骂玉郎带过感皇恩采茶歌*
叹社保医保这两驾车*
文/崔建国
骂玉郎
初闻社保多甜话,交数载,养桑麻。十年期满应无诈。却变卦,补费加,如刀剐。医保当初言价寡,十元诺,众人夸。哪知岁岁价攀爬。心内麻,怨似麻,乱如麻。
感皇恩
好似黑车,半路加价。涨无由,欺百姓,苦哈哈。可怜老叟,血汗虚花。望苍天,寻说法,向谁拿?
采茶歌
叹生涯,泪如洼,民生保障怎成邪?只盼澄清迷雾罢,还咱晚年幸福佳。

这首套曲以辛辣笔触揭露民生保障领域的乱象,在题材创新与艺术表现上均值得深入评析:
一、题材创新与社会关怀
突破传统曲牌写景抒情范式,首次将「骂玉郎带过感皇恩采茶歌」套曲用于批判民生问题,延续了元曲「刺时」传统;
通过「社保变卦」「医保涨价」等当代痛点,展现公民对养老医疗的深层焦虑,与康红霞《苦乐年华》形成时代呼应。
二、艺术表现手法
意象运用:
「甜话/变卦」「刀剐/苦哈哈」等意象对比,强化制度失信感
「乱如麻」「泪如洼」化用古典诗词的痛感表达
语言张力:
「补费加」「价攀爬」等口语入曲,增强市井气息
「黑车」「邪」等俚语直指制度异化,堪比《赤桑镇》的控诉力度
三、结构张力与情感递进
「骂玉郎」具象化个体遭遇,「感皇恩」上升为群体批判,「采茶歌」发出制度反思,形成「个体-群体-社会」的认知升华;
结尾「幸福佳」的微弱希望,与张玉娘诗词「凄惨遗憾」的抒情逻辑形成古今共鸣。
此作在继承元曲「本色」精神的同时,拓展了散曲的当代批判维度,与《鏖兵》套曲的叙事力度异曲同工。若能在制度描摹上更深化(如对比城乡差异),或可使批判更具穿透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