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古诗联学院】高研班第三十六讲:
五行诗是将金、木、水、火、土五个字嵌入诗中,另和组词,别作他义,联缀成篇的一种诗歌形式。
五行诗的创作规则是每句诗中包含一个五行中的字,并且这个字在诗中要另作他义使用。五行诗的创作可以追溯到古代,它在古代天文、历数、医学等领域的发展中起了一定的作用。
以下是一些五行诗的例子:
金:
金枪一杆抖威风,杀退番邦百万兵,
秦桧金牌十二道,岳飞尽忠风波亭。
木:
木梳青丝女婵娟,花园拜月恨苍天,
王允巧设连环计,离间父子美貂蝉。
水: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火: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
土:
土扶可城墙,土覆可洞穴。土生养庄稼,土埋葬所有。
有"五行相生相胜"的说法。相生即: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相胜即:水胜火,火胜金,金胜木,木胜土,土胜水。五行说对古代天文,历数,医学等的发展起了一定作用。五行诗,就是将这五字嵌入诗中,另和组词,别作他义,联缀成篇。
金钗影摇春燕斜,
木杪生春叶。
水塘春始波,
火候春初热。
土牛儿载将春到也
这首小令是贯云石一次赴宴时的应酬之作,因正值立春,为飨宾客,他以“金”“木”“水”“火”“土”为每句第一个字,写下这首清新自然、充满生活气息的小令。这是一支咏春的小令。描写立春节气的到来,万物欣荣,生机盎然的景象。全曲五句,写了春燕、春树、春水、气候和民俗。这些都是有着春天典型特点的五种事物。
第一句写人们游春时的装束。虽然他只写了妇女的头饰,但就从这一点是很难能反映出当时人们在游春时对装束的讲究。“春燕”是古代妇女立春这一天必戴的头饰。据《岁时广记》卷八引《荆楚岁时记》记载:“立春日悉剪彩为燕以戴之,王沂公《春帖子》云:‘彩燕迎春入鬓飞,轻寒未放金缕衣。’又欧阳永叔云:‘不惊树里禽初变,共喜钗头燕已来。’郑毅夫云:‘汉殿斗簪双彩燕,并知春色上钗头。’皆春日帖子句也。”妇女头上的金钗也有做成燕形的叫“燕钗”。也有用金银纸或绢帛剪成燕形戴在发上称为“幡胜”,也可互相赠送,这种风俗唐宋时就已有了。燕属玄鸟,春分而来,秋分而去。所以燕子是春天的像征。这句虽然是写妇女的头饰,但作者用了“影摇”和“斜”两个词形容妇女们轻盈、摇曳的步态,“斜”字让春燕真的要随着春风飞起来了。这两个词让这句顿生生机活了起来。
第二句描写春天的草木。“木杪生春叶”写草木的欣欣向荣。古人有“春到草木知”的名句,树梢上长出了嫩叶,这一笔写出了春的活力。第三句写春水,春天来了,春风吹化了冰雪,让湖面荡起碧波。中唐时期
白居易
曾有《忆江南》词,其中有“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的佳句。白居易以初升的红日和碧绿如蓝的湖水形容春天。贯云石也用了同样的构思描写春天,先写了湖水马上就写日出。第四句写了和熙日光温暖宜人。“火候春初热”是形容气候渐暖了,火候指气温。最后一句写了古代迎春的仪式。
这首小令以游春的风俗始,又以打春的风俗止,首尾呼应,写出了人们除旧迎新的喜悦心情。不仅如此,令中还包含着有趣的文字游戏,此曲用的是嵌字格,据明蒋一葵《尧山堂外记》记载:“贯酸斋尝赴所亲宴,时正立春,座客以《清江引》请赋,且限‘金、木、水、火、土’五字冠于每句之首,句中各用春’,酸斋即题.....满座绝倒。”不仅如此,而且此令格律甚严,三四句对仗。如此严格,没有深厚的艺术功底是写不出来的。贯云石是维吾尔族人,他对汉文化有如此深厚的功力,这是值得中华文学史上书写一笔的。
【盘古诗联学院】高研班第三十六期作业:
出题:蔡巧灵
写作方式:将金、木、水、火、土五个字嵌入诗中,另和组词,别作他义,创作绝句。
创作《五行诗》绝句,题目自拟,统一使用平水韵,韵部自选,格律自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