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的将来,这里会成为我们回望初心的地方——牛氏三杰旧址红色基地筹建启动!
崔跃刚 牛砚民 牛根长

2025年8月,在仼丘市议论堡镇三杰村,正在筹建中的牛氏三杰旧址红色教育基地,在村党支部的大力关怀与支持下,由牛氏家族旧址筹备组、任丘铁人精神研究会、石油与铁人红色收藏展览馆共同努力中,秉承"油地共建,使命共担"的理念,为向中国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献礼,自力更生,因陋就简,前后十几天时间,在三杰村原牛文仓老宅旧址上,重建"牛氏三杰旧址红色教育基地",目前己初具规模,对外接待参观指日可待。
今年是中国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为铭记历史,致敬英雄,勿忘国耻,祝福祖国,在仼丘铁人精神研究会、石油与铁人红色收藏展览馆崔跃刚、于贵奇的积极倡导推动下,在原牛氏三杰红色教育基地基础上,以牛家老宅旧址为重点,重建"牛氏三杰旧址红色教育基地”,分为”牛家老宅旧址、实物展厅、牛氏三烈士墓地"三部分组成,面积200平米(不含墓地)。以此纪念1936年抗日战争时期为国捐躯的牛文仓、牛文良、牛文常三位烈士,让历史有处可寻,让精神代代相传。
2025年8月1日,崔跃刚慕名来到三杰村,寻找牛氏三杰历史故事和革命足印,在参观"牛氏三杰红色教育基地"及牛家老宅旧址后,遂与牛砚民、牛根长、牛铁华、牛尚明等牛家后人共同商议,以牛家老宅旧址为重点,重建“牛氏三杰旧址红色教育基地",以此展示"油地共建,使命共担”的时代新貌。
此建议和行动得到村党支部书记王孟七的大力支持与肯定,每天派工清理老屋院内杂草二十几车,修缮损坏屋顶三处,整理旧库房,铺设老宅地面红砖,布置室内展厅三间,收集老家俱、农具、近代生活用品100余件……
崔跃刚每天骑电动车由雁翎社区往返三杰村参加全部重建过程,牛根长、牛砚民等天天盯在现场,及好联系、解决、协调各种问题,汗流浃背,无怨无悔。牛铁华、牛国昌、牛树田等抽出时间来此出力献策,热情极高。
华北油田王春艳、李燕志愿者团队也前来组织义务劳动、宣传报道,闻风而动。
此次收集的实物中,八仙桌是从原牛家东跨院搬移过来。当年牛氏三兄弟曾经使用过,硬木材质,雕纹设计,除少许磨损褪漆外结实如初。他们在这张桌子上开会、吃饭、讨论、写材料、写标语、看文件等。第一个党支部创建、第一届中共仼丘县委机关诞生、中共保属特委机关重建,都是在这个八仙桌旁秘密宣布的,而且是唯一的办公桌,具有重要的史料见证和文物价值。还有小炕琴、茶台、土篮等,也是牛氏三兄弟当年使用过的。
1932年初冬,中共天宫村党支部在此旧址里宣布成立,第一任党支部书记是牛文仓。
牛氏三杰即牛文良、牛文仓、牛文常,是任丘市天宫村人(现三杰村)。牛文良、牛文仓是堂兄弟,牛文常是牛文良的胞弟。1928年、1930年牛文良、牛文仓先后分别考入保定志存、育德中学。1930年二人先后加入中国共产党。牛文良、牛文仓都是保定学潮运动的主要领导人。保定二师护校斗争以后,牛文良被派到平、津、沪、汉、塞北等地做地下联络员工作,后身份暴露,调回中共保属特委。
牛文仓于保定二师护校斗争后,回乡发动群众。他首先发展了自家长工马成、姐姐牛文英、堂弟牛文常以及父亲母亲等多人入党,1932年初冬,在天宫村第一个党支部成立之后,数月时间先后在天宫、邢村等几十个村庄发展党员70多名,建立党支部十数个。
1934年9月中共任丘县委成立,牛文仓任县委书记。同年中共保属特委恢复建立,牛文仓任军委书记,牛文常任共青团书记,特委机关设在天宫村牛家东跨院内。1936年初,牛文仓、牛文常在战斗中英勇牺牲,牛文良负重伤被俘,光荣就义于高阳城里。
解放后,为缅怀英雄业绩,仼丘县政府专门在城内烈士陵园建立了”牛氏三杰纪念塔",又将天官村改名为"三杰村",并命名三杰村"中国共产党党组织在任丘的策源地"。
此次重建的"牛氏三杰旧址红色教育基地",是以牛家仅存(20平米)的东跨院旧址为开发点,其意义深远。1932年冬在此创建的任丘地区第一个农村党支部,1934年9月组建的第一届任丘县委员会,牛文仓任中共任丘第一任县委书记,县委机关就设在牛家的这个东跨院里。
任丘县委的成立,是任丘革命史上重大事件,开启了任丘人民革命的新征程。有了任丘县委的领导,任丘的革命斗争就有了新的面貌。
1935年夏天,河北省委在此重新成立了新的保属特委,牛文仓任宣传委员兼秘书,后转为保属特委军委书记。特委机关也设在牛家的这个跨院里。
任丘成立保属特委的意义,在于挽救了保属地区的革命形势。从这时候起,保属地区革命的火种又重新被点燃了,革命的力量得到了延续,革命的思想得到了传播,为以后革命斗争的发展创造了极其有利的条件。
由于年代久远及历史原因,90年后的今天,牛家东跨院己不复存在,只剩下断壁残垣,揺摇欲坠的半间小屋。在这里,牛文仓、牛文常、牛文良等革命先烈曾秘密开会研究问题或者伏案疾书,小院主人牛署臣悄悄地把做好的饭菜端进来端出去,牛文良的母亲、嫂子一日三餐帮助做饭、放哨……在这样残酷艰苦的条件和危险中,他们不顾个人安危,不怕吃苦受罪,全身心地投入到革命之中去,最后全部为国捐躯,壮烈牺牲。
为了不能忘却的记忆, "牛氏三杰旧址红色教育基地"的建成使用,将为"大美仼丘"文化传承、传统教育、历史研究、缅怀英烈等起到巨大的宣传、推动、影响作用。看得见,摸得着,记得住的真人真事真物,红色历史、名人纪念、地方文化等,将成为我们共同的记忆坐标。
一座馆,一段史,一种精神——牛氏三杰旧址红色教育基地,从图纸到丰碑的诞生,正在生长,它需要你的见证。
每一份关注,都是它成长的力量,为过去立碑,为未来指路, 一座正在“长大”的红色纪念之地,等你来认识!
摄影报道:李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