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岭深处听流泉
——青年书画家麻新平先生《秦岭泉声》作品展初印象
文/云蒙山人
秦岭为中华龙脉,华夏民族的父亲山。泉水乃秦岭灵动的音符,吟唱着亘古不休的歌。青年书画家麻新平独出心裁,推出以《秦岭泉声》为主题的个人第四次书画展,令人耳目一新。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回家,是所有艺术工作者永恒不变的主题,我在这个作品展上找到了强烈的共鸣。无论是正式展品中苍茫冷峻的大秦岭,还是地面上乱云飞渡的大秦岭,都让人感到在自然面前,个体的渺小和艺术的永恒,艺术道路其实是回家之路。麻新平几十年如一日用画笔叩问心灵、膜拜艺术,用坚持不懈的心路历程去丈量艺术人生的脚步,在皴擦点染间抒发对山河的热爱和对家园的依恋,令人感动,让人钦佩。这也正是他的朋友圈里有那么多的关于桑树岭的动态的根本原因。参天巨树植根于脚下的土地,从这点上说,麻新平的艺术是有根基的。
我有商山君未见。清泉白石在心间。商洛作为秦岭重要的组成部分,自古就是一方历史厚重、文化深厚、名人荟萃的洞天福地。生长在这里的麻新平怀着对艺术的执着,用心体察生身立命的故乡土地,真正摒弃了“目中无人”的艺术孤傲。在他的画面中,人物不仅占有很大的比例,而且占据重要的位置,更寄托着深厚的情谊。那些林中乘凉的父老乡亲,或叼着烟斗侧目观看,或跳起舞蹈尽情舒展,或依偎在山石边作为一个不可或缺的旁观者,都让人感到是那样的亲切,仿佛他们就是我们身边的张三李四王老五。这与麻新平为人处事的一贯风格是一致的,他豪爽豁达,有啥说啥,既不藏着也不掖着。和他交往,你可以卸下所有的面具与伪装,找到那种仿佛多年前就相识,一起光着屁股长大的那种赤诚相见的感觉。从这点上说,麻新平的艺术是有道路的。
涓涓细流归大海,频频回望秦岭山。人们之所以喜欢用溪流来比喻一切坚韧不拔、勇往直前的艺术家,那是因为两者身上的确具有溪流。柔弱而坚韧、迂回而专一、厚积而薄发的根本特质。路长志作梯,山高人为峰。路虽远行则必至,事虽难做则必达。麻新平在他钟爱的书画领域努力地拓展宽度、提升高度、挖掘深度,广泛涉猎山水、花鸟、人物等领域,积极探索工笔、写意、印象多种技法,在发挥特长的基础上博采众长。这次画展中表现不俗的青绿山水、工笔荷花、狂放行草,已经把人们看得瞠目结舌。众多洛南、商洛乃至周边的艺术家们纷至沓来,观展、点评、互动、留影,就是很好的说明。正如洛南县农民艺术家协会罗会长所说:“麻新平这小伙子,人气真的很高。”从这点说,麻新平的艺术是有未来的。
小马乍行嫌路窄,大鹏展翅恨天低。40出头的麻新平正年轻,他还有更多的时间、精力和激情去投入他的艺术创作。在一个知道自己要什么、明白自己干什么、清楚自己学什么的智者面前,我们所有的观感都无异于班门弄斧。只希望下一次个展举办的时候,我们的青年书画家麻新平会带给我们更加强烈的震撼。期待这一天早点到来!
【作者简介】萧军,祖居秦岭深山,自称云蒙山人;基层普通教师,崇真尚善向美;作品散见纸刊网媒,愿做在地爱乡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