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多令·初秋》.刘过体.
唐增虎(山东)
风送暑声收,蝉鸣渐次休。
赏疏桐、叶已先秋。
几缕凉云天际远,鸿影去、意悠悠。
残暑晚来浮,清樽自浅酬。
对疏星、莫负新秋。
回首芙蓉香逐减,添萧瑟、入眉头。


这首《唐多令·初秋》以刘过体为范本,通过十二部平韵的韵律,展现了初秋时节的物候变化与文人雅趣。以下从词牌格律、意象运用及情感表达三方面进行评述:
一、词牌格律与刘过体传承
句式结构
全词双调六十字,上下片各五句四平韵,完全符合刘过《芦叶满汀洲》的正体格律。如“风送暑声收”“残暑晚来浮”等句,五言与七言交错,形成跌宕节奏,与刘过“柳下系船犹未稳”的句式呼应。
平仄处理
“蝉鸣渐次休”“清樽自浅酬”等句平仄工稳,末三字“意悠悠”“入眉头”以叠韵收束,延续了刘过“能几日,又中秋”的婉转余韵。
二、意象选取与季节特征
典型秋景
“疏桐”“凉云”“鸿影”等意象,与刘过“芦叶满汀洲”的萧瑟画面异曲同工。而“芙蓉香逐减”以花事凋零暗喻时光流逝,类似“欲买桂花同载酒”的今昔对比。
感官层次
从听觉(蝉鸣、暑声)、视觉(疏星、鸿影)到触觉(凉云、残暑),多维呈现初秋过渡期的细腻变化,较刘过“寒沙带浅流”的静态描写更具动态感。
三、情感表达与词境拓展
闲适中的怅惘
“清樽自浅酬”表面写雅集之乐,但“莫负新秋”的劝慰与“萧瑟入眉头”的隐忧,延续了刘过“终不似,少年游”的苍凉底色。
时代差异
刘过词多含家国之痛,此作则更侧重个人感怀,如“回首芙蓉”的婉约笔法,可见作者对辛派豪放风格的柔性化处理。
整体而言,该词在严守格律的基础上,既承袭了刘过体“真景物、真感情”的艺术精髓,又以细腻的意象群拓展了词境,展现了初秋特有的清旷与微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