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夏建强赏析晨曦作品:
《菩萨蛮·青州微笑》
是石纹里呼吸的千年禅梦(外一首)

其一:
菩萨蛮·青州微笑(李白体)
——题刘国杨“青州微笑”发现之旅视频
晨曦
龙兴寺壁苔痕古,窖开忽现莲台雾。佛像越千年,时光禅梦牵。
曹衣凝月魄,眉宇含春色。莞尔映斜阳,风携北魏香。
2025.7.13
【 作者简介】
晨曦,原名李明富,字拂尘,号光阴居士;男,汉族。祖籍甘肃省(陇西李氏)出生于江西。北京大学经济学学士。会计师。《世界华语文苑》编委暨精英团队成员;《中国诗歌报》贵州诗歌评委。江西省作家协会会员。著有个人诗集《晨韵》。

赏析一:
晨曦老师的《菩萨蛮·青州微笑》
是石纹里呼吸的千年禅梦
夏建强
赏析: “龙兴寺壁苔痕古”一句,以苍古之笔起兴,寺壁苔痕幽幽,窖藏开启处莲台隐现,瞬间将时光压缩至眼前。佛像越千年而静立,时光的流动竟如禅梦般轻柔缠绕,令人顿生“洞中才数日,世上已千年”的恍惚。
下阕聚焦“青州微笑”本身。“曹衣凝月魄”化用“曹衣出水”典故,石佛衣纹如水流动,仿佛凝结着月之精魄;“眉宇含春色”则赋予石像生命体温,眉宇间含蓄着穿越千年不凋的春意。最妙在结句,“莞尔映斜阳”,那微笑在斜阳中绽放,风过处,携来的竟是北魏时代的缕缕幽香。此“香”字妙绝,以通感打通了视觉、嗅觉与时间感,千载风骨化为可嗅的芬芳。
青州微笑是时间的琥珀。它凝固了北魏的朴拙、隋唐的圆融、宋代的清雅,石佛不语,却于莞尔之间将三朝烟雨酿成一滴晶莹的禅露。石佛无言,以石为史;千年微笑,是悲悯的永恒印记。历史在石纹里呼吸,在微笑中苏醒,它无声地劝慰我们:人世的苦痛终将风化,唯有悲悯的印记能抵御时光的侵蚀。
那莞尔一笑,是穿越时空的问候,是石佛以沉默讲述的永恒箴言——在沧桑的尽头,生命终将沉淀为一种如青州石佛般沉静的悲悯。
2025.8.11

其二:
水调歌头·青州微笑(毛滂体)
题记:龙兴寺窖藏千年,旅游博主刘国杨一探,而“青州微笑”显;石佛无言,却携北魏风、隋唐雨、宋时烟入词,化为禅音。
晨曦
海岱凝佛魄,干载窖中眠。谁挥霜刃,劈开浑沌化金莲?匠手已归尘土,法相永怀悲悯,微笑照人寰。劫烬埋还起,光焰彻云天。
北魏雪,隋唐雨,宋时烟。风霜饱览,慈目长俯渡舟船。衣带初涵秋水,眉宇暗藏春涧,万法本无言。欲问兴衰理,石上释禅缘。
2025.7.15

赏析二:
《水调歌头·青州微笑》是晨曦
老师笔下禅意与沧桑交织的青州微笑
夏建强
赏析:晨曦老师的词作——毛滂体《水调歌头·青州微笑》以青州佛像为吟咏对象,将历史厚重与禅意空灵熔铸一炉,读来余韵悠长。
上阕开篇“海岱凝佛魄,千载窖中眠”,寥寥数字勾勒佛像沉睡千年的沧桑。“谁挥霜刃,劈开浑沌化金莲”以设问点出重见天日的震撼,“匠手已归尘土,法相永怀悲悯”则在今昔对比中,凸显佛像慈悲永恒的特质,结句“劫烬埋还起,光焰彻云天”更赋予文物顽强的生命力。
下阕“北魏雪,隋唐雨,宋时烟”以时空流转概览历史变迁,佛像“风霜饱览,慈目长俯渡舟船”,暗喻其见证兴衰却始终庇佑众生。“衣带初涵秋水,眉宇暗藏春涧”以细腻笔触描摹造像之美,“万法本无言”引禅理收束,末句“欲问兴衰理,石上释禅缘”将历史哲思与佛理交融,余味无穷。全词以景喻情,以物咏史,于凝练语言中见深厚意蕴。
2025.8.11
【点评嘉宾简介】
夏建强,男,1966年生于人文底蕴深厚的江西上饶,幼年随父迁居内蒙古呼和浩特市,自此扎根于辽阔壮美的北疆热土——生命与情感深植这片草原之城。
1988年毕业于内蒙古师范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以对知识与文学的热忱深耕学业,既打下扎实的语言文学根基,亦滋养出对中华传统文化、尤其诗词歌赋的持久热爱。
作为满怀生活热情与诗意情怀的文学爱好者,他钟情古典诗词的韵律之美,沉醉现代文学的深邃表达,视阅读为不可或缺的精神享受。笔下文字既是情感寄托,亦是观世悟生的窗口,字里行间常流淌着对生活的敏锐感知与向阳而生的暖意。
江南灵秀与塞北豪迈在其生命轨迹中交融,为文学视野添就丰富层次。愿以文会友、以诗言志,用充满温情的笔墨持续书写对生活与文学的挚爱与追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