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的风带着夏末的温热,也载着一份热切的期盼,我们全家踏上了聊城这座被誉为“江北水城”的城市,于我而言,最动人的风景不是碧波荡漾的东昌湖,而是藏在这里的一份战友情——我的战友加兄弟发鹏和他热情的家人及朋友。
久别重逢的拥抱,孩子们雀跃的嬉笑,瞬间驱散了旅途的疲惫,发鹏早已为我们规划好了行程,每一处安排都透着细致与用心。
首站便是城中的地标光岳楼,青砖灰瓦在阳光下透着岁月的厚重,登楼远眺,聊城的美景尽收眼底,古运河的支流如丝带环绕,新旧建筑相映成趣。
从光岳楼出来,开车不远便到了运河博物馆,置身馆内仿佛穿越回了运河繁盛的年代,漕运的船只模型、岸边的市井复原场景、泛黄的古契约文书……我们跟着讲解员的脚步,听着大运河如何滋养了聊城,如何让这座城市成为南北交通的要冲。最有感觉的是6分钟的运河场景电影,穿越了时代,全范围的了解了运河文化,视觉效果达到了最佳!
聊城的现代气息,藏在那座高耸的摩天轮里,当座舱缓缓升高,东昌湖的全貌如一幅铺开的画卷,湖水碧绿,岸边杨柳依依,湖心岛若隐若现,两孩子兴奋地拍照留影。
武松打虎的故事早已深入人心,踏上景阳冈这片土地,仿佛还能听到当年的虎啸与英雄的豪言,沿着石板路前行,看碑林上的题字,访武松庙的遗迹,导游是本地很漂亮的小姑娘,她热情地给我们讲武松打虎的细节,连平日里文静的雪萍,也被这股英雄气感染,兴致勃勃地讨论着当年的情景。参观完养着两只老虎的圈舍后,我站在冈上的空地上,风从耳边掠过,竟生出几分豪情来。
此行最难忘的,还有发鹏一家携好友金姐、杨总和艳艳总的热情款待,餐桌上的鲁菜丰富多彩,每一口都是家的味道。发鹏的爱人小韩忙前忙后,不断给我们夹菜,就像在自己家一样,那份热情,比桌上的饭菜更暖人心。
三天的时光匆匆而过,游览的景点成了记忆里的闪光点,但更珍贵的,是与发鹏一家相处的点滴,战友情义历经岁月沉淀愈发醇厚,两家人的情谊,在欢声笑语中悄然滋长。
告别时,发鹏开车把我们送到去济南的高速路口,车子驶离聊城,后视镜里的水城渐渐远去,但心里的暖意却久久不散。这座有水、有故事、有亲人的城市,注定会成为我们心中常念常想的牵挂,而这份穿越山海的友情,也必将如东昌湖的流水,绵长不息。
杨光善,甘肃武威市人,1990年3月入伍,上校军衔,长期在西北军营工作,精于军队战备、训练和管理,尤其对国防后备力量建设有深入的研究,多次在军地报刊杂志上发表了反映军队生活和一些研究性文章,退役后定居西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