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士榜列第一名
王永锋
有一位战士,身高一米二,比一般步枪还矮一截,但他凭着这副骨架,逆袭人生,怀抱“我命由己不由天”的坚定信念,扬长避短,化短为长,“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让有限的生命之花绽放出无限的精彩,成为战士们津津乐道的“巨人”,在英雄战士的排行榜中,勇夺头筹、独占鳌头。
六十年代,小说《小兵张嘎》一经问世,立刻风靡全国,成为儿童最喜欢的读物。接着又改编成电影、电视剧,绘成连环画小人书,在社会上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张嘎”已成为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抗日小英雄。“张嗄”这一人物形象,是由河北作家徐光耀根据白洋淀地区儿童抗日的真实故事创作而成。一石激起千层浪,一浪引来铺天潮。此后,儿童抗日的故事如雨后春笋,层出不穷,接连涌现出:送鸡毛信的“海娃”,小英雄“雨来”,放牛郎“王二小”……
与小英雄们同时代的,在山东也有一位“嘎小子”,他亲眼目睹日寇的暴行,十三岁毅然参加八路军,在抗日的烽火中,屡建奇功,让日冦闻风丧胆、魂归梦魇,在革命熔炉中,自觉地把自己锻造成为一位名符其实的钢铁战士。这位小英雄名叫李正西。
与“张嗄”的贫苦出身不同,他诞生于官宦士绅家庭,从小衣食无忧,在家人的百般呵护中成长。到了成人的年龄,他却因脑垂体发育不良,永远定格于一米二。但他没有自暴自弃,他长得象一株木棉,倔强地站在高大林立的橡树旁边,顽强地开出红硕的花朵,虽然不如橡树长得“象刀象剑也象戟”,但他高举的火炬,却大力引领激励着千万人的振作与奋起。感人的英雄事迹,广为流传,实在是可歌可泣。
李正西于一九二五年生于山东乐陵。乐陵李家是大门大户,向有“乐陵李家门户高,世代贤良逞英豪”之说。其父李锦林曾做过抗日名将宋哲元部的旅长,因不满社会污浊,辞职回家,闲暇之际,教李正西识字、读书、习武。李正西自幼聪慧,乐观向上,他读过私熟,后又考上乐陵小学师范,课余跟随其父踢腿练拳、舞刀弄枪,尤喜飞镖与射击,寒来暑往,持之以恒,技能技艺突飞猛进,真可谓达到了炉火纯青、登峰造极的程度。他为人豪爽尚义,特喜读英烈故事。
疾病抑制了他的身高,尽管家中遍寻良医神草,但也无济于事,李正西为此非常苦恼沮丧。知子莫如父,其父经常开导他,让他向古代的矮人宰相晏婴学习。他认为晏婴智慧超群,不能企及,感觉有点不自量力,况且时移世易,无法对接现实,更不接地气。又让他向《水浒传》中的宋江和王英看齐。他认为一生只做投降派的矮宋江,过于忠愚,虽坐头把交椅,为一己之私利,违背众兄弟意志,不值得一提;“矮脚虎”王英花心太重,扈三娘武艺高强、貌美如花,父死兄逃、无依无靠,乘人之危,大有落井下石、强娶为妻的嫌疑,常被世人所不齿唾弃。直到他读了《封神演义》后,才大受启发、茅塞顿开,困惑的雾霾,被一扫而光。他被书中的魔幻英雄“土行孙”所深深感动,筒直佩服得五体投地,真正找到了榜样、力量和方向。土行孙身高一米,面如土色,精通地行术,日行千里。一手拿着镔铁棍,一手握着捆仙绳,凭着高超的武艺,竟然生擒“哪吒”和”黄天化”。哪吒和黄天化那可是一等的神仙:八面玲珑是哪吒,怪物见他也害怕。三头六臂听风耳,火眼金睛观四方。臂套乾坤圈,身缠红绫绸,手使火尖银,脚踏风火轮,佩挂一对阴阳剑,英雄神武世无双。但与土行孙一战,却黯然失色,匆匆地败下阵来;黄天化,身高九尺,面似羊脂,形貌昳丽,手握两把银雪锤,身挂干将莫邪剑,法力高强的英伟男,但在土行孙面前却成了银样镴枪头,刚一过招,就被土行孙的捆仙绳牢牢套住,毫无还手之力,束手就擒。千学万学,皆不如学“土行孙”,以梦为马,不负韶华,发誓成为乱世之能人,广阔天地显神通,怀揣绝技走天涯。
