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卷:玉魂归》
第十六章 残灯引魂
柳青崖辞官后,在青丘祠旧址结庐而居。每夜子时,他都会点燃一盏青灯,灯油混着指尖血,火苗幽蓝如狐瞳。三年过去,灯焰渐弱,而那片狐形玉坠却日益温热。
某夜暴雨,一位云游道人叩门避雨。见那青灯,忽然叹道:"以心血为引,聚残魂为灯,阁下这是逆天而行啊。"柳青崖不语,道人又道:"若真想寻她,不如去昆仑墟——青丘狐国的入口,就在雪线之上的月光里。"
临行前,道人留下一面青铜镜:"此物名'溯光',可照见魂魄本源。但切记,有些真相,不如不知。"
---
第十七章 雪线之上
柳青崖跋涉百日,终至昆仑雪巅。月圆之夜,他取出玉坠置于冰面上,玉坠竟化作一只莹白小狐,引他踏入虚空——
刹那间风雪骤停,眼前出现一座水晶宫阙,匾额上书"青丘"二字。守门的双尾狐卫见到玉坠,顿时伏地痛哭:"女君...终于回来了..."
殿内王座上,坐着与雪娘容貌相同的女子,却冷若冰霜:"凡人,你可知她为你散尽修为,连轮回的资格都放弃了?"玉坠突然飞至她掌心,"这里封着的,不过是她最后一缕执念。"
---
第十八章 碎玉成舟
柳青崖取出青铜镜照向王座——镜中显现的竟是雪娘枯坐忘川河畔,日复一日用魂魄编织渡船!原来当年天劫后,她为换妹妹转世,自愿永世摆渡亡魂。
"值得吗?"柳青崖问镜中虚影。
雪娘似有所感,抬头微笑:"你看那船头。"——每块船板都刻着"柳"字。
青丘女君叹息:"她以情为刃,自断仙根。你若真有心..."话未说完,柳青崖已夺过玉坠纵身跳入镜中!
---
第十九章 忘川永渡
忘川河水蚀骨灼魂,柳青崖血肉消融见骨,仍死死攥着玉坠前行。终于见到那叶孤舟时,雪娘的魂魄已透明如雾。
"傻子..."她抚过他白骨森森的脸颊,"我等的从来不是你来找我,而是你能放下。"
柳青崖将玉坠按进自己心口:"那这次,换我渡你。"
玉碎光华漫天,照亮整条忘川。岸边的曼珠沙华纷纷化作白花,河中升起无数光点——是被超度的亡魂。摆渡舟上,两道相拥的身影渐渐透明...
---
终章诗谶:
"玉碎昆仑雪满襟,
忘川水竭见君心。
从今不惧轮回苦,
舟尾船头共月明。"
尾声·百年后
昆仑山脚的猎户常说,月圆时会听见狐鸣如笑。有人见过两只白狐踏月而行,额间一点朱砂,似血似泪。它们偶尔会停在某座荒坟前,坟碑无名,只刻着一盏青灯。
(全书终)
——
后记:关于执念、月光与不朽
写完《青丘狐梦》的最后一个字时,窗外正落着一场薄雪。我望着屏幕上渐渐淡去的文字,忽然想起许多年前在山西一座荒山里见过的狐祠——残破的泥塑狐仙像,被香火熏黑的供桌,还有梁上悬着的那盏永远不会熄灭的青灯。
这个故事,就从那盏灯开始。
最初,我想写的不过是一个书生与狐妖的俗套爱恋。但随着笔下人物渐渐鲜活,他们开始挣脱我的掌控:雪娘从单纯的痴情妖魅,变成了背负种族罪孽的渡魂者;柳青崖从懦弱书生,成长为甘愿血肉消融也要逆天改命的狂徒;就连反派白霜,也在最终卷的雷光中让我落泪——原来最深的恨,往往源于最绝望的爱。
关于执念
中国志怪故事里,妖物总是因执念而存在。《青丘狐梦》试图探讨的是:当执念成为枷锁,究竟该破碎它,还是背负它前行?
雪娘选择用十世轮回偿还妹妹的债,柳青崖以凡人之躯强闯幽冥,甚至配角玄真子至死都紧握着祖传的诛妖剑——他们都被自己的执念所伤,却也因这份执念而超越凡俗。这或许就是东方式悲剧的美学核心:不求圆满,但求无悔。
关于月光
重读全文会发现,"月光"是贯穿始终的意象。
初遇时破庙的冷月
血月之夜的妖异红光
昆仑雪巅的澄澈月华
最终章忘川河上的碎月倒影
在古典语境里,月光是妖魅的催化剂,也是文人孤寂的映照。而在这个故事里,它成了情意的见证——无论人世如何变迁,抬头仍是那轮照过青丘国的月亮。
关于不朽
有读者问:柳青崖和雪娘最后算HE(Happy Ending)还是BE(Bad Ending)?
我想说,在志怪的世界观里,"不朽"从来不是肉身的永存。当柳青崖化作白骨仍紧握玉坠时,当雪娘散尽魂魄仍编织渡船时,他们已经获得了另一种永恒。就像故事结尾那两只看不清虚实的小狐,或许在某个月夜,它们会溜进你的窗台,在砚台里蘸一蘸墨,继续写下未尽的因缘。
最后,感谢每一位陪伴这个故事走到终章的读者。特别要致敬蒲松龄先生,若非年少时读《聊斋》至鸡鸣,断不会有今日这番痴人说梦。
窗外雪停了,月光正照在案头那本手稿上。恍惚间,似乎有狐尾扫过纸页的沙沙声。
—— 癸卯年冬月夜·于青丘斋
---
附:创作手札摘录
1. 雪娘角色原型:结合《聊斋》中的辛十四娘(侠义)与《阅微草堂笔记》里为情自毁道行的狐女
2. 柳青崖科举履历:参照明代举子真实考程(第一卷的沂州至京城路线完全符合史实)
3. 重要道具考据:
青灯造型参考唐代长明灯实物
骨铃设计融合了藏传佛教法器元素
4. 终章忘川场景:受敦煌壁画《地府十王图》启发,将传统冥河改为更具流动感的"记忆之河"
——
【作者简介】胡成智,甘肃会宁县人。八十年代开始文学创作,现任都市头条编辑及认证作家。曾在北京鲁迅文学院大专预科班学习,后于作家进修班深造。其中篇小说《金兰走西》荣获全国二十四家文艺单位联办的“春笋杯”文学奖。诗词作品多见于“歆竹苑文学网” 代表作有《故园赋》《群居赋》《觉醒之光》《诚实之罪》《盲途疾行》《文明孤途赋》等。近年出版有《胡成智文集【诗词篇】【小说篇】》三部曲与《胡成智文集【地理篇】》三部曲。长篇小说有《山狐泪》《雾隐相思佩》《龙脉诡谭》《山河龙隐录》《乾坤返气录》等己出版。
八十年代后期,便长期从事于周易八卦的预测应用,并深入钻研地理风水理论与实践。近三十年,著述了《山地风水辨疏》《平洋要旨》《六十透地龙分金秘旨》等六部地理专集,均收录于《胡成智文集【地理篇】》中。该文集属内部资料,不宜全部公开,部分地理著述正逐渐在网络平台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