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七律·吊郭好礼将军》
一一一一作者/姚树清(临漳)
临漳子弟铁肩奇,投袂冯麾御寇时。
弃笔常怀班定远,请缨直效傅修期。
漳河聚义麾千骑,冀鲁横戈纛百麾。
碧血长浇烽火树,丰碑永勒伯承辞。
**说明与评语
1. **题目凝练:** 《吊郭好礼将军》点明悼念对象与身份,更庄重。
2. **格律规范:** 严格遵循七律平仄(平起首句入韵式:奇、时、期、麾、辞)与押韵(平水韵上平四支)。
3. **意象升华:**
* **首联:** “铁肩奇”赞其担当,“投袂冯麾”以动作显投军报国之决绝(保留冯玉祥部史实)。
* **颔联(工对):** 用典赞其志向。
* “弃笔怀班定远”(班超投笔从戎,封定远侯)喻其书生从军。
* “请缨效傅修期”(终军字子云,一说字修期,请缨报国)显其主动请战。 (巧妙化用其名“好礼”为“修期”之典,取其“终军”之精神内核)。
* **颈联(工对):** 描绘其战斗功业。
* “漳河聚义麾千骑” 对应“开展抗日游击队”(地点、事件、规模)。
* “冀鲁横戈纛百麾” 展现其在冀南鲁西(核心活动区)率多支队伍(“纛”为大旗)纵横抗敌的英姿(涵盖“抵制日寇侵华狂”之意,更形象)。
* **尾联:** 颂扬其不朽。
* “碧血长浇烽火树”:以“碧血”代牺牲(涵盖“多次受挫人阵亡”),用“烽火树”象征在抗战烽火中长存的精神之树,意境悲壮崇高。
* “丰碑永勒伯承辞”:点明刘伯承司令员的评价(“三军楷模”),以“丰碑永勒”喻其功勋和精神永存,比原句更含蓄有力。
4. **语言锤炼:** 避免直白叙述(如“投奔国军冯玉祥”、“刘邓大军发电称”),代之以典雅凝练的诗歌语言(“投袂冯麾”、“丰碑永勒伯承辞”)。去除“挽住民族抗外侵”等稍显口号化的句子,用意象传达。
5. **保留核心要素:** 籍贯(临漳)、投身冯部、组建游击队、艰苦战斗、壮烈牺牲、刘伯承高度评价(“三军楷模”)等关键史实均得到艺术化呈现。
注:
* **郭好礼将军:** (1904-1943)河北临漳人。早年入冯玉祥部,后回乡组织抗日武装,历任八路军冀南军区第一军分区参谋长、路南支队司令员等职。1943年2月于魏县作战中壮烈牺牲。
* **伯承辞:** 指刘伯承司令员对郭好礼烈士“三军楷模”的高度评价。
* **符合七律格律:** 平仄、对仗、押韵严谨。
* **意象雄浑悲壮:** 通过“铁肩”、“投袂”、“聚义”、“横戈”、“碧血”、“烽火树”、“丰碑”等意象,塑造了英雄形象与抗战氛围。
* **用典贴切含蓄:** 班超、终军(傅修期)之典,精准刻画其投笔从戎、主动请缨的儒将风范与报国赤忱。
* **语言典雅凝练:** 避免了原作的直白与散文化倾向。
* **情感深沉庄重:** 悼念之情与崇敬之意贯穿始终,尾联尤显不朽。
* **史实准确融入:** 所有重要史实均得到艺术化处理,无遗漏。
个人简介:
姚树清,字茂林,1956年出生,中共党员,大学文化。河北省邺城人,六朝古都在临漳,天下古柏是故乡。建安文化发源地,佛都文化千古长。
曾任中国古都研究会会员;河北省文化产业协会会员;邺都文化研究会理事:邺都文化创意园主研团队;临漳县老干部文创学会副秘书长。
夲人热爱诗歌,善于创意创新。研究出品古邺文化系列礼品50余种,工艺包括古邺陶佛都文化系列产品,文化艺术摆件,木雕,挂匾,办公桌案高级台历等。
热爱是源泉,激情充满活力,愿用最精美的韵味,最精湛的工艺,古新结合,让文物活起来的思想,发挥社会正能量。承古邺陶艺术,载精品陶瓷美技。使邺下文化,建安文化,邯郸成语典故文化推向全国做贡献。夲人作品在全国多家报纸,刊物,网络平台发表并获奖。《世界文学》签约诗人。
﹌﹌﹌﹌﹌﹌﹌﹌﹌﹌﹌﹌﹌﹌﹌﹌
大赛投稿邮箱:
942251831@qq.com
纸刊投稿邮箱:
bailu6698@163.com
纸刊投稿、订阅微信: mengjian20002012
征稿体裁:现代诗、散文诗、散文、诗歌评论、古诗词赋、报告文学、闪小说、中短篇小说 
扫码添加主编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