十二岁那年,正逢“七.七”卢沟桥事变,亲眼目睹日冦烧杀抢掠的暴行,他怀抱满腔热血,偷偷找到时任西北军“五虎”上将的姑父宋哲元,哭闹着要参加国民革命军,一展宏图打日寇。理想很丰满,现实却骨感。宋哲元因其年龄小、个头小为由,坚决反对。说什么古代还讲“十五从军征”,你才十二岁,正是长身体、长才干的阶段,更是念书的好时节,腹有诗书气自华,将来一定会如愿以偿、心想事成的。万般无奈,他不得不向姑父坦陈自己的隐秘:年龄可以增大,可身高很难再长,投奔姑父就是想请他高抬贵手,网开一面,入伍抗日,报效国家。姑父听后,更是哈哈大笑道:年龄小,是主要问题,身高不必顾虑。个小不要怕,浓缩的都是精华。安慰他要学法国元帅拿破仑,拿破仑不仅矮小,还是一个腿瘸的将军,但他硬是拖着“一条半腿”率百万雄兵横扫欧洲……那时李正西还未涉猎西学,更不知“拿破仑”姓啥名谁,是哪路神仙,“破轮”子又是何等法器什物。面对姑父滔滔不绝的宏篇大论、精彩励志的故事,他听得一鳞半爪,一知半解,甚至是一头雾水。他深知远处的是风景,近处的才是人生,画饼不能充饥,姑父熬制的心灵鸡汤并未对其产生多大的精神营养。最后当姑父谈到“蚊子与狮子”的趣味小故事,才让他陡然提起了“精气神”:狮子高大威猛,兽中之王,但它斗不过蚊子。蚊子能紧紧地趴在狮子的掠鼻上,狂饮海喝地吮吸其血液,尽管狮子气得摇头摆尾、怒火中烧,可蚊子却悠闲地喝着狮血汤,饱餐一顿,然后驾着飞机,潇洒地唱着“嗡嗡”的战歌,大摇大摆、从容淡定地离开。深入浅出的故事,终于让他破涕为笑,“蚊子”关键在于抓住敌方的软肋,击败了庞然大物的狮子。姑父的话,语重心长、情真意切,终于让他脱下了重鞋,甩掉了包袱,明白急功近利不可取,行稳致远方为上。厚积薄发、养精蓄锐,才能脱颖而出、所向披靡。回来后,着实让他在乐陵师范安心静气地读了一年书,也算是韬光养晦、待机而动吧!
“星光不问赶路人,岁月不负有心人”。时来天地皆同力,运到万物皆有神。三八年底,八路军一一五师三四三旅,在萧华将军的带领下挺进山东乐陵抗日,寻机不如撞机,李正西正赶上八路军的扩军。
他毛遂自荐要求应征入伍,可招兵处又遇拦路虎,还是因其年龄小、个头矮被婉拒。绝望之时,恰好萧华将军路过,得知此事后,引起了将军强烈共鸣。萧将军出生于一九一六年,十二岁已是出了名的“红小鬼”,连年征战的历练,使他早已成为远近闻名的“娃娃司令”。当听说李正西的事情后,将军十分爽快,拍着李正西的幼小肩膀说:“小伙子,五个手指伸出有长短,各有各的用处,扛不动长枪,可以别短枪;不在一线,还可以在二线,司号员、炊事员都可以干。天生我材必有用,是金子总能发光。”转身又对招兵人员说:“骏马能历险,力田不如牛。坚车能载重,渡河不如舟。称砣虽小压千斤,好钢常在刀刃上。用人如用器,各取所长,各去其弊。有志不在年高,依貌取人不可取。用人之际,不必被条条框框所拘泥。”李正西当即被特招入伍。其父为了鼓励儿子,把他的名字随机改为李安甫,“甫"者,“新”之意,期望他能成为安天下、开新局、再振李家雄风的英男后生。
好鸟凭风力,送我至云端。来到部队的李安甫,如鱼得水,如龙入海,他成为战友们的“活宝”,他教同志们认字写字、习武练功打枪,文武双全的他,真是得心应手、游刃有余,闲暇之余跟司号员练习吹号,天天忙得不亦乐乎!后来在一场战斗中,司号员突然光荣牺牲,危难之时显身手,他没有犹豫,一把接过铜号,号声再度嘹亮响起,确保了战斗的顺利进行,战后他成了一名真正的司号员。
