唢呐声声倍思乡
彭 城
娶新娘,吹唢呐;
就在那个山旮旯。
老虎包,指影峡;
金家垇下有我家。
青石路,土墙瓦;
农家舍院葡萄架。
白菜畦,竹篱笆;
伊甸园内难觅它。
垂柳树荫捕蟹虾,
芭蕉叶片擒蚂蚱。
头顶薄膜捣蜂巢,
林边空地寻黄瓜。
躲回迷藏笑哈哈,
童年趣乐难忘怀。
梦里时而老屋走,
墙壁尚存乱涂鸦。
房中摆设亦依旧,
醒来双颊泪痕挂。
梦牵魂绕孩提时的家,
童年乐趣纸笔难记下。
好听不过迎亲的小唢呐,
好吃不过石磨的懒豆花,
好喝不过新晒的柠青茶,
好甜不过姨妈的糯米酒。
炕香的马尔科黄心洋芋,
烤得焦黄的苞谷浆粑粑。
好玩不过河边的小沙坝,
好香不过坡上的栀子花。
好看不过远处的天柱崖。
好逗不过村口的那姑娘伢,
好听不过贺喜的迎亲唢呐。
难忘梧桐树巅喜鹊闹喳喳,
它托走了我的梦,
飞开家乡大三峡。
乙巳双六月下浣之八日趣题于峡江堤岸
诗评
这首《唢呐声声倍思乡》,像一坛封藏多年的乡酿,一启封便漫出浓得化不开的乡愁。
诗人以“唢呐”为情感引线,将记忆的碎片串成鲜活的故乡画卷。山旮旯里的老虎包、金家垇,土墙瓦舍的葡萄架、竹篱笆,这些带着泥土气息的意象,不是简单的罗列,而是童年乐园的坐标。捕蟹虾、擒蚂蚱、捣蜂巢、寻黄瓜,一连串动态的童年趣事,像电影蒙太奇般闪过,字里行间满是无忧无虑的欢畅,让“伊甸园内难觅它”的赞叹显得格外真切。
后半段更见深情。从“好吃不过石磨的懒豆花”到“好逗不过村口的那姑娘伢”,味觉、听觉、视觉交织,将故乡的美好拆解成最具体的感知。反复出现的“迎亲唢呐”,既是故乡的声音符号,更是牵动乡愁的琴弦,每一次响起都勾连起对故土的眷恋。
结尾“梧桐树巅喜鹊闹喳喳,它托走了我的梦,飞开家乡大三峡”,以灵动的想象收束,将思乡的怅惘藏在喜鹊的翅尖——梦被带走,却带不走扎根心底的故乡印记。整首诗语言质朴如白话,却字字含情,那些看似平常的乡物、乡味、乡音,在诗人笔下都成了乡愁的载体,读来让人仿佛也听见了那声声唢呐,望见了那片魂牵梦绕的故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