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律·紫金山
隆光诚(广西南宁)
金陵独秀峻维嵩,越水吴山一望中。
蟠踞青龙文惠气,卧藏白虎武威风。
高梧冲汉庥黎庶,劲柏凌虚伴圣雄。
未遂先猷当踵续,五洲日月理玄同。
隆光诚《七律·紫金山》评析
一、作者背景与诗歌风格
隆光诚是广西南宁诗人,其作品以七律和词为主,主题多聚焦自然景观与人文感悟。从搜索结果来看,他并非军旅诗人,而是擅长通过工整对仗和意境营造展现景物神韵。例如其《金秀圣堂山》被评价为“将自然景观与人文感悟巧妙融合”,语言风格“明快率真”且注重形式美。
二、诗歌文本解析,
《七律·紫金山》全诗如下:
金陵独秀峻维嵩,越水吴山一望中。
蟠踞青龙文惠气,卧藏白虎武威风。
高梧冲汉庥黎庶,劲柏凌虚伴圣雄。
未遂先猷当踵续,五洲日月理玄同。
首联
(金陵独秀峻维嵩,越水吴山一望中)
“金陵独秀”直接点题,以“峻维嵩”比喻紫金山如嵩山般巍峨,凸显其地理标志性。
“越水吴山”化用地域典故,通过“一望中”展现视野开阔,暗含历史时空的纵深感。
颔联
(蟠踞青龙文惠气,卧藏白虎武威风)
运用青龙、白虎的意象,既呼应紫金山“虎踞龙盘”的传统地理象征(如毛泽东“虎踞龙盘今胜昔”),又通过“文惠气”“武威风”赋予山水以文武双全的人格化特质。
颈联
(高梧冲汉庥黎庶,劲柏凌虚伴圣雄)
“高梧”“劲柏”以植物意象象征坚韧品格,与“庥黎庶”(庇佑百姓)、“伴圣雄”结合,体现自然与人文的共生关系,延续了隆光诚作品中常见的“物我交融”手法。
尾联
(未遂先猷当踵续,五洲日月理玄同)
“先猷”指先贤遗志,“五洲日月”则拓展至全球化视野,表达对文化传承与天下大同的哲理性思考,风格与其《律诗·随吟》中“千秋大业三杯定”的宏大叙事一脉相承。
三、艺术特色
对仗工整:如“蟠踞青龙”对“卧藏白虎”,“高梧冲汉”对“劲柏凌虚”,体现七律的严谨格律。
意象融合:将紫金山自然景观(如梧桐、松柏)与历史人文符号(青龙白虎)结合,形成“景中含史”的厚重感。
语言风格:用词典雅(如“维嵩”“玄同”),兼具“清新自然”与“雄浑磅礴”的双重特质,符合其“既写实又超脱”的创作倾向。
四、紫金山的文化语境
紫金山在诗词传统中常被赋予政治与人文寓意。隆光诚此诗未直接引用毛泽东“钟山风雨”的革命意象,而是侧重其“文惠武威”的二元象征,可能反映其对地域文化符号的个性化解读。
五、总结
该诗延续了隆光诚“以景载道”的创作特点,通过紫金山意象传递对文化传承与人类共性的思考。虽未找到具体创作背景资料,但从文本可推断其可能作于登临或怀古之际,融合了个人审美与历史哲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