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文化编辑社成员
特约顾问:张振林 孟祥忠 岳新华
顾问:清廉宇 李秀德 岳新华 王世元
主编:润牙子
常务负责人:中秋明月 渝香居士 阿莲 神剑大侠 书香 王世元
诗评:渝香居士 热血兵团 书香
本公众号微信: Ryz98416
周春秀 女、中共党员,曾当过大队党支部书记。公社,区党委委员.党委书记。中烟公司常德卷烟厂女工委员会.计生委主任。物流党委书记退休。现中华诗词学会、湖南诗词协会等会员、中华当代文学学会理事。曾任常德卷烟厂;诗.书.
剪.篆学会会长。著有诗词专集《蓼花集》、散文《母亲》。在全国《老年报》首届中老年诗歌散文竞赛中荣获优秀奖目录诗词、散文作品在《中华诗词》《诗词世界》《湖南诗词》、《诗词之友》《常德诗词》、《常德日报》、等多家报刊杂志发表)
纪念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
作者/周春秀
血路奔梁山
儿时常听父母讲躲小鬼子的故事。刻在我灵魂深处最深的是1943年深秋一个夜幕降临之时的日子,常德县韩公渡的城址村一片寂静。突然间,“日本佬来了!”的惊呼撕裂了死寂,如同巨石投入寒塘,激起惊惶的狂澜。村里瞬间沸腾,男女老幼扶老携幼,汇成一股仓皇的人潮,向着远方的梁山(太阳山)奔涌。箩筐在男子汉肩头晃动,老人拄着拐杖踉跄,母亲们或背或牵幼子,喘息声与哭喊声交织在冰冷的空气中。
混乱中,一位姚姓妇女尤为惊慌触目。她左手紧抱一只赖以活命的老母鸡,右手搂着襁褓中的婴儿,随人流跌撞前行。有同行人急呼:你“抱鸡干嘛呢?”慌乱竟使她神志错乱,误将怀中骨肉视作鸡禽,扬手竟将那幼小的生命抛入了路旁幽暗的水塘。直至奔至商港子渡口,在渡船的摇晃与河水的呜咽中,姚氏才猛然惊觉手中空空,失子之痛锥心刺骨,叫天天音,叫地地不灵,捶胸跺足。浊浪滔滔,何处可寻?
我的家人亦在这逃难的人流中挣扎。父亲肩挑沉重的箩筐,盛着全家七口赖以糊口的微薄食粮与衣物。七岁的哥哥紧跟着父亲的后边。九岁的大姐,用稚嫩的肩膀背起两岁的二姐。母亲怀抱着仅两个月大的三姐,背上还压着一个硕大的“警报袋”。外婆那双被时代禁锢的“三寸金莲”,在坑洼的草.路上蹒跚难行。渡河登岸,两岸人潮在大堤上行成前见不头.后见不到尾的长龙。唯有向梁山奔命的喘息声与脚步声。
过河约行两里,父亲突然惊觉:哥哥大学不见了!巨大的恐慌攫住了他。他安置外婆、母亲和姐姐们在原地守候,自己则逆着急涌的人潮,撕心裂肺地哭喊着“大学!荞佗!”,在浓得化不开的夜色与拥挤着移动的人群.间拼命搜寻。几近绝望之际,终于在人群的最末尾,发现了那小小的、茫然无措的身影哭喊着爹爹…恩娘…父亲冲上前,一把将哥哥搂入怀中,悲喜交加的泪水连续滚落,亲吻着失而复得的骨肉。待他抱着哥哥,气喘吁吁地奔回原地,看到焦急守望的母亲与外婆时,悬着的心都轰然落下。劫后余生的泪水,无声地淌在每一个人的脸上。这段血泪交织的奔逃之路,连同姚氏那无法挽回的悲剧,如烙印般深深刻入了我幼年的记忆,成为家国苦难最沉痛的见证。
周春秀:四言诗
记村里人躲小鬼子的往事
日寇侵犯,烽起楚天。
秋夜朦胧,警报声寒。
古邑慌乱,似见王阎。
扶老携幼,奔往梁山。
姚氏慌颠,左手鸡拴。
右手抱儿,抛掷塘间。
渡舟河宽,船楫难安。
姚氏方觉,嚎呼心肝。
箩筐扁担,挑在父肩。
长兄七岁,跟随后边。
母抱小娟,袋装尿片。
大姐背妹,压得腰弯。
外婆步艰,三寸金莲。
封建缠足,急走需搀
逃到野川,父惊手颤。.
