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首发
秋窗小记·拾穗
夏的尾音还在檐角绕着圈,秋已提着绣满果子的裙摆,踮脚漫过了门槛。一场绵雨斜斜织下时,才真正看清季节的更迭——从不是骤雨般的宣告,而是像檐下滴落的水珠,一颗接一颗,把暑气浸得透了,凉意便顺着水管的阶梯,爬上案头那方砚台,晕开浅浅的墨痕。
推开窗的刹那,风里裹着草木的清苦,还掺着些微甜。楼下的老梧桐正抖落碎金般的叶,一片,又一片,铺在水泥路上,像谁打翻了调色盘,却偏把最沉静的黄留了下来。拾起一片,叶脉在掌心舒展,像极了老家田埂上那把老镰刀的纹路,藏着盛夏未说尽的灌浆声。原来落叶从不是告别,是把枝头的喧嚣,轻轻扫进泥土里,正如麦收后留在地里的麦茬,看似萧瑟,却在根部攒着劲儿,等来年春风一吹,又能抽出新的光阴。
这样的日子,最宜倚在窗边看晾晒。对面屋顶的竹匾里,摊着金红的红梅杏干,阳光把果肉晒得透亮,像一串串凝固的琥珀;隔壁阿姨正翻晒着不知名的菜花,竹筛里的金黄簌簌滚动,风一过,满巷都是甜津津的香。这才懂,秋的忙碌从不是仓促,是把春夏的馈赠细细收存——就像母亲把小米装进陶罐时,总要轻轻拍实,说这样才能留住阳光的味道。
案上的旧书摊开着,去年秋日的批注旁,不知何时落了片银杏。笔迹有些褪色,却忽然读懂了那个“静”字的分量:原是历经了夏的热烈拔节,才更珍惜这份弯腰拾穗的从容。就像田埂上的乡亲,挥镰时的果断与晾晒时的耐心,从来都是一对孪生兄弟——收获从不是终点,是把自然的慷慨,酿成岁月里的绵长。
起身泡一壶普洱,水汽袅袅升起,模糊了玻璃上的雨痕。茶香漫开来,混着窗外飘来的花香,竟有了种时光重叠的恍惚。想起春日里播下的种,夏日里浇过的水,此刻都化作陶罐里的米、竹筛里的花、书架上的字。原来所谓流年,不过是把散落的耕耘,细心地拾起,拼接成心底的殷实,妥帖安放,便成了珍藏。
暮色渐浓,雨停了。远处的天际晕开淡淡的橘红,像谁在天边抹了一笔胭脂。楼下传来孩童的笑声,他们正捡着落在地上的山楂,红玛瑙似的滚了一地。忽然明白,秋从不是萧瑟的代名词,它是让生命沉淀的容器——把浮华滤去,把喧闹沉淀,只留下心底的馨香与沉甸甸的实在。
就像此刻,风从窗缝挤进来,带着草木与谷物的呼吸。回眸望去,那些走过的路,流过的汗,都成了掌心里的暖。原来最好的时光,从不是追着季节奔跑,而是在某个秋日的午后,看着陶罐里的新米、竹筛里的秋花,与自己温柔相对,听时光说:你看,所有的等待与耕耘,都结了果呢。这个秋,储藏着,静默着,孕育着,下一个日子到来时的希望!
———————————————

作者简介:王护君 、笔名山乡村夫。宁夏彭阳县人 ,中国散文协会、中国诗歌协会、中国书画家协会会员,中国乡村、都市头条认证作家,文字爱好者,一个行走在墨香里的性情男子,喜欢在温暖的文字中寻找一种倾心的诗意生活,常有感性文字散见于网络平台和地方报刊并多次获奖。
详细住址:宁夏固原市原州区和平小区
电话微信同号:1590954898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