号,是指战员的隐言扩音器,是首长的喉舌,代表首长发号施令,号令如山,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向有一号能抵百万兵之说。尤其是冲锋号,穿透力强,威力远超人们的想象,号声一响,一道闪电裂长空,恰似猛虎下山岗,枪林弹雨、刀山火海,英雄无畏、视死如归,冲锋不止、锐不可当。看着勇猛的战士,感同身受,常让他激动不已。有时因战斗时间过长,他竟然把嘴都吹肿了,甚至影响了喝水与吃饭。司号员也因威力巨大,常常是冷枪袭击猎杀的目标,为了减少不必要的牺牲,更好地保护自己,他常常立在大石边,躺在水沟里,或是爬到大树上,躲在树枝密集的空档里猛吹,首长夸奖他把“司号”工作真正干到了极致。
正是他常常爬到树上吹号,登高望远,居高临下,让他意外地缴获了一把手枪。
那是在一场激烈的战斗之后,他已累得疲惫不堪,躺在树叉上休息,同志们打扫完战场,遗憾的是未能找到敌军官,趴在树上的李安甫得知后,举目四望,发现在战场边缘的远处柴火垛边,影影绰绰发现一个潜伏的黑影,于是他从树上跳下,手握一把铜号跑了过去,果不其然,正是隐藏的敌军官,与此同时,敌军官也发现了他,看是一名幼小的号兵,立刻凶相毕露,双手举着指挥刀向他猛劈下来,幸亏李安甫眼明手快,一举铜号挡过一刀,急速后退几步,从怀中摸出飞镖,一镖锁喉,鬼子军官应声而倒。这次他不仅立了功,而且还缴获一把指挥刀和一把手枪,他把刀如实上缴,却把枪藏在了怀里。小枪玲珑剔透,让他爱不释手。后来,在开战斗总结大会时,经过反复动员劝说,他才羞愧难当,依依不舍地将其上缴。但可喜可贺的,这年冬天军分区举行射击大比武,他夺得手枪组射击冠军,在表彰大会上,区领导考虑他身体的特殊情况,作为奖品又把手枪奖励了他。枪,是战士的命根,这把失而复得的手枪,陪伴他四十多年,为他做出轰轰烈烈的大事,演绎出人生辉煌的经典故事!
那是一次攻坚战,敌人地堡射出密集的弹雨,阻碍了冲锋的战友,已派出三个强有力的战士执行爆破任务,均未靠近地堡而壮烈牺牲,最后连长瞄准了李安甫,由于他身架小,目标小,得天独厚,他成了最佳爆破手。接着连长对他精心包装打扮,从头到脚捆绑着树枝野草。在战友们的掩护下,他一手抱着炸药包,一手握着手枪,弯着腰,象一团“滚地草”,慢慢地从侧面“滚”近地堡,当敌人机枪手发现他时,正准备调转枪口向他射击的一刹那,他的手枪子弹一发击中了机枪手,瞬间一跃将炸药包送进了地堡,随着震耳欲聋的一声巨响,地堡飞上天。由于来不及躲闪,他被气浪掀起了十多米高,万幸的是保住了一条性命,不幸的是他受了重伤,右眼失明,左耳失聪,由“三等残废”上升为真正的二等残废。
李安甫身残志坚,愈挫愈勇,真正的高光时期还是在抗日敌后武工队。
随着对日作战进入相持阶段,敌人的“三光”政策,让敌后斗争异常艰难困苦,到处是白色恐怖,到处是腥风血雨。山东丘陵蜿蜒曲折,是隐身的天然屏障,八路军为了更有效打击敌人,避免正面冲突,积小胜为大胜,以消耗敌人的有生力量为主要目的。因此,采取了穿插迂回战术,抓住有利时机,给敌人以致命一击,常常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战果。他们挑选精悍的战士,成立敌后武工队,以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让日冦寝食难安,防不胜防。李安甫凭着神奇的枪法和高超的武艺,被推荐成为一名武工队队员。
山河壮丽美如画,沂蒙山高沂水长。红高粱、青纱帐,能躲又能藏,到处是英雄的儿女,到处是林立的刀枪,到处是杀敌的好战场。
上天赐我凌云志,我有绝技登昆仑。李安甫来到武工队,真正登上了人生的峰巅。人尽其才贵在用,长短之处无需评。恰到好处方为上,小兵变成大英雄。
他接受的笫一个任务就是刺杀川端谷川。
