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土地上的京泰人
文/李会芳
8月13日中午,我有幸跟随眉县爱心志愿者团队,走进宝鸡市五丈原工业园区。莽莽苍苍的五丈原,那雄浑的黄土塬峁,依旧如巨龙,盘踞在关中平原西北角上昂首眺望。千年岁月,金戈铁马之声早已消弭,唯剩斜谷口的风,依然在旧日辕门与烽燧间穿行,低吟着孔明“鞠躬尽瘁”的苍凉余韵。
然而,就在这沧桑古战场的襟怀之间,竟悄然崛起一处崭新的格局:陕西京泰集团,那雄伟壮观的城楼,两边“伟大的中国共产党万岁,全世界人民大团结万岁”二十个大字熠熠生辉。登城上楼,参观陕西五丈原京泰党史馆和企业发展史室,敬佩之心油然而生。京泰集团宛如古战场暗涌的喷泉,在当代重新喷薄而出,为苍茫厚重的西府大地,注入了另一种不息的生命力。
京泰人正是以这方热土为根基,默默耕耘,坚韧生长。四十多个春秋流转,他们以沉默和汗水,将创业的足迹深深拓印在岐山大地之上。创业之初的艰辛,企业的发展壮大,每一个起点宛如五丈原上的青烟缕缕。董事长王然劳,这位从泥土深处走出的农民儿子,最懂得其间滋味,他在分享四十余年的创业奋斗故事时,深情地说:“我是农民的儿子,理解作为农民的贫困与艰辛。”正是这生于斯长于斯的本真体悟,化作了支撑京泰人负重前行的脊梁骨。工厂初建,机器声是那么的单薄,但创业者的意志却比钢铁还硬,他们用肩膀扛起责任,以勤劳的双手将贫瘠与困顿一寸寸推远。
岁月淘洗之下,京泰人逐渐将最初的蓝图化作丰盈的现实。厂区之内,机器的轰鸣如同这片土地新生的强劲脉搏。纺织厂十二万枚纱锭昼夜飞旋,细密纱线如溪流奔涌,织就了京泰人勤恳细密的心思。乐泰铸锻车间,火焰熊熊,铁水奔流,那飞溅的火花,正是京泰人胸中“打造百万吨铸造基地”的灼热誓言。每一滴汗水,每一颗匠心,都熔铸进滚烫的铁流里,锻打着未来壮阔的前景。建筑工地上,“京泰·华都”大厦拔地而起,钢筋铁骨刺向苍穹,它不仅是岐山地区首幢高层精品,更是京泰人献给时代、回馈桑梓的深情厚礼。而那遍布全省的工程项目,如同京泰人延伸的臂膀,以钢铁的筋骨与混凝土的执着,在广袤土地上刻下属于京泰人的足迹。
最动人的光芒,往往来自回望来路时的反哺深情。董事长王然劳内心从未淡忘父老乡亲的扶持与厚望。他初心不改:“使千千万万农民家庭摆脱贫困,走向富裕是我今生最大的心愿。”这滚烫的话语,是京泰人灵魂深处最朴素的矿脉。四十余载,京泰解决当地两千多农民工、下岗工人、残疾人的就业生计,这些数字背后,是无数家庭重新燃起的温暖灶火。为家乡教育、公益、慈善倾注近三百万元,每一分钱都浸染着京泰人深沉的情感;上缴税金五千多万元,那是京泰人对故土最无声却最响亮的报答。王然劳将大笔款项捐向学校时,那双数过钞票的手布满老茧,孩子们崭新的练习簿却映亮了他的眼神——那眼神里,是千千万万农民父兄的期盼与托付,也是京泰人可触摸的未来。
四十余年的风雨兼程,京泰企业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京泰人的品格也淬炼得愈发纯粹。他们始终坚持“信誉第一,客户至上”,将“求精务实,不断创新”奉为典范。那沉甸甸的荣誉墙上,“陕西省百强乡镇企业”、“3A级信用客户”、“守诚信重质量先进企业”……每一项表彰,不仅是挂在墙上的荣光,更是融入京泰人血脉的生存信条与生命尊严。董事长王然劳多次获“全国纺织工业劳动模范”、“省级乡镇企业家”等殊荣,副董事长张勤俊获“全国纺织行业优秀个人”、“中国优秀企业家”、“杰出创业女性”、“华夏巾帼”等称号,这些光环凝聚着两位领头人的心血和汗水。然而,他们不骄不躁,在风雨中巍然挺立,在沉默中奉献光热。
放眼京泰宏阔的厂区,聆听机器轰鸣,人声交织,一派生机勃勃。厂房之内,是纱锭不知疲倦地齐声歌唱,是铸锻车间铁与火交融的磅礴交响;厂房之外,则是“百强京泰,百亿京泰,百年京泰”的壮阔愿景,在五丈原的清风里激荡回响。诸葛亮“鞠躬尽瘁”的苍凉遗风,早已成为京泰人每一寸笃定开拓的推动力。
黄土地上的京泰人默默无闻,犹如这塬峁坚韧不拔的精神,将汗水渗入大地,将信誉刻入人心,将反哺之情化作春雨——他们深谙,唯有将根系深植于泥土,才能汲取营养,才能茁壮成长;唯有将灵魂紧贴这片古战场深埋的忠魂,才能获得支撑,才能枝繁叶茂。从贫瘠中生长,于奋斗中壮大,最终仍俯身泥土,回馈那托举起自己的大地——这便是京泰人用岁月写就的、朴素而灵动的生存诗篇。
当斜谷口的风拂过现代厂房的钢铁骨骼,孔明祠的香火袅袅升起,与车间里钢花飞溅的节奏相应和时,那古战场埋下的忠魂,会托举着现代工业的根脉向上生长。如今,王泰柱这位爱国留学生、新生代企业家、集团执行总经理,正以创新理念,带领京泰集团加速向智能化、数智化、高科技升级转型,相信在不久的未来将取得更好的发展。
今日,我在五丈原的黄土上,终于见证了一种崭新却同源的生命力:昔时“死而后已”的耿耿丹心,千年后化为京泰人“励精图治”的脚步,这铿锵有力的声音在机器轰鸣间生生不息,绵延不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