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抗战英雄王中领:从尸堆狙击到沙场浴血
作者:吕守军
1917 年,王中领出生于江苏睢宁县双沟镇,自幼练就一手投石头的好准头,这看似平凡的技能,日后竟在抗日战场上派上了大用场。
王中领怀揣着保家卫国的热忱,来到徐州 11 师报名参军。团长见他个子虽矮但十分机灵,便将他留下当了勤务兵。部队起初没给王中领配枪,这让他心里很是着急,一有空就扔石头练习力道和准头,默默积蓄着力量。
后来,长官同意王中领下部队。离开团部前的几个月,他开始练习射击、拼刺等技战术。他仿佛天生就有军事天赋,学什么会什么,拼刺刀既有狠劲又有巧劲,枪法更是精准,扔石头的功夫就更不用说了,因此被老兵们亲切地称为 “小神手”。尽管技能日益精湛,王中领却总觉得自己尚未经历实战,心里始终没底。 1937 年 8 月,淞沪会战爆发,王中领随第 11 师第 66 团开赴上海,从徐州赶往罗店投入战场。战场上的局势远比他想象的残酷,日军部队配备了狙击手,我军士兵即便躲在战壕沙袋后,只要稍稍露头,就会被日军狙击手击中。王中领眼睁睁看着战友们不断中冷枪伤亡,被抬出战壕,而且大多是一枪击中头部,心中悲痛又愤怒。
团长急得直跺脚,组织老兵射手对抗日军狙击手,可日军的狙击枪性能优良,加之敌兵训练有素,我方的老兵射手大多牺牲了。见此情形,王中领主动向长官请求上阵,要与日军的狙击手搏命。部队没有专门的狙击枪,他便拿起自己练习时用惯了的中正步枪。
王中领深知,敌人的几个狙击手都是经验丰富的老鬼子,自己若是躲在沙袋后面搜索,很可能还没看见敌人,就会被早已熟知我军阵地的日军发现并击中。他思来想去,觉得没有更好的办法,只能选择装死搏命。
于是,王中领在脸上、头上、身上抹满鲜血,带上些许干粮和水,趁着夜色潜入了阵地前的尸体堆里。天亮后,他在苍蝇乱飞的两具尸体下俯卧着。当时正值盛夏,连日鏖战使得尸体腐烂,散发出呛人的恶臭,蛆虫在周围乱爬,王中领强忍着生理上的不适,眼睛瞪得大大的,直挺挺地藏在尸体堆里,一刻不停地望着敌人的阵地。
就这么一动不动地潜伏了半天,除了一些鬼子散兵,他并未发现敌人射手的踪迹。傍晚时分,我方一个炊事班战士突然被击中,王中领迅速锁定了当面藏着日军狙击手的大概位置,悄悄瞄准。一个小时后,天色渐暗,日军狙击手准备撤离,就在他稍一抬头的瞬间,王中领果断扣动扳机,“砰” 的一声枪响,日军狙击手一声惨叫后仰面栽倒。
敌人的机枪立刻越过阵地中间的尸堆,向我方阵地进行报复性扫射,王中领则静静地伏在尸堆里,纹丝不动。次日黎明,又有鬼子放冷枪,王中领如法炮制,一枪一个,接连击毙了四个日军射手。敌人终于对阵地中间的上百具尸体产生了怀疑,他们搬来迫击炮和掷弹筒,轮番向几处尸体堆发射炮弹。一发炮弹落在王中领身边爆炸,他身负重伤。
深夜,战友们将王中领送到战地医院治疗。在此期间,淞沪战场的形势瞬息万变,医院率先转移,部队也后撤了。伤愈后,王中领被整编到 79 师 235 团 3 营 7 连 3 排,随部队驻防在浙江诸暨一带,当时 79 师的师长是段霖茂。
1940 年 10 月,盘踞在富阳城的日军出动一千多人,从新登渡过富春江,经窄溪、深奥、场口,打算穿过景山向浦江进犯。79 师奉命阻击,连夜从诸暨赶往景山前线修筑防御工事,做好迎战准备。长官让王中领代任 3 排的副排长。
