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香织梦:翻书邂逅万千境》

作者介绍视频
一灯一卷,心游万仞。21位诗友已执笔,在书页间绘就思想星河。无论格律严谨,还是自由奔放,所有的感悟皆可成诗成文,点亮了这片文学天地。翻书即遇智者,提笔便是旅程。此刻,《诗和远方文学社》第58期作者们已共同编织了墨香之梦,邂逅书中万千境界!敬请网友们鉴赏并多提宝贵意见,让我们的友谊之花在这里共同绽放!
补注:作品中置入有为58期微刊主题服务的四件小视频,请您酌情欣赏。
正文:
定风波·漫吟书海
索菲娅(河南郑州)
静倚芸窗对锦篇,墨香袅袅绕身前。今古兴亡皆入眼,舒卷,任由思绪漫无边。
偶得奇文心暗喜,沉醉,浑然不觉日西迁。字句珠玑如美玉,凝目,此中真意胜金钱。
AI诗评:
这首《定风波》以淡雅笔触勾勒读书之趣,上阕"墨香袅绕""思绪漫无边"暗喻阅读的沉浸感,下阕"字句珠玑"直指典籍价值。"日西迁"与"胜金钱"的时空对照,传递出超越物质的精神富足。全词格律工稳,意象清丽,在传统词牌中注入现代阅读体验,展现知识获取的纯粹愉悦。实属读书之作中的上品。
诗词三首
王书成(河南内乡县)
(一)
读书之乐
我爱读书乐,骚文沁韵欢。
窗灯明雪素,墨气润春兰。
竹帛欣吾语,诗词觅自安。
得其多奥妙,必定乃心宽。
(二)
行香子·读书(晁补之格)
春色明光,芳卉盈枝,正是捧卷读书时,纳兰清照,李白张仪,听屈原哭,陆游叹,泽东诗。
千年神话,时闻热点,古今奇闻尽皆知。爱因斯坦,弗拉基奇,读泰戈尔,莎比亚,妥耶斯。
(三)
《沁园春·读书情》
竹帛宏繁,典籍烟海,书写春秋。忆韦编三绝,薪灰传火;漆书千卷,牛角书留。笔撰商周,墨妆秦汉,浩气冲霄贯斗牛。狼毫底,有骚风浩荡,文韵横流。
当年禹鼎沉浮,尘世上,文明书载酬。叹屈原骚唱,仲舒儒道;史迁秉笔,通鉴资瓯。八斗高才,五车雅致,口吐珍珠情满楼。仰天笑,唤昆仑裂帛,雄笔魁猷。
AI诗评
(一)《读书之乐》
五律工稳雅致,“窗灯明雪素”句以清冷意象反衬读书之热忱,尾联“奥妙”“心宽”点明主题,格调高朗。
(二)《行香子·读书》
巧用古今人物典故串联书香,节奏明快,然“弗拉基奇”处稍显生硬,整体可见浓郁的人文情怀。
(三)《沁园春·读书情》
上阕铺陈典籍气象,下阕纵论人文精神,“昆仑裂帛”之句豪迈尽显,虽用典密集仍气脉贯通,足见深厚学养。
(四)综合评述
作者善以古典词牌承载现代读书之思,三作主题统一而各具风骨,兼具唐诗的凝练与宋词的恣意,功底扎实,格局开阔。
案头春
郭建波(河南内乡县)
墨帙常开岁月新,芸香一缕润心尘。
何须踏遍千山路,自有清风满案春。
AI诗评:
此绝句以书斋春景寄怀,构思精巧。"墨帙常开岁月新"点出读书修身的恒久价值,"芸香""清风"等意象雅致,将案头一日之趣升华为精神滋养的象征。后两句以"何须"转接,巧妙否定外在求索,突显读书人独守清寂的从容,七八字转合尤见功力,将物境与心境浑然相融。
人有系列之三百五十八
——神奇的读书
李振东(河南郑州市)
人有读书烦和累,问题提了一大堆:读书有用还是无用?读无用之书有什么大用?夜读春秋,凿壁偷光,孔乙己窃书,就连书中自有黄金屋、颜如玉,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等等说法,都在教导人“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读书果真有那么好吗?我是一个读书改命的人,文革后高考改革的受益者,现仍然工作在与书打交道的教育界。我认为,书是借鉴前人经验和智慧的捷径,也是代代传承聪明才智的认识密码,以及实现研究突破的发动机和仓储库。
