玫瑰绽处蝶争飞,何以人前早忘机?
笑语声声倾作酒,不知明月几时归?
这首小诗四句二十八字,却层层转折,把“赏玫瑰”这一日常场景写得既旖旎又苍凉。
试作逐句拆解:
1. 玫瑰绽处蝶争飞
写“赏”之景,却用“蝶争飞”侧面烘托花香之盛、花色之艳。不写人而人已在:诗人正在花前伫立,蝶之“争”反衬人之静,开篇便暗伏“忘机”之因——外物足以移情。
2. 何以人前早忘机?
一句反问,点破首句的“静”并非真静,而是“忘机”——忘却机心、忘却尘世。花与蝶之绚烂,使人在不知不觉间卸去平日城府;然而诗人旋即自省:为何“早”忘?一个“早”字透出两层意味:
• 花之魅力极大,转瞬便令人放下戒心;
• 亦暗含悔意——在人前显露真率,是否失态?
于是“赏”的愉悦里掺入一丝不安。
3. 笑语声声倾作酒
镜头由花及人。上句写“忘机”,此句写“纵情”。笑语如酒,既是形容其酣畅,亦暗示其醉人、易令人失去节制。“倾”字有倾倒、耗尽之意,仿佛连声音都要被花气酿成醇酒,一饮而尽。情绪至此推向高潮。
4. 不知明月几时归?
陡然收束。酒阑兴尽,忽见明月,才知时光已逝。“归”字双关:
• 明月西沉,是“归去”;
• 诗人自身亦须归去,却怅然不知“几时”。
花前之“忘机”、笑语之“倾酒”,终被时间召回;盛筵必散,明月无情,一霎欢乐反衬出长久孤独。
通篇结构:
景(蝶飞)→情(忘机)→酣(笑语如酒)→空(明月归)。情绪由绚烂而惊觉,由惊觉而纵酒,由纵酒而落空,形成一条“乐极生悲”的暗流。
意象对照:
玫瑰、蝶、笑语——热烈、鲜活;明月——清冷、永恒。热与冷在末句碰撞,留下无尽余味。
语言特色:
• “倾作酒”化虚为实,听觉、嗅觉、味觉互通;
• “忘机”“归”皆含双重语义,使短短四句内转三折;
• 全诗无一生僻字,却能于浅语中见深衷,正是绝句最难之处。
总评
诗人借玫瑰一瞬之盛,写人间一晌之欢;欢愈盛,愈衬出终归寂寥。看似“赏玫瑰”,实则借花醒酒,以酒驱愁,而愁终不可遣。四句之中,热烈与苍凉并置,遂成余味悠长的“小夜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