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三线建设启动60周年征文150
1979年,我从山东红光化工厂考入山东省军工技工学校,开启了三年半军事化的学习生涯。学校坐落于新泰市楼德镇霄岚山脚下,前身为徂阳化工厂旧址,四周风景秀丽,环境幽静。
学校开设车工、钳工、铣工、磨工等专业,七九级共四个班级。理论课教师多毕业于国内知名院校,实习课教师则都是省内名校毕业的实践专家。那个年代正值改革开放初期,我们这些怀揣理想的年轻人,肩负着振兴中华的使命,踏入了这所特殊的学校。
清晨,起床号一响,全体学生迅速集合跑操。学生会干部清点人数,浩浩荡荡的队伍行进在校园道路上,俨然一支训练有素的军队。校风严谨,管理严格,但刚入学那年却发生了一件轰动全校的事件:我们七九级宿舍附近的厕所墙面上出现了黄色图画。这在当时可谓惊天动地,甚至惊动了当地警方。校领导和教务处老师立即展开调查,现场气氛紧张。记得我们班团支书和副支书进去查看后,两人都蓄起了小胡子,却对详情讳莫如深。后来据老师透露,此事系原化工厂留守人员中的美术爱好者所为。
校园里,三线军工厂子弟占多数,其余学生来自临沂、济南、泰安等地,每个县区仅招收一两名,可谓优中选优。第一届学生会八名成员中就有两名党员,其中一位入学前曾是生产队小队长。
改革开放初期的军工技校,学习氛围浓厚。国家正处于经济转型和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军工行业肩负着推动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的重任。我们不仅要学习理论知识,更要进行大量实践操作。教师们既是严师,又是慈父,既严格要求,又悉心指导。
记得车工班班主任王立海老师,他教授的镜面调扣法让我们领略了车工技术的神奇。磨制硬质合金车刀,调整前后角度,掌握刀头弧面,在高速运转的车床上,一个镜面般的螺丝就这样在手中诞生。
毕业多年,我仍难忘实习车间里机器的轰鸣,空气中弥漫的机油和金属气息。每当看到车床溅起的蓝色火星,总会想起那座被霄岚山环抱的校园——那里封存着我们飞扬的青春,倒映着整个军工时代最清澈的影像。
清晨跑操的诗意,午餐食堂的飘香,晚自习时星光与灯火的交相辉映,课本、图纸、三角尺、圆规陪伴着我们度过每一个日夜。那时的我们虽然忙碌,却无比充实,因为我们深知,今天的每一分努力都在为明天积蓄力量。
周末,同学们常去楼德镇商业街购置书籍和日用品。八十年代的楼德镇没有繁华的街市,却有着最朴实的人情味和最纯粹的烟火气。那段日子像一首悠长的民谣,在岁月长河中缓缓流淌,成为军工学子心中永恒的记忆。
毕业前夕,我们在沂蒙山军工企业进行了为期半年的实习,真正融入了军工厂的生产生活,提前体验了在山洞中工作的军工人状态。
楼德军工技校是我们青春最美好的见证。那里有知识的积累,有技能的磨炼,更有理想的升华。如今,时光流逝,但那段岁月永远铭刻在心。它教会我们责任与担当,让我们明白青春的意义在于为理想奋斗,为使命拼搏。
上图:第二届学生会成员合影照 前排右起苑利、吕兆光、邢树文、田爱芹,中间排右起团委书记孙大为、几位教务长老师:姜召云、丁恒昌、刘庆山
上图四人合照为七九级学生会人员,后排右一是作者
那是一个属于我们的时代,一个充满激情与梦想的时代。军工技校的岁月,像一首激昂的乐章,奏响了我们青春的旋律,也为我们的人生写下了最闪亮的一页。
作者简介:苑利,中共党员,大专,工程师,1982年-1991年在山东新华翻砂厂(国营9363厂)工作,任质检科计量和产品质量技术员;1991年~2015年在济南味精厂(国营5805厂)工作,任节能计量处处长。1995年任<中国质量报>通讯员,<标准.计量.质量>杂志通讯员,报刊杂志上发表过诗歌、歌词、企业管理文章、通讯等,现退休。