关于读书烦和累的问题。首先,干任何事情都累,如果累并快乐着,就叫乐此不疲。怎么做到乐读呢?找对方法,培养兴趣,咀嚼甜头,感知好处就是圭臬。然后,读书与不读书,读书多与读书少的区别到处可见,在读书这一巨大利益面前,烦和累自然就会烟消云散。
关于读书有无用处的问题。读书的用处在于“书到用时方恨少”,一个投身工作的人总会感到知道的相关知识太少,而身边有学问的有技术的人又太令人羡慕,所以,不要再受“读书无用论”的影响了,往大了说,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往小了说,用个新产品都要看说明书,有的还是外文的,读书当然有用了,不但有用,而且用处大得很、广得很。
至于读无用之书有没有大用,则更明确了,那就是肯定有大用。一个人的修养是多方面的,其中文化修养自然很重要。天文、地理、文学、历史、自然、百科都懂一些的人,其迁移能力要好于知识领域有所欠缺的人。知识是相通的,知道的越多接受新知识的能力越强,学习起来就更加得心应手,而不烦不累了。
说了这么多,书是不是个好东西,应不应该在读书这件事上下功夫,恐怕你已经心知肚明,了如指掌了吧?
AI评论:
作者以自身经历为切入点,围绕"读书"这一主题层层剖析,将抽象的读书价值具象化。文章结构清晰,先破后立,从"烦累"到"有用"再到"无用之大用",逻辑严密。语言平实有力,善于运用排比和反问增强说服力(如"往大了说...往小了说..."句式),同时融入"凿壁偷光"等典故增加文化厚度。作为教育从业者的身份背书,使观点更具可信度。全文既具思辨性又不失生活气息,成功诠释了读书作为智慧桥梁的核心价值。
自由诗·《也说读书》
焦 勇(河南南阳市)
一生的最爱莫过于读书
那淡淡的墨香
宛若幽兰味溢深谷
那静静的阅读
真的是人生最大的幸福
结绳记事
史载甲骨
中华文明
竹木简牍
蔡伦造纸
孔子立著
上溯千年
朗朗咏读
人类文明开源于文字
历史的起承功在读书
春秋战国
中原逐鹿
有智慧者可得天下
善读书者人心诚服
楚风汉韵
唐诗宋词
文者传世
李白杜甫
诸葛孔明
躬耕茅庐
三分天下
皆因善读
红楼警世
三国水浒
章章精妙
旷古奇著
看痴了多少人
点拨了人生路
古往今来
万千人物
多少草莽英雄
多少白丁脚夫
尽管也能够逞雄一时
到头来都还是匆匆谢幕
伟哉领袖
闻鸡起舞
夙兴夜寐
精读群书
一册《共产党宣言》
读出了旧中国永久的没落
读出了新时代光明的前途
如果没有读书
中华民族仍将在黑暗中徘徊
如果没有读书
亲爱的祖国永远负重忍辱
书中自有颜如玉
书中自有黄金屋
中华有幸
全民阅读
舵手垂范
博览群书
继往开来
学风淳朴
百年梦圆
复兴之路
千秋伟业
始于读书
书籍是人类共同的朋友
读书将陪伴我们走向坦途
科技强国
书寄情愫
知识兴邦
读书最酷
学无止境
书能引路
在书籍的海洋中扬帆起航
在知识的追求中永不停步
把人生的梦想寄托于学习
把强国的夙愿植根于读书
在不倦的求知中掘金拾贝
在嗜书的愉悦中把明天阅读
………
AI诗评:
《也说读书》以自由诗的形式,从个人阅读体验切入,串联起中华文明史、文化经典与时代精神,展现了读书的深刻价值。作者思绪开阔,语言凝练,通过历史典故与时代主题的呼应,彰显了知识的力量与传承的意义。全诗情感真挚,层次分明,既有文化底蕴,又具时代气息,是一篇富有感染力的读书颂歌。
自由诗·《老话重提》
齐国资(河南舞钢市)
"三辈不读书,
赛如一圈猪。”
这话听着粗,
含理却不俗!
