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后,阳光透过层层叠叠的树叶,在草地上洒下斑驳的光。我正拔着花树下的草,起身伸了个懒腰时,手碰到了花树上的毛毛虫,顺着胳膊滚落在腿上。但今天,我想轻轻告诉你:别惹毛毛虫,不是因为它们有多可怕,而是值得我们给予一份小心翼翼的尊重。
站起身时,手背开始泛起细密的红疹,火辣辣的疼且痒意像潮水般漫上来,一波比一波汹涌。这才后知后觉地想起老人说过的话:遇见毛毛虫“请保持距离”。可我刚才闯进了它的世界。
你或许会疑惑,毛毛虫那么弱小,既没有锋利的爪牙,也没有呼啸的气势,它们能有什么“脾气”?可如果你仔细观察有些毛毛虫的绒毛看似柔软,实则藏着细小的刺,一旦被触碰,那些刺就会像温柔的“警告信”,在你的皮肤上留下痒痒的印记,提醒你“我们保持距离,才能彼此安好”。还有些毛毛虫会用鲜艳的色彩宣告自己的“特殊身份”——它们可能带着轻微的毒素,那不是用来攻击的武器,而是在漫长进化中学会的自我保护,就像一个孩子握紧了手中的小盾牌,只是想在纷繁复杂的世界里安稳长大。
回屋涂药膏时,已经全身火辣辣的了。洗澡,涂药膏,胶带粘,风油精……用了一万种方法也没有见效的。
听人说把毛毛虫弄死把皮翻过来抹有效,我便又去了那片灌木丛。叶片边缘空荡荡的,想来那只毛毛虫早已挪到了更隐蔽的地方。我在附近的枝叶间仔细找了找,终于在一片卷曲的叶子背面看见了它——它似乎恢复了平静,我站在原地,隔着半米的距离看着它,始终没忍心弄死它,反倒生出些歉疚来。这痕迹多像个温柔的提醒:我们总以为自己是自然的主人,可以随意抚摸一朵花、逗弄一只虫,却忘了每个生命都有自己的领地。就像我们不会喜欢陌生人突然拍肩,不会乐意别人未经允许翻动自己的抽屉,毛毛虫也有它的“私人空间”。就像此刻,我站在这里,它趴在那里,我们共享着同一片阳光,呼吸着同一片空气,彼此保持着礼貌的距离,这已经是最好的相处,各自安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