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铁军魂:血脉里奔涌的诗行
吴佑华
细雨轻叩窗棂,如时光在弹拨岁月的琴弦。电视机里《新四军》的冲锋号声蓦然响起,惊醒了泛黄的南通县志。粟裕将军布下的天罗地网,与童年香樟树下听来的青纱帐故事,在纸页间渐渐重叠。八十年光阴流转,那些穿梭棉田的身影,已化作纪念碑上的星光,在雨夜里温柔地闪烁。恍惚间,年轻的面容从书页浮现,爽朗的笑声穿透雨幕而来。手背一凉,才惊觉泪珠已与窗外的雨滴共鸣。
案头两卷旧书:线装《唐诗别裁》里桂花书签幽香如缕,是三十年前青春的信物;卷边的《新四军战史》上茶渍斑驳,像岁月盖下的邮戳。退休后投身“关工”,方悟铁军精神非陈列馆中的标本,而是血脉里奔涌的诗行——既凝成时光的琥珀,又化作不熄的萤火,在每个寻常的晨昏温暖着后人的心房。
(一)烽火淬魂·铁军精神四咏
铁军精神就像长江水,表面是惊涛拍岸的壮烈(英勇作战),深处是坚定不移的流向(听党指挥),遇到峡谷懂得迂回(顾全大局),灌溉田野时又变得温柔(纪律严明),铁军精神奔涌在每个中国人血脉中。
其一:信念如磐
战旗猎猎卷烽烟,铁骨铮铮震九天。纵使刀山横在前,丹心永向党旗边。
其二:血战到底
江淮怒浪淬锋芒,年少弯弓射天狼。非是钢刀偏嗜血,要教倭寇永难忘。
其三:胸怀天下
忍看江南烟雨蒙,黄桥一战显神通。北移不是贪生怕,要为神州万代红。
其四:铁纪生威
霜凝草垛寂无声,未扰乡亲梦五更。最是三师医者勇,敢将热血济苍生。
(二)时代铸魂·新铁军精神四章
铁军精神在习近平社会主义新时代展现的是爱国主义精神与建设信念、全心全意为民服务的宗旨、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不计得失的奉献精神,它不仅是历史,更是一面镜子,照见我们这代人的担当。
其一:信念之源
铁血旌旗映日红,复兴伟业志相同。丹心铸就千秋业,碧海青山唱大风。
其二:为民之本
竹帛长铭鱼水情,春蚕到死丝方停。廉泉让水官箴在,明月清风伴我行。
其三:创新之道
敢破坚冰剑气横,星河揽月启新程。匠心独运开天眼,万卷云涛笔下生。
其四:奉献之志
不慕金珠不慕仙,但求雏凤彻云天。千山桃李春风里,白发红巾别样妍。
夜雨初歇,月光如水般倾泻在书桌上,为每一件物品都镀上了一层银色的柔光。窗外的古运河泛着粼粼波光,把残留的雨滴串成晶莹的诗行,在晚风中轻轻摇曳。我突然懂得,铁军精神就像这条古老的河流——既有惊涛拍岸的豪迈,又有静水流深的温婉,最终都化作滋润大地的甘露,滋养着这片我们深爱的土地。河面上偶尔跃起的鱼儿,激起一圈圈涟漪,就像那些永不磨灭的记忆,在我的心湖上荡起层层波澜。
如今,当我们这些银发志愿者,用光伏板丈量星辰,用二维码连接田野,铁军精神便不再是尘封的历史,而成了流淌在数字时代的诗意。那些年轻的面容,终将在孩子们的明眸里绽放;那些烽火岁月铸就的铁血柔情,也必将在新时代的土壤里开出最美丽的花朵。每当我看见孩子们求知若渴的眼神,就仿佛看见了希望的种子在春风中破土而出,那种感动让我的眼眶再次湿润。
电视机早已暗去,但冲锋号的余韵仍在心间回荡,像一首永不落幕的青春赞歌。我轻抚县志,看着自己布满皱纹的双手——这双曾经执鞭教书的手,如今正握着鼠标,在另一个充满希望的战场上,继续书写着生命最美的诗篇。指尖传来的触感让我想起当年握着粉笔在黑板上书写的日子,那些飞扬的粉笔灰,在阳光里舞动的样子,至今仍历历在目。案头的两本书静静相依,《唐诗别裁》的婉约与《新四军战史》的豪迈,在这个月光如水的夜晚,谱写出最动人的生命和弦。窗外,一阵夜风拂过,送来栀子花的清香,仿佛在为这个静谧的夜晚作最后的抒情注解。
作者简介:吴佑华,中学退休教师,通州作协会员,南通市高(初)中数学学科带头人,全国新教育实验榜样教师(提名奖),全国新教育十佳卓越课程奖获得者,全国新教育实验先进个人,百余篇论文在省级以上期刊发表或获奖,出版专著《诗情·画意·数学眼光:换一种视角欣赏诗》。在人民日报网、学习强国、《关心下一代》《中国教师报》《江苏教育报》《银潮》《大江南北》《扬子晚报》《南通日报》《通州日报》及全国、省、市、区媒体发表新闻作品、散文(诗)近50万字。《世界文学》签约作家。
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永胜杯”参赛征稿链接
https://m.booea.com/news/show_4175596.html&
﹌﹌﹌﹌﹌﹌﹌﹌﹌﹌﹌﹌﹌﹌﹌﹌
大赛投稿邮箱:
942251831@qq.com
纸刊投稿邮箱:
bailu6698@163.com
纸刊投稿、订阅微信: mengjian20002012
征稿体裁:现代诗、散文诗、散文、诗歌评论、古诗词赋、报告文学、闪小说、中短篇小说 
扫码添加主编微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