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我市一位90岁高龄老人的思念与心愿,跨越了漫长岁月,将一段尘封的抗日英雄事迹再次展现在人们眼前。
6月10日,家住秦都区世纪大道的一名教师张森拨通电话,希望能圆90岁父亲的一个愿望,以此慰藉他对祖父张亚东的英雄思念之情。他父亲张文哲是秦都区马庄街道克仕村人,每至祖父生日,他总会忆起英年早逝的父亲,而今年这个特殊的年份,更让他渴望让更多人知晓爷爷的抗日壮举。
张亚东,1903年7月6日出生在秦都区马庄克仕村。1927年,他投奔冯玉祥部队西北游干班学习,结业后担任排长等职。1930年,张亚东投奔杨虎城将军部下,在孙蔚如第十七师任连长四年,后调入王俊陕西警备第一旅任营长。1939年秋,部队改编为新27师79团,他任少校团附,驻防朝邑大荔,肩负起保卫黄河河防的重任。
1941年5月7日,在王俊师长的率领下,张亚东满怀抗日爱国豪情,告别家乡,“渡渭水、出潼关,奔赴山西中条山”抗日一线,固守台寨地区。彼时,该团团长王宪斌因妻子病故请假回乡,张亚东临危受命代理团长职务。中条山山高峪深、地形险恶,北有强敌,南临黄河,日军居高临下,我军面山背水,形势岌岌可危。但张亚东毫不畏惧,冒着枪林弹雨冲锋陷阵。战斗激烈之时,他大声喊出“中华好男儿,不作亡国奴”“不成功,便成仁”的豪言壮语,激励着全团官兵殊死搏斗,数次击退日军。
然而,战场残酷异常,双方伤亡惨重。5月9日,日军调动多架飞机狂轰滥炸,张亚东不幸被炸弹击中,壮烈牺牲,年仅38岁。
张亚东牺牲后,民国政府追封他为中校副团长。1986年11月24日,他被陕西省人民政府批准为抗日“革命烈士”。
如今,80年过去了,英雄的儿子已90高龄,但对父亲的思念和对那段抗战历史的铭记从未磨灭。张森希望完成父亲心愿,让更多人了解张亚东的英雄事迹,让保家卫国的英雄气常驻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