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怀如光,照亮岁月:株洲市行办对离休干部白景高的全方位守护
在岁月的长河中,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曾以热血青春奔赴战场,为国家和民族的命运拼搏厮杀。如今,时光流转,他们步入暮年,成为历史的见证者与时代的勋章。白景高,这位已至耄耋之年的离休干部,便是其中一员。他年轻时投身抗美援朝战场,用无畏的勇气和坚定的信念,谱写了保家卫国的壮丽篇章,而如今,他在市行办无微不至的关怀下,安享着温暖而幸福的晚年生活。
.1934年出生的白景高,14岁便踏上了革命征程,加入了解放军。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战火迅速蔓延,威胁着国家的安全与人民的安宁。党中央发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号召,白景高毫不犹豫地响应,随部队奔赴朝鲜战场,开启了他英勇无畏的战斗岁月。
1951年初春,抗美援朝第四次战役激烈进行,前线形势万分危急。白景高所在部队因人员物资消耗殆尽,奉命退出前线,转入朝鲜平安南道阳德郡补充人员弹药。彼时,汉江即将解冻,部队必须在第二天天亮前将前线伤员紧急转移到汉江北岸。然而,前线离汉江近10公里,气候恶劣、天寒地冻,道路积雪深厚且狭窄,还布满了炮坑,夜间行军困难重重。白景高被安排在前线5连的伤员点,连队战况惨烈,出发前编制90余人,等他们去转移伤员时,只剩下不足10人 。他深知任务艰巨,但想到自己递交了入党申请书,便以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决心不完成任务绝不离开。在转移伤员过程中,他遇到诸多困难,有伤员腿部受伤严重,因无麻药和止痛药,一动就痛得嗷嗷叫,几次尝试都无法脱离困境。但白景高没有放弃,他与战友们齐心合力,相互帮忙背运伤员,躲避敌机勘察,摸黑前行,一刻不敢停歇。手上和脚底磨出了血泡,他们全然不顾,心中只有一个信念:将伤员安全转移。最终,他们准时赶到汉江边集结点,看着受伤的战友被安全转移,白景高心中满是欣慰。经过严格考察,1951年5月,白景高在朝鲜战场上火线入党,实现了他的光荣梦想。
在抗美援朝战争中,白景高还参加了横城战役、鹤谷里战斗以及金城反击战等重要战役。在横城战役中,他所在的营奉命抓住战机发起鹤谷里战斗。部队迅速接近敌军阵地,一、二连快速形成包围敌军态势并投入战斗。经过短时间的激烈战斗,他们消灭了敌炮阵地,缴获五门大炮和各种枪支,俘虏一百多名敌军。然而,战斗的胜利付出了惨重代价,全营五百多名战友,在鹤谷里战斗中牺牲三百多人,回来的一百多人基本都负伤了。1953年7月,抗美援朝金城反击战打响,白景高所在的130师驻守桥岩山,任务是死守阵地、阻击敌人。美军派出飞机不计成本进行轰炸,漫山遍野空投炸弹,其中子母弹杀伤力极大。白景高所在的390团白天利用坑道掩护作战,晚上抓紧修复坑道,坚决阻击敌人进攻。白景高奉命担负侦查任务,潜伏阵地前观察敌军动向,发现敌人攻击就给阵地发信号,阵地内立即准备战斗。在驻守阵地的第五天,美军突然发动大规模轰炸,白景高在轰炸中被炸晕过去。万幸的是,第三天,几名朝鲜老乡给阵地上送补给时发现了他,想方设法将他解救出来。这次阻击战历时15天,130师以巨大的牺牲完成了坚守阵地阻止敌人的任务,为金城反击战圆满实现战役目标作出了重大贡献。
战争结束后,白景高回到祖国,继续为国家建设贡献力量,直至1994年11月离休。多年来,他先后荣获解放奖章、朝鲜最高人民议会颁发奖章,这些荣誉见证了他的英勇与奉献。
如今,已九十一岁高龄的白景高,受到了市行办全方位的悉心照顾。在政治待遇上,市行办坚持“三个及时,三个不忘”服务。按照“三就近”原则,组建了7个离退休干部党支部,确保白景高始终处于党组织的教育、管理、服务之中。通过送学上门等方式,及时向他传达学习文件和相关会议精神,通报工作情况,让他时刻了解国家发展动态和党的最新政策,始终保持与时代同步。
在生活待遇方面,市行办更是坚持“三到位、六必访”。个人费用及时发放到位,政策待遇及时安排到位,活动经费及时保障到位,让白景高毫无生活之忧。“六必访”即老干部生日必访,生病住院必访,来信来电必访,重大节日必访,突发事件必访,逝者家属必访,将关怀融入到生活的每一个细节。市行办注重与社区、物业公司、养老院加强联系,共同提升白景高的养老生活质量。还为他建立了详细的服务档案,记录个人基本情况、家庭情况、健康状况等信息,以便提供精准服务。
此外,市行办积极组建志愿者服务队,与白景高等空巢、困难、年高体弱的老干部结成“一帮一”“多帮一”对子。志愿者定期与白景高电话联系,关心他的生活和身体状况,并根据他的需求上门开展卫生保洁、心理疏导、陪同过节等爱心活动。在志愿者的陪伴下,白景高的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内心也感受到了温暖与关怀。
回首往昔,白景高在抗美援朝战场上的英勇事迹令人肃然起敬;展望今朝,他在市行办的全面照顾下安享晚年,又让人倍感欣慰。他是历史的见证者,也是时代的英雄,而市行办的关怀,则是对英雄最好的致敬与回馈,让英雄的晚年绽放出温暖而璀璨的光芒。(文一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