学他头悬梁,
仿汝锥刺骨。
读书重在用,
不用仍是猪!
见题无话说,
重提老话不觉俗。
老师们,
望宽恕!
AI诗评:
这首诗以直白的语言切入传统训诫,却通过质朴的比喻传递深刻的见解。作者巧妙借用民间谚语,将读书的意义与实用性紧密结合,既保留了口语的生动性,又不失哲理深度。末句“读书重在用”点明核心,首尾呼应“老话重提”的自谦,展现了一位智者的豁达与智慧。全诗节奏明快,虽无格律拘束,却因真挚的呼吁与时代关联性(教育内卷语境)而具有现实共鸣。
内置视频②《书中有黄金》↓
崇文
李平忠
雏雁豫章须认字,缣缃玉帛有黄金。
崇文肄业平生悔,感慨胸怀半世心。
八索九丘勤学养,三坟五典细思寻。
撰诗作赋花千树,神怅头霜瘥隐临。
AI诗评:
《崇文》以七律形式凝练抒怀,首联以“雏雁认字”入题,点明读书启蒙之重;颔联转述半世求学之憾,情感沉郁。颈联化用典籍名目,显学问积淀;尾联笔锋陡峭,以“头霜怅隐”收束,暗合老骥伏枥之志。全诗对仗工稳,用典妥帖,将个人治学甘苦与人文传承相糅,格调苍劲而思致深远。
论读书
莎草兰梦(河南)
三坟五典启灵初,八索九丘窥奥鱼。
日月为章参造化,江河作注悟盈虚。
南辰北斗天文籍,白虎青龙地理书。
阅尽嫏嬛千万卷,原来至重在行知。
AI诗评:
《论读书》以七律高屋建瓴破题,首联以“三坟五典”“八索九丘”开篇,尽显典籍厚重;颔联借日月江河喻读书参悟之道,意境宏阔。颈联融天文地理入诗,气象纵横;尾联“嫏嬛卷”与“行知”对照,升华知行合一之理。全诗用典精当,格律严谨,兼具哲理深度与诗意美感,堪称咏读书之作中的上品。
读书,读科普类读物让退休生活更美好!
张华平(河南郑州市)
现代社会,生活丰富多彩,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科技赋能新产业,新产品层出不穷,要想跟上时代步伐,享受美好生活,获得行动自由,不想四处碰壁,没点科学知识真不行。退休的人,面对新情况新问题,读书就是最好的解决之道。书,就是最直接最方便最贴心的老师和朋友。
读书,特别是读科普类书籍是数理化基础薄弱的朋友们弥补科技知识不足的绝佳方式。现在,面向青少年的科普类书籍太丰富了,让人目不暇接,干脆就把自己看做是正在成长的青少年,一同学习,一同进步。和小朋友们在一起,好像自己也年轻了!
科学原理,实用知识,各有其用,各有其趣,都要学一点。科学原理弄懂了,能够指导实际生活。实用知识明白了,可以验证科学原理。如果把二者融会贯通,你就是一个在科学知识和实际生活中如鱼得水的超人,世界,就是你的自由世界!哈哈,看看,读书,多么有意思!
