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符千年 ,文明互鉴
——从草原铜镜到人类共有的“万字纹”密码
常智奇
八月北疆,穹顶湛蓝,流云如洗;蒙古草原,风清气爽,绿波荡漾,是消暑的好地方。女儿带我们在蒙古包住了两天后,落脚在呼和浩特的万浩酒店。旅途的尘埃尚未落定,她又建议我们:“去内蒙古博物院看看?”这本是家常的建议,却成了我与千年时光一次不期而遇的知性邂逅。冥冥中仿佛有一种牵引,让我步入了那扇通往深邃历史的大门。
幽光如纱,履于展厅一隅。一枚唐代的“万字纹”铜镜,静静地躺在展柜中,默然生辉。历经千年风霜,它的青铜肌理依旧温润,镜缘处“永寿之镜”四个古拙的铭文清晰可辨。而镜背中央,那枚熟悉的“卍”字符,宛如凝固又永恒旋转的星河,线条流畅而充满力量,向着四方绵延、伸展,仿佛蕴含着无穷的生命律动。那一刻,万浩酒店的喧嚣被彻底隔绝,我伫立镜前,仿佛听见了时间深处传来的低语。这偶然的凝视,竟如一道灵光,洞穿了历史的帷幕,将一个符号跨越千年的命运长卷,徐徐展开在我眼前。
这枚铜镜,承载着唐人“富贵不断头”的朴素祈愿,是盛世的吉光片羽。然而,它背后的“卍”字符,却有着截然不同的宿命。谁能料到,这象征吉祥与永恒的纹样,千年之后,竟因一场人类的浩劫,被无情地劫持、扭曲,在另一片大陆上化作了恐怖的图腾?一枚铜镜,一个符号,两种截然不同的命运轨迹,如光与影的交织,折射出文明互鉴长河中那令人悸动的明暗与波澜。我凝视着它,思绪如草原上的风,翻涌不息。
一、史前星图:旋转的宇宙密码
“卍”字符,并非佛国的独创,更非魔头的发明。它是一道深深刻入人类文明基因的原始密码。考古的星火照亮了它悠远的源头:
(1)、在中国新石器时代的马家窑彩陶上,蛙肢纹的演变最终定格成清晰的“卍”形图案,距今约4500年。这古老刻痕,几乎与它在古印度恒河畔出现的时间同步。
(2)、青铜时代的欧亚大陆,如同一个巨大的共鸣箱。从高加索的苍茫岩画,到游牧的斯基泰人手中冰冷的器物;从非洲库施王国的陶器纹路,到西藏苯教神圣的“雍仲”符号……“卍”如燎原的星火,在互不相闻的文明摇篮中,不约而同地萌发、闪耀。
这些散落在世界角落的相似符号,是初民们仰望星空、感知大地时,用心灵描绘的宇宙图景。那旋转的十字,是他们捕捉到的太阳轮回、四季更迭的永恒韵律,抑或是生命繁衍不息的神秘伟力——这是超越语言藩篱、属于全人类的“精神语法”。
二、东方华章:万德庄严的升华
当“卍”字符随着佛音梵呗东渐中土,它便与华夏丰厚的文化土壤相拥,绽放出夺目的光华:
(1)、女皇武则天于公元693年,一纸诏书钦定其音为“万”,赋予它“吉祥万德之所集”的宏大内涵。从此,这符号挣脱了单一的宗教藩篱,飞入寻常百姓家,成为全民共享的吉祥图腾。
(2)、智慧的匠人们开始了符号的交响:它与翩翩的蝙蝠纹结合,化作“万福”的欢歌;与饱满的寿桃相伴,隐喻“万寿”无疆的祈盼。
(3)、清代瓷器的釉彩下,“卍”与清雅的莲花、傲雪的梅花巧妙融合,诞生了“万年五福纹”,五瓣梅花承载着福、禄、寿、喜、财的圆满。
(4)、在恢弘的殿宇楼阁间,“万字不断头”的四方连续纹样,如江河奔涌,寓意江山永固、子孙绵延的恒久愿望。
在雪域高原的婚仪上,新娘虔诚地踏上青稞绘制的“卍”字符,这一刻,符号连接了天、地、人,昭示着生命轮回的庄严承诺。此时的万字纹,已深深融入东方哲学的骨髓,成为时空无垠、生生不息的具象图腾。
