
张煜虚弱但喜悦地笑了。他低头看自己心口,那朵金莲已化作纹身,与赵明月腕间的金纹交相辉映。
岸上百姓纷纷跪拜,口称"活佛"。慧远带着僧人们齐诵佛号,声震云霄。
赵明月划着条小船赶来,眼中含泪:"我以为...你们..."
济公挤挤眼:"老衲命硬,阎王不收。"他转向张煜,"倒是这位张公子,今日可是'死'过一回了。"
张煜向赵明月伸出手:"多亏明月小姐的血..."
两只手紧紧相握,金纹相触处,竟有淡淡莲香飘散。
济公的破扇子摇了摇:"走吧,回灵隐寺。老衲的腊八粥还没喝完呢!"
三人划船靠岸。途中,张煜突然问:"大师,摩尼仸临死前说的秦相..."
济公的笑容消失了:"当朝宰相秦熹。他与火罗教勾结多年,借嗔毒之乱铲除异己。"他望向北方,"这场风波,还未结束..."
---
【作者简介】胡成智,甘肃会宁县人。八十年代开始文学创作,现任都市头条编辑及认证作家。曾在北京鲁迅文学院大专预科班学习,后于作家进修班深造。其中篇小说《金兰走西》荣获全国二十四家文艺单位联办的“春笋杯”文学奖。诗词作品多见于“歆竹苑文学网” 代表作有《故园赋》《群居赋》《觉醒之光》《诚实之罪》《盲途疾行》《文明孤途赋》等。近年出版有《胡成智文集【诗词篇】【小说篇】》三部曲与《胡成智文集【地理篇】》三部曲。长篇小说有《山狐泪》《雾隐相思佩》《龙脉诡谭》《山河龙隐录》《乾坤返气录》等己出版。
八十年代后期,便长期从事于周易八卦的预测应用,并深入钻研地理风水理论与实践。近三十年,著述了《山地风水辨疏》《平洋要旨》《六十透地龙分金秘旨》等六部地理专集,均收录于《胡成智文集【地理篇】》中。该文集属内部资料,不宜全部公开,部分地理著述正逐渐在网络平台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