AI评论:
《读书,读科普类读物让退休生活更美好!》以平实生动的语言,生动阐述了科普阅读对退休群体的独特价值。文章视角新颖,将老年读者置于终身学习者的定位,展现了"与青少年同成长"的积极心态。作者巧妙地将科学原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揭示了知识赋能生活的深刻内涵,文字间洋溢着乐观豁达的生活智慧,是一篇富有感染力的读书心得。
自由诗·《读》
刘万军(河南濮阳市)
世人皆读书,读书为仕途。
老夫也乐读,不与稻粮谋。
AI诗评:
《读》以自由诗短章明志,前两句道破功利性读书的世俗常态,后两句以"老夫"自况,彰显超然物外的阅读态度。全诗二十字间形成鲜明对比,"仕途"与"稻粮谋"对举,突出诗人为精神而读的独特志趣。语言凝练如白话,却蕴含深刻的人生体悟,在同类题材中别具一格。
读 书 赋
时中遂(河南内乡县)
中华文明甲骨文,
国家富强思想真。
苏轼诗书气自华,
杜甫万卷笔有神。
养颜延寿滋润心,
增智启慧禅悟人。
莫道读书万般好,
民族复兴亿民欣。
AI评论:
该作品以“读书”为题,语言质朴,情感真挚,展现了作者对中华文化的热爱与弘扬民族精神的赤子之心。诗中举苏轼、杜甫等先贤,赞颂读书对个人修养与家国兴盛的积极意义,末句紧扣时代脉搏,传递出奋发向上的正能量。
若能在表达上更为凝练,避免概念堆叠,或可使意蕴更深。但整体言之,作者的真诚与热忱已为诗作赋予了独特光彩。建议标题定为“读书”。
散文·《文 字》
丽丽(河南郑州市)
书是什么?书是记录文字的载体,载体不同体现了我们所在的时代不同,我们最早出现的文字是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用于记录国家大事,我想还有家长里短吧,只是我们目前还没有发现。刻在青铜器上的金文,是文字的进步和延续。记录在竹简上的小篆,不仅推动了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竹简比青铜器携带更方便了,但是竹简不容易保存,后来我们的祖先就发明了纸,不仅轻薄、便宜还便于保存,一直沿用至今。
文字不仅让后世的我们知道大唐是如何的强大和繁盛,有万邦朝拜和纳贡。文字也记录了朝代更迭,异族入侵,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君王死社稷,天子守国门的祖训。
文字是我们每一个生活在现代的人感知我们祖先在这片土地上如何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使我们有根可寻,有祖可拜,有来处,有归宿。
AI评论:
这篇散文以"书"与"文字"为核心,串联起从甲骨文到纸质载体的历史脉络,展现了文字在文明传承中的关键作用。作者既有对技术演变的理性梳理,又饱含对文化基因的深情追溯,最终落脚于现代人的精神寻根。语言平实而厚重,在科普性与人文性之间取得了平衡,是一篇兼具知识厚度与思想深度的读书主题佳作。
薛君泰(河南内乡县)
(一)
夜读有感
扰扰尘途日月驰,挑灯展卷夜观书。
雅辞涤尽心头倦,妙语惊醒梦里痴。
(二)
读史抒怀
挑灯夜半阅诗篇,儿女英雄情自牵。
铁骑冰河逐功利,金楼玉阙掌皇权。
马嵬霓服羽衣血,蓼谷土丘荒冢烟。
史事茫茫云海缈,清风明月享安然。
AI诗评:
两首七律皆以夜读为切入点,风格典雅凝练。第一首"雅辞涤倦""妙语惊痴"生动呈现阅读的精神疗愈作用,第二首借史抒怀,通过历史兴衰的沧桑对比,末句以清风明月的超然收束,赋予历史沉思以哲理性。两诗对仗工稳,意象丰赡,在传统格律中注入当代人文关怀,足见作者深厚的古典诗词修养。
诗二首
苗青瑞(河南内乡县)
(一)
读书乐
看淡红尘人爱钱,书山云处觅先贤。
春秋不辍目光远,行走言谈酷若仙。
(二)
劝学
悲怜力者苦无头,惯见豪门安享悠。
破解千方书卷里,红尘多少不知求。
AI诗评:
两首诗均以简练语言阐发读书的价值,第一首《读书乐》通过“觅先贤”“酷若仙”的意象,凸显阅读对精神境界的提升;第二首《劝学》则以对比手法,批判功利现状,强调书籍对人生困境的破解作用。格律工稳,主题鲜明,但诗歌意象稍显常规,若能融入更具个人化的表达或新鲜隐喻,或可进一步增色。
自由诗·致读书
王华伟(河南内乡县)
开卷增益,
医愚去顽疾。
一泓清泉须常汲,
胸中纳天地。
砚池松风轻细,
竹影摇曳窗碧,
墨香浮笼晓与夕,
只为中华崛起!