不见娇子,涕泪涟涟。
返身叫喧,撕肺裂肝。
人前后尾,孩哭泪潸。
快步上前,相抱心欢。
反转原处,寺庙团圆
八秩流年,烽烟不远。
国耻铭记,防微杜渐。
今朝华夏,聚力扬帆。
雄姿勃展。梦圆何难?
七绝
【观沅安路碉堡遐想】
石碉黙默对沅江,
经历当年烽火狂。
驱走东洋留旧厽,
丰碑一座记忠良。
【清明祭公墓抗日将士】
府坪街畔厽忠坟,
每到清明花卉馨。
昔日虎贲歼贼寇,
吾侪岁岁祭英灵。
七律·
【铭记国殇】
烽烟古邑在深秋,
遍野哀鸿向岭游。
姚氏弃儿遗恨远,
吾家负褓怆情稠。
慈亲泣血寻儿影,
稚子惊魂绕膝头。
八秩光阴弹指过,
山河犹记旧深仇。
【词】
1. 念奴娇·常德白马湖碉堡前吊英烈
星球未改,任时空流去,石碉如铁。弹洞斑斑依旧在,记载了千般劫。将领身先,士兵如虎,肝胆朝天阙,保家护土,匹夫甘洒鲜血。莫道散尽硝烟,贼心不死,欲造前朝孽。东海滔滔掀恶浪,卷起阴云千叠。今日中华,羽丰翼满,何惧狼蛇,凭谁来犯,必将全部歼灭。
2.
江城子. 祭国魂
湘西名府鼎州城。枕长衡,物丰盈。千里沅江,滚滚入洞庭。善卷孤峰高耸处。居要塞,堵烟尘。
虎贲昔日抗倭军。抖精神,刺刀拼。血染长河,骸骨垒街心。将士八千殉国难,天地恸,祭英魂
3.
喝火令.抗日英雄赞
将士雄心在,冲锋忘死生。挺身星夜急行军。不许寇倭施暴,风雨更兼程。
誓守华疆土,赢来赤帜升。缅怀英烈为邦宁,破敌功高。气壮我长城。环宇凯歌奏,万载著威名。
4.
常德会战公墓怀史
碑座如磐,碑身如柱,英烈留处。绿草红花,苍松翠竹,吸引游人目。躬身三鞠,哀思万缕,辗转教人留步。望晴空,乾坤朗朗,己圆烈士遗夙。
当年激战,泱泱惊世,赢得阳山脊骨。破日重围,弹无粮尽,挥剑舍身扑。断恒残壁,沟渠街巷,敌寇横尸鬼哭。凭豪气,英雄沃血,断倭桎梏。
5.
鹧鸪天. 参观南京大屠杀纪念馆有记
暴雨狂风带血腥,万人坑里有悲声,汉中门外冤魂泣,海巷雷荣铁骨铮。
哀国耻,举红旌。神州崛起巨龙腾。而今华夏江山固,铁甲雄兵保太平。
注.1937年12月13日.日军进占南京,时隔一天。15日这天集中在汉中门海港雷营,二地集中用机枪扫射.军警.士兵.难民.11000余人后焚尸灭迹。幸存者只9人。 尔后相继集休屠杀多起。
2025. 8 13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