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 山 赋
池国芳
乐山,踞岷江、青衣江与大渡河三江交汇之处,巍然如大地敞开的臂弯,温柔地承接了上游奔腾千里的浩荡之水。初至此地,但见水势浩淼,众流交汇,宛如天公泼墨挥毫,绘就了这江天一色的磅礴气象。江面广阔,舟楫点点,激流奔涌,水声如雷,自然伟力在此酣畅淋漓地挥洒着它不朽的篇章。
时光回溯至唐朝开元初年,蜀中高僧海通禅师,目睹三江怒涛吞舟噬人,悲心顿起,发下宏愿。他托钵四方,历尽艰辛,积攒下开山凿佛的善款。其后,章仇兼琼、韦皋等继其志业,开山不止。匠人们以虔诚为斧凿,以岁月为刻刀,历经九十年寒暑交替,终于令巍巍巨佛端坐于凌云山壁,面朝三江奔涌。佛高七十余米,目垂江流,眉宇间凝定了慈悲与庄严——这岂止是石佛坐山?分明是山已化为佛,佛亦成山,镇守于这天地交接之处,无言地俯视着尘世沧桑。
今日乐山,既得山水之灵秀,亦具城市之焕然。沿江而行,但见长堤蜿蜒,花木扶疏,宛如一条翠带系于古城腰间。岸边茶楼林立,竹椅小桌,茶香袅袅间,笑语与江水声相和。登临凌云山巅,放眼望去,但见三江如碧带蜿蜒,温柔环抱城池,远近山水尽收眼底。江面上时有游船画舫,载着游人的赞叹与笑语,划开粼粼波光。岸边更常见凝神执笔的画家,或专心致志的摄影者,将那雄浑大佛与柔美江流一并摄入镜头、描上画纸,处处透出“江山如画”的韵致。
街巷深处,则藏着另一番活色生香。甜皮鸭挂于店头,枣红晶亮,入口酥脆香甜;跷脚牛肉在砂锅中咕嘟作响,汤清味醇,肉香弥漫,引得路人驻足;豆腐脑更是滑嫩,撒上油亮的辣椒与酥脆的撒子,咸香热辣,是市井烟火里最热切的慰藉。食肆中笑语喧哗,觥筹交错,人们脸上带着满足的光晕,沉浸于嘉州滋味之中。
乐山的灵山秀水,自古便引得文人墨客低徊吟咏。陆游曾在此为官,留下“颇愿身为汉嘉守,载酒时作凌云游”的倾慕;苏东坡虽未久居,却深情地吟出“生不愿封万户侯,亦不愿识韩荆州。但愿身为汉嘉守,载酒时作凌云游”的魂牵梦萦。这方水土以其博大襟怀,涵养了无数诗意栖居的灵魂。大佛千年静坐,三江万古奔流,它们默默相望,无声启示着:世间一切喧嚣如流水奔涌,而最深沉的力量,恰是那静默中的永恒守望。
如今,乐山已如水上打开的典籍,其辉煌篇章正由今人挥毫续写。高铁风驰电掣,穿山越岭而来,如同为古城插上腾飞之翼。古老街巷焕发新颜,现代楼宇拔地而起,与凌云山的大佛遥遥相望。古老智慧与蓬勃活力,在此刻交汇融合,正谱写着一曲继往开来的崭新乐章。
夕照熔金,洒满大佛庄严的面庞,也点亮了整座城池的万家灯火。乐山,这长江上游的璀璨明珠,既镌刻着千年造像的坚韧意志,亦流淌着三江不息的澎湃生机。它沉稳立于光阴的渡口,向每一位寻访者无言昭示:纵然岁月长河滔滔奔涌,总有一些精魂,能穿透时光的迷雾,在永恒与尘世之间架起一座静穆而壮美的长桥——立于桥上,我们终于得以窥见人间与永恒相互凝视的微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