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育这片广阔的田野上,总有一些人默默耕耘,用热忱与坚守播撒希望的种子。孟子教育研究院高级研究员王德增先生便是其中令人敬佩的一位,他以对“三和教育”的深刻理解与践行,为我们搭建了交流与成长的平台,让无数教育者在“和谐”的氛围中寻得初心,收获力量。
“三和”即和谐,“新教”即“心教”。这朴素而深刻的理念,在王德增先生的推动下,成为联结众多教育者的纽带。当“三和教育大讨论”活动启动时,曾有人担心其专业性强、参与难度大,难以顺利开展。但王德增先生始终相信教育者的热忱与学习力,事实也正如他所盼——前后31天,200篇专业论文、1341帖专业回帖、4万多人次的交流,让这场讨论绽放出意想不到的光彩。未暾山、笑拥洒脱、罗罗等老师的优秀作品,常清、剑胆琴心等老师的积极创作,以及郏县第四实验中学等单位在讨论区的热烈互动,无不印证着“三和”理念的吸引力,而这背后,是王先生对教育事业的笃信与付出。
他不仅是活动的发起者,更是教育情怀的守护者。面对评论区的评论,他秉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态度,坦然接纳不同声音;即便在38度高烧、医院吊针之际,他仍心系活动,坚持笔耕,只为及时将呈奖公告献给每一位积极参与的教育同仁。这份对教育的热爱,对同行的珍视,令人动容。他常说,教育者应相互欣赏、彼此成就,正如“送人玫瑰,手有余香”,这份理念也深深影响着参与活动的每一个人,让教师交流园地成为充满温暖与尊重的家园。
在王德增先生的引领下,“三和教育”走向了更广阔的天地,成为教育者心中衡量好教育的标尺——让每个生命在和谐中既听见自己拔节的脆响,也懂得为同伴的绽放鼓掌。
王德增先生以行动诠释着对教育的忠诚,用“三和教育”理念滋养着教育者的心灵。感恩有他,让我们在教育的道路上不再孤单,让和谐之花在教育的土壤上绚烂绽放。这份情谊与影响,将永远镌刻在我们的教育记忆中。
孟子教育研究院
2025年8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