10 月 14 日午后,日军轰炸过后,便冲上阵地。王中领沉着应战,开枪击倒了三个鬼子。连长下令上刺刀,王中领又射倒两个敌人,随后他跳出战壕,率领全排冲进敌群,两三个战士按照要求紧跟在他前后左右。
王中领连续发出杀声,一面给士兵们鼓气,一面在战友的配合下连续刺倒 4 个日军。在与第四个鬼子搏斗时,他的大腿被贯穿刺伤,刺刀刺中这个鬼子后还没来得及拔出来,一个日军从他身后偷袭而来,举起刺刀凶狠地向他刺去。此时,战士们大多已经牺牲,王中领余光瞥见鬼子从背后刺来,却已无法闪避,他本能地猛向前倾,只能硬生生承受这一击。
生死关头,七班班长周兴隆眼疾手快,猛地一跃,一把抓住鬼子的枪把,顺势将鬼子拖倒,王中领才得以死里逃生。他拔出刺刀,一转身就刺中了日军的左胸,结果了这个偷袭的鬼子。王中领和幸存的战友们在人数上占据优势,剩下的敌人见无法在白刃战中取胜,纷纷逃窜。王中领的腿伤发作,倒在地上,被战友们用担架抬下阵地。
景山一战,全团牺牲了 156 名将士。为了纪念这些英烈,民众于 1941 年 4 月勒石刻碑。此战后,王中领被提任为 3 营 7 连连副。
1942 年 5 月,王中领随 79 师守卫金华城。日军以为国军早已望风而逃,气焰十分嚣张。5 月的一天清晨,王中领和战士们在桥后布防。敌人的一个军官骑着高头大马,带队耀武扬威地上了桥,直到这个老鬼子过了桥的三分之二,王中领下令开枪,他一枪击中鬼子军官的脑袋,五六个鬼子被他们打到桥底下去,后面冲上来的日军也被打死了十几个。敌人急忙用大炮轰击,王中领奉命撤离。
1944 年初,王中领到 19 期黄埔军校训练班插班学习,进一步提升自己的军事素养。抗战胜利后,王中领随妻子落户浙江富阳市场口镇洋沙村务农,过上了平静的生活。新中国成立后,他生育了两子一女,尽享天伦之乐。
2005 年,王中领获颁抗战胜利 60 周年纪念章,这枚勋章是对他为国家和民族所做贡献的最好见证。
2015 年 7 月,这位可敬的抗战老兵王中领辞世,享年 98 岁。他的英勇事迹和爱国精神,将永远被人们铭记。 徐州双溪书院院长 江苏省睢宁县双沟镇志编写办主编吕守军撰写于2025年8月13日下午
吕守军,男,徐州市睢宁县双沟镇人,文化学者,曾任职于双沟镇人民政府报道员、文化站站长等工作。曾撰写新闻稿件和摄影作品刊登在《人民日报》《农民日报》《中国文化报》《新华日报》《扬子晚报》《徐州日报》等报刊杂志800余篇(副),曾多次获奖。2015年、2016年、2021年先后出版摄影作品集《美丽双沟》、《美味双沟》《名镇双沟》《我和党旗合个影》等系列书籍。现任睢宁县民间艺术家协会副主席、睢宁县作协会员、睢宁县民间艺术家协会双沟分会主席、双溪书院院长,文化驿站站长,中共睢宁县第十三次党代表,双沟镇第十八届、十九届人大代表。现专业从事《双沟镇志》的编纂和文史整理工作。
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永胜杯”参赛征稿链接
https://m.booea.com/news/show_4175596.html&
﹌﹌﹌﹌﹌﹌﹌﹌﹌﹌﹌﹌﹌﹌﹌﹌
大赛投稿邮箱:
942251831@qq.com
纸刊投稿邮箱:
bailu6698@163.com
纸刊投稿、订阅微信: mengjian20002012
征稿体裁:现代诗、散文诗、散文、诗歌评论、古诗词赋、报告文学、闪小说、中短篇小说 
扫码添加主编微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