三、至暗劫持:神圣符号的坠落
然而,历史的河流也有险滩暗礁。1933年,一面红底白圆、斜置着黑色“卐”字的旗帜,在德意志的阴霾中升起,撕裂了和平的天空。希特勒在《我的奋斗》中冷酷地宣告:
“红色象征我们社会运动的烈焰,白色代表民族主义的纯粹,‘卐’字,则是雅利安人征服使命的不二象征!”纳粹的篡改充满了刻意的亵渎:
(1)、方向与姿态的暴力扭曲:他们摒弃传统左旋的“卍”(佛教)及直立的“卐”(古雅利安),刻意采用右旋“卐”并强行旋转45度,制造一种侵略性的不安定感,割裂其神圣本源。
(2)、圣物沦为血腥仪式:1923年啤酒馆政变中沾染了所谓“殉道者”鲜血的“血旗”,被奉为圣物。在纳粹的狂热集会上,新旗帜必须触碰这面“血旗”以“承继神圣”,将本源的祥瑞彻底浸染于仇恨与暴力的污血之中。
这一场野蛮的符号劫持,彻底玷污了它的基因。太阳的恩泽被扭曲为种族压迫的火刑柱,万德的吉祥沦为仇恨与毁灭的图腾。神圣坠入至暗,光芒被阴影吞噬。
四、 镜鉴重光:照见人心的明暗
内蒙古博物院这枚静默的唐代铜镜,正是穿透历史迷雾、破解符号异化的密钥:
(1)、它无声地诉说着“卍”的本质:一个流动不息的文化载体。它在藏地婚俗中,是阴阳相合、生命繁衍的象征;在中原瓷器上,寄托着万寿无疆的祈愿;在台湾赛夏族的织物中,它幻化为“雷女纹”的神秘力量——从未有一种文明能垄断其解释权,它属于全人类的精神图谱。
(2)、它更是一面映照人心的明镜,清晰地揭示:符号本无善恶,其光辉或阴影,全系于使用者的心灵指向。纳粹用它钉起种族的耻辱柱,而在二战的硝烟中,美军战机机身上喷涂的“卐”字符,却成了击落敌机的荣誉勋章——这是对暴力的绝妙嘲讽,更是人性中善的灵光在黑暗中的倔强闪烁!光与影的对比如此强烈,最终映照出的,是人心深处那不可磨灭的向善本能。
这枚铜镜,超越了映照容颜的物理功能。它是一面“人性之镜”,映照着人类对自我的认识、对善恶的抉择。当我们凝视那旋转的“卍”字,如同凝视人类精神的深渊与星空。唐代的工匠刻下“长寿之镜”,他心中流淌的是对生命蓬勃的礼赞;希特勒挥舞那面扭曲的旗帜,释放的则是权力贪噬的魔影。符号本身澄澈无垢,尘埃或光芒,皆由人心涂抹。这枚铜镜存在的意义,正是警醒我们:人类需要不断地映照自我,认识那幽暗与光明共存的本质,修整那偏离正道的歧途,使灵魂永远保持一种仰望星空、追求真、善、美的昂扬姿态。
今日,在西藏寺庙转经筒永不停歇的旋转中,在京都地图上标识寺院的静谧符号里,在印度新娘眉心那抹鲜红的朱砂图案内……古老的“卍”字符,依然在无声地旋转,诉说着超越劫难的坚韧。内蒙古博物院这枚穿越千年的铜镜,如同一位沉默而睿智的时空旅者,它斑驳的镜面映照着过去、现在与未来,向我们传递着文明长寿的箴言:唯有互鉴,方能共生;唯有尊重多元,方可避免征伐。
当人类真正学会倾听符号背后那千差万别却又息息相通的生命叙事,学会在光与影的交织中辨认并守护那永恒向善的灵光,那曾被罪恶的鲜血浸染的“卐”字,或许能在理解与救赎的暖流中,重获灵魂的新生。
这,不正是这面“长寿之镜”,穿越千年风尘,为当今纷扰世界献上的、最深邃悠远的祈福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