链接:
关于“中国三线建设启动60周年”
2025年是中国三线建设启动60周年,为了宣传“艰苦创业,无私奉献,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的三线精神,弘扬三线建设者为了国家安全默默无闻数十年如一日,在深山密林、大漠荒烟进行国防科研、生产的峥嵘岁月,铭记历史,弘扬党的优良传统,特举办纪念“中国三线建设启动60周年”主题征文活动。启事如下:
一、活动主题
纪念中国三线建设启动60周年
二、组织单位
主办单位:
山东省写作学会
都市头条·济南头条
山东三线军工文化研究室
承办单位:
山东福寿园发展有限公司
山东人文纪念公园(山东红光化工厂原址,军工代号:5805)
成立由主办、承办单位领导参加的组委会,聘请有社会影响力的知名作家、专家为顾问。
三、征稿体裁
本次征文限散文、纪实文学、报告文学、诗歌四种体裁,突出思想性、文学性、时代性。散文要求3000字以内,古体诗和新诗均可,新诗100行以内。
本次活动同步征集反映时代变迁、承载历史记忆的老物件(如照片、书信、工具、日用品、票证等)。这些物件将作为时代背景的重要素材与征文作品共同呈现。
四、稿件要求
为深入挖掘三线建设的历史价值和时代意义,征文内容应为中国三线建设故事;对三线精神的理解和感悟;对三线建设者的赞美和歌颂;对三线建设历史的研究和思考,对山东红光化工厂的历史建设故事。
来稿需注明“中国三线建设征文”字样,文后注明作者200字以内简介、单位、电话等信息;
所有作品必须原创首发,若发现抄袭或一稿多投者,取消活动资格;投稿一律用真实姓名,化名重复者不予评审;
五、征稿和征物时间及邮箱、微信
2025年6月21日起至2025年9月30日
投稿联系人、电话、邮箱、微信:宋先生13325115197(微信同号) 1025924131@qq.com
老物件收集联系人、电话、邮箱、微信:杨先生 15662725195(微信同号) shandongqh@fsygroup.com,
快递收件地址(可到付)山东省济南市长清区孝里镇龙泉官庄村南山东福寿园,收件人:杨老师 15662725195
六、作品刊发及评奖
经初审符合征文要求的作品,将在《都市头条·济南头条》开设专栏发表。
征稿结束,将组织由专家、学者、教授、编辑等组成的评委会,评选出优秀作品(组委会、评委会人员作品不参加评奖)。
一等奖1名,奖金各1000元,证书;
二等奖5名,奖金各500元,证书;
三等奖10名,奖金各200元,证书;
优秀奖若干名,证书。
另设人气奖5名(按阅读量、点赞、留言等权重),奖金各500元,证书;
获奖名单将在《都市头条·济南头条》发布,获奖作品择优向《中国企业档案》等其他纸媒报刊推荐发表。
七、颁奖
评奖结束,将在山东省老战士纪念馆举行隆重颁奖典礼,具体时间另行通知。
八、其他
征文将在山东省老战士纪念广场举行启动仪式,启动后征文活动期间,将由组委会组织作家、诗人等山东老战士纪念广场、小三线红光化工厂原址等进行采风活动。
2025年6月21日
刘般伸,特型演员,著名书法家。
有需要刘般伸先生书法作品或者莅临现场演出鼓劲加油的请联系《都市头条·济南头条》。
刘般伸先生毛体书法作品欣赏
艺术热线:
13325115197
史志年鉴、族谱家史、
各种画册、国内单书号、丛书号、
电子音像号、高校老师、中小学教师、
医护、事业单位晋级
策展、推介、评论、代理、销售、
图书、画册、编辑、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