川端谷川是日本训练新兵的教官,表面看他是儒雅的书生,文质彬彬,温文尔雅。他很少到前线指挥作战,但他的两手却沾满了中国人民的鲜血,心狠手辣,凶残歹毒,充满兽性。他独特的训练方式,被日本高层称作是皇家最优秀最有效的训练方案。他把俘虏的士兵和老百姓当作活靶子训练,用鲜活的生命当作训练刺杀和射击的对象。为了训练日本士兵的心理素质和技能技艺,他亲自做演示试验,亲手掐死婴幼儿,刀劈老人,挖心取脑,凌迟剥皮,刀挑孕妇,轮奸妇女,手段之残忍无以复加,丧心病狂,无所不用其极。他十恶不赦,罄竹难书,完全是杀人的魔鬼。他把杀人当作他人生的乐趣,把训练场地随意设在野外,对劳作的农夫或行人,当作运动的靶标,突然指挥训练者进行袭击,以杀死多少条人命作为考核士兵的标准,成百上千的无辜性命,瞬间命丧黄泉。罪大恶极,令人不寒而栗,大家对他早已是恨之入骨。上级命令李安甫要千方百计,除暴安良,完成刺杀任务。
行刺是弱者向强者的挑战,况且从相貌对比看李安甫更是弱者中的弱者。深入敌穴,稍有不慎,同归于尽,已是不错的造择,很难谈到全身而退。
李安甫接受任务后,进行了精心准备,仔细研究川端谷川的行动生活轨迹,虽然他平时轻易不抛头露面,有时甚至有点神出鬼没,通过多次踩点觅踪摸排,其活动多少还是有规可循的,得知他上班大多好走一条小路,恰是学生上下学的路径。于是,李安甫把自己打扮成一小学生的模样,多次模拟推演,感觉时机已经成熟后,才开始行动。于是,在一天的早上,他怀揣手枪,肩挎书包,若无其事地走在上学的路上,与川端谷川不期而遇。这时的川端和往常一样,在赶往训练场地,对迎面走来、穿着校服的小学生,早已习以为常,毫不介意。两人逐渐靠近,“小学生”按常规,礼貌性地向川端鞠躬行礼,傲慢的川端视若无睹,昂然而过,并未还礼。两者在一错身之际,“小学生”突然转身,从怀中快速摸出手枪,对其后背心脏部位连发两枪,川端谷川应声而倒,“小学生”李安甫,泰然自若地扬长而去,立刻消失的无影无踪。老百姓听说川端被除后,奔走相告,无不拍手称快,一时成为敌后除暴的传奇佳话。不入虎穴,焉得虎子。进入虎穴,险象环生,命悬一线,必须有高强的心理素质,临危不惧,有勇有谋,出其不意,攻其不备,才能化险为夷,安然离去。
刺杀川端的巨大成功,李安甫得到上级领导的充分肯定和表彰,尽管劳苦功高,他没有骄傲自大,固步自封,而是戒骄戒躁,愈发沉稳,再接再厉,又连续刺杀日寇、汉奸七名高官,圆满地完成了上级交给的任务,而他却毫发无损。萧华将军戏谑地褒奖他为我们的“小野马”,意为在壁垒森严的敌战区,竟然能天马行空般地独往独来,实在是一匹了不起的战马。
对罪大恶极的敌方军官的行刺袭击,有力地打击了敌人的嚣张气焰,大长了抗日军民的志气。在八年抗战期间,李安甫先后击杀日伪军一百零三人,创战士单兵作战之最,八次立功受奖,被授予“一级人民英雄”,“全国战斗英雄”等光荣称号。
人民的战士人民爱,2018年九十多岁高岭的李安甫,应邀参加了《魅力中国》节目的录制,他用自己亲身经历,讲述了“大爱为国”的情怀,全场观众无不被他的真实故事感动得潸然泪下,全体起立为其致敬。2019年6月29日,临近建党节,他不顾94岁的高龄,身着老式军装,神采奕奕地赶赴天安门广场,观看升旗仪式,手抚国旗,激动得老泪纵横,终于圆了他70多年的梦想,在场的人们无不动容,为能一睹英雄的风采而倍感荣幸,大家争相与其合影留念。
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身高不由己,思想可放飞。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短板变跳板,才有光彩夺目的人生天花板。银河漫长星万颗,滴水也可揽星河。人不是为了生活而活着,而是为了梦想去拼搏。
老革命李安甫同志现在仍然健在。只是活动较少,他1925年出生,今年100岁。我们祝福他老人家:福如东海、寿比南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