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11月下旬,魏金三同志根据山东省委指示,提出建立抗日武装、组建游击队的任务,张耀南同志立即响应。不久,经魏金三、夏页文介绍,他携带几支大队及部分捐款来到南坦山阁家楼,同党组织取得了联系。从此,加入了革命队伍。 因为他经过10多年的实践,深深认识到只靠普及科学文化知识是不行的,大敌当前,只有首先打倒帝国主义,才能建设新中国,于是就毅然决定拿起武器在共产党的领导下进行武装斗争。他首先把本校的学生集合起来,进行武装抗日动员,他在动员时说:"现在德州沦陷,日本侵略者不久就会突破黄河,侵占济南,我们长清危在旦夕!在这危亡之际,我们如何办?要脱下长衫,拿起武器,武装抗日,愿意参加者请报名登记。"全校立即卷起了报名高潮。也有部分同学的父母一开始不同意,后来知道是张耀南号召的,认为跟着张耀南走不会错,不但不阻拦,反而鼓励孩子报名。后因各方条件不具备的,又动员报名的学生暂时回家,等候通知。
1937年11月,济南失守,魏金三同志根据山东省委"到农村去,工农结合,团结各阶层爱国志士,广泛开展游击战争"的指示,提议把党的活动由城市转移到农村去,并决定:先分头深入农村,组织人员筹集经费、枪支弹药,然后到魏金三的家乡南坦山集合。张耀南同志回到自己的家乡张夏纸坊村以后,在动员人员、筹集枪支的同时,组织起抗日联庄会。1938年2月1日,张夏车站6个日本鬼子来黄家峪"扫荡",被联庄会员用土炮、红缨枪围杀,打死5个,另一个脱掉皮靴赤脚跑回石店大桥。这是日本人占领长清后第一次受到沉重打击。事后,敌人连续进行报复,到黄家峪烧杀抢掠,制造了"黄家峪惨案",我们联庄会员牺牲3人,伤数多人,后又有10多人被活埋。同年3月7日,张夏的敌人派两个汉奸,伪装成便衣队(即抗日游击队),暗藏武器,跑到纸坊村侦察,在谈话中被张耀南同志的三弟张澄秋等识破、将敌人包围住,在搏斗过程中,敌人拉开手榴弹炸伤我们联庄会成员二人,后两个敌人被我们捉住用锄头打死,在张耀南同志家的葡萄架底下浇上煤油用火烧掉。1938年1月的一天,石中白同志来纸坊村通知张耀南同志到南坦山集中。张耀南同志即把动员来的枪支和募捐来的经费用布袋装好,和石中白一起夜过铁路运至坦山。到坦山集中以后,张耀南同志又从长清二区小屯村杜鹤泉家里动员出三四支大枪和一支冲锋枪。
1938年的旧历年初五,魏金三、张耀南等同志等把队伍拉到长清七区的马湾庙,宣布山东抗日救国军正式成立,并成立了军事委员会,张耀南同志为委员长,冯晓云同志为指挥员,魏金三、夏页文等同志为委员。1938年2月,在七区马山下马湾庙,组织了长清县第一支抗日武装部队,自此“山东抗日救国军"正式成立。
1938年2月,起义部队听到以张北华为首的山东西区人民抗敌自卫团攻打肥城(枪毙了汉奸、维持会长范维新)、袭界首(夜袭津浦铁路的界首车站,毙伤日军10余名)取得很大胜利,就派人前往取得联系。为了集中力量打击敌人,上级党决定:把长清县抗日游击队编入山东西区人民抗敌自卫团第四大队,大队长冯晓云,副大队长万晓塘,指导员袁振、参谋长张耀南,军需孟琴轩等,主要活动在肥城的樱桃峪、尚里一带。这时,四大队已发展到六七十人,其中党员10多人,"民先"队员二三十人,除少数农民出身外,绝大多数是学生,是一支政治素质比较好的队伍。
在这段时间,张耀南同志仍不断回到长清筹粮筹款、扩大武装、筹措枪支等。正在这个时候,汪毅同志从延安来传达了党中央关于统一战线政策、建立根据地等指示,大家认为四大队和张耀南等同志回到长清活动比较有力,一方面张耀南同志在长清各阶层中影响较大,同时,四大队的战士都是长清人,人文、地理熟悉,便于扩大力量,打击敌人,团结全县人民一致抗日。
1938年5月,部队改编为“山东省第六区抗日游击队第十支队大峰山独立营",张耀南任营部副官。同年10月,他任“长清县抗日动员委员会”主任,他搞武器、筹粮款、拉队伍,开展统一战线一系列工作,并动员全家参加了抗战。张耀南为大峰山抗日根据地的创立作出了巨大贡献,是大峰山抗日根据地的主要创始人之一。(未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