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子飘香到月中,吴刚捧酒与谁同?
融融秋意融图画,笑语长倾杯不空。
kimi分析:
这首小诗四句,以“赏桂花”为题,却从神话写到人间,由天上写到眼前,层层转折,句句都在“香”与“酒”上做文章,构思颇为灵动。
逐句细读:
1. 桂子飘香到月中
点题并凌空起势。不说“月中桂香飘下”,而说“飘香到月中”,把桂花之香写得有脚有翼,逆流直上,倒卷进月宫,既见香气之浓郁,又暗逗出“月中桂”的典故,为下句引出吴刚张本。
2. 吴刚捧酒与谁同?
由实入虚,忽然与神话对话。吴刚本独守广寒,今见花香冲破天阙,遂捧酒相迎;然而“与谁同”一问,把天界的孤清与人间的热闹并置,反衬出诗人眷恋尘世的情绪,也为三、四句的人间图景埋下伏笔。
3. 融融秋意融图画
将上句的“空寂”一笔扫去,转入眼前:秋光如酒,亦浓亦暖;“融融”叠字兼写气温与心境,“融图画”三字更把天地化为一幅不需点染的长卷,色香俱足,收束了“香”字。
4. 笑语长倾杯不空
落到“酒”。“长倾”与首句“飘香”遥应:香自下而上,酒自上而下,一来一去,一虚一实;“杯不空”对应“与谁同”——天界无人可对,人间却笑语满座,把“赏”字写到极热闹处。
全诗在章法上先虚后实,先远后近,先问后答;情感上先微露孤寂,旋即转入热烈,使小小一首七绝兼具清旷与和融之致。语言平易,却暗含对比:天界“独”与人世“众”,秋气“清”与酒意“暖”,香之“上升”与酒之“下倾”,皆成微妙照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