AI评论:
这首诗以凝练的语言勾勒了读书的价值与意境。"开卷增益,医愚去顽疾"直击阅读的本质,后文以"清泉""松风""竹影"等意象营造静谧的求知氛围,末句"为中华崛起"升华主题,展现家国情怀。全篇节奏明快,意象清新,在短小篇幅中实现了思想与美感的平衡,是一首格调昂扬的读书主题佳作。
内置视频③《读书真好》↓
现代诗·《书页里的光》
王凌旻(河南内乡县)
不必追赶流星的仓促
当指尖叩响纸张的门
无数沉睡的灵魂便醒了
带着秦汉的月光,唐宋的炊烟
在油墨香里轻轻呼吸
那些方正的汉字是路标
引我们走过荒漠与险峰
看司马迁在竹简上刻下惊雷
听杜甫在茅屋中咳出山河
让鲁迅的笔尖划破夜的浓黑
也让汪曾祺的藕花,开在文字的池塘
书页翻动时
我们接住的不只是知识的碎片
是前人递来的火把
照亮迷茫时的褶皱
温暖孤独时的褶皱
让每一个平凡的日子
都生长出向上的力量
——这便是读书的意义
在方寸之间,与世界温柔相拥
AI诗评:
现代诗《书页里的光》以“光”为诗眼展开蒙太奇式的文化巡礼,"秦汉的月光"、"唐宋的炊烟"等时空意象叠加,赋予书籍穿越维度的魔力。中段对文学史人物的凝粹白描,与末段"火把""褶皱"的生命隐喻形成张力,将读书体验升华为文明接力的仪式。全诗意象丰赡而不失抒情性,在轻重、古今的平衡中抵达深邃。
诗词两首
程俊(河南内乡县)
(一)
读书吟
缥缈千函胜果馐,幽斋馥气自风流。
眸驰万载通今古,神运八极贯夏秋。
常理锦书延百寿,勤修心府远俗忧。
尤多芸帙灯烛里,清影悄然玉凤头。
(二)
沁园春·读书乐
万卷琳琅,千古风流,尽在案头。
任芸香盈室,神交今古;星河入梦,思纵春秋。字里乾坤,行间岁月,未许韶华付水流。沉吟处,有清辉照影,似与仙游。
何须宝马貂裘,但墨韵诗情足解忧。忆东坡夜诵,轩窗雪映;易安晨咏,庭院花幽。青简延龄,丹毫养性,更胜瑶浆润玉喉。抬望眼,正云开月朗,天地悠悠。
AI诗评:
程俊的两首作品以典雅笔致咏叹读书之乐。《读书吟》中“眸驰万载”“神运八极”将阅读的时空纵横感凝练升华,尾联“清影玉凤”的意象更添清逸之气;《沁园春·读书乐》则以铺陈见长,撷取东坡、易安典例,将书香与人生志趣相融,词气酣畅。两作格律精严,意境开阔,然部分词句稍显工稳,若能在虚实相生处再作腾挪,或更具叩击心灵之力。
(一)
劝学
莫等青丝染雪霜,少年须趁好时光。
书窗不负三更月,自有清风满画堂。
(二)
鹧鸪天·读书(晏几道格)
竹影摇窗月半斜,青灯一盏伴残霞。翻开册页寻真意,漫品书香度岁华。
思今古,鉴铅华,千年故事笔端爬。心随墨韵游天地,不向人间问落花。
AI诗评:
