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重庆北站南广场的一隅,三角梅宛如一场热烈而持久的梦,在时光的长河中肆意绽放,编织着这座城市的记忆与憧憬。
重庆北站南广场,自2006年11月,穿越武陵山区的渝怀铁路开行客车,随后,成遂渝、渝利高速动车开行,便肩负起直辖大都市首座高铁站的使命,而广场一隅的三角梅,也在这里落地生根,从几缕不起眼的藤蔓,悄然攀爬在广场边的水泥架上,宛如一群新生婴儿,带着几分羞涩与怯意,在岁月的悉心滋养下,如同被赋予了神奇的魔力,长成如今这片汪洋大海般的绚烂花海。
还记得那些年,我在重庆北高铁线路车间任党支部书记,每每路过,总会望见这片三角梅。那时的它,恰似刚过门的媳妇,挂满千万张羞涩的笑脸。它总是静静地望着我,偷偷地笑着,仿佛在用它那无声的语言,祝福每一位去去来来的旅客平平安安。
如今,南广场的三角梅高高地站在广场边,茂盛的藤蔓上披满了绿色的叶儿,宛如它穿上了一件华丽的绿裳。而那绽开的三角梅花瓣,恰似千万盏点亮的霓虹灯,将南广场的半边天染得通红。它宛如一位忠实的见证者,目睹着南广场19年来翻天覆地的发展变化。
它见证着天宫殿的华丽转身。在南广场刚开通之时,天宫殿还是一片层峦起伏的小山丘,仅有那几栋20楼一底的村民还建房孤独地矗立着。19年岁月流转,这里已然变成了高楼林立、酒店连片、公园配套完善的繁华街区。它见证了这片土地从沉睡到苏醒,从荒芜到兴盛的每一步变迁。
它也见证着南广场自身的蜕变。渝怀线开通后的10多年里,南广场与北广场犹如各自独立的岛屿互不相通。南广场的旅客若要前往北广场乘坐动车,要么乘坐公交车辗转,或是乘坐轻轨到龙头寺下车后再换乘摆渡车,犹如“绕口令”般,让外地旅客晕头转向。直到2015年春运,南北广场候车大厅和地下通道实现互通,那令人头疼的“绕口令”才终于消散,旅客出行变得方便快捷。它见证了南广场交通发展的进步,它的每一次绽放,都仿佛在