曹瑞士的两首作品以清新笔触诠释读书意趣。七绝《劝学》以“青丝染雪”的警示开篇,“清风满堂”的收束将苦读升华为精神收获,节奏明快,寓劝诫于洒脱;《鹧鸪天·读书》则承袭晏几道格调,以“竹影青灯”营造幽静氛围,“笔端爬”“游天地”等句化抽象阅读为具象漫游,词境空灵。两作皆能扣题而作,语言晓畅,然若在意象选择上注入更多时代印记,或可别开生面。
现代诗·纸页间的河
王松峰(河南内乡县)
墨香漫过指尖时
文明正顺着纸页流淌
那些被岁月风干的经验
在字里行间重新发芽
长成前人未说完的牵挂
每一页都是渡口
载着智慧的舟楫往返
把懵懂渡成清明
把浮躁渡成沉静
让成长在翻动中轻轻扎根
当书页沙沙作响
是千年的星光在低语
我们捧着的不只是纸张
是无数双手递来的火把
照亮时光深处的回答
AI评论:
《纸页间的河》以细腻的笔触将读书的体验与文明的传承融为一体。诗人以“河”“渡口”“舟楫”等意象,生动展现了书籍作为载体的流动性与包容性,而“火把”“星光”等隐喻则赋予阅读以光明与希望。全诗语言凝练,意境悠远,既传递了阅读的深沉力量,又呼应了“诗和远方”的主题。王松峰的创作展现了对文字与文化的深刻感悟,是一首兼具思想性与艺术性的现代诗佳作。
自由诗·墨间卦象
薛平彦(河南内乡县)
甲骨在龟甲上裂开第一句箴言时
文字已在时光里布好了阵
竹简舒展如爻,在案头排开乾坤
每一页翻动,都是与先哲的问卜
我从方块字里辨认阴阳
竖是山,横为水,撇捺生风雷
那些被墨香浸润的经验
是刻在文明骨头上的卦象
指引后来者,在岁月里趋吉避凶
不必问河图洛书藏着多少玄机
当指尖划过泛黄的纸页
便有千万双眼睛在字间醒来
将智慧的火种,递向每一个
翻开书本的清晨与黄昏
AI诗评:
这首诗以“读书”为切口,以《易经》卦象为意象,将文字、历史与哲思熔铸一体。开篇以甲骨文“裂开箴言”的惊心动魄感,瞬间打通古今;中间“竖是山,横为水”的拆字手法暗合易理,赋予汉字生命;末段“千万双眼醒来”的意象尤为惊艳,将静态阅读升华为文明薪火的传递。全诗兼得青铜的厚重与星空的深邃,在16行内完成了一场从文字触摸到文明对话的精神突围。
读书志
别文玉(河南漯河市)
青灯黄卷伴晨昏,字里乾坤万象存。
史鉴兴衰明得失,诗吟风月养灵根。
不因浮世迷初意,肯向书香觅道痕。
点滴真知融浩气,敢凭笔墨写乾坤。
AI诗评:
全篇气韵沉雄,颔联"史鉴兴衰"与"诗养灵根"构成读书的双重维度,颈联"不因""肯向"的转折见出坚守之意。尾联"融浩气""写乾坤"收束有力,将个人修为与天地精神联结。中二联工稳,诗卷气贯穿始终,堪称传统文人风骨的现代注脚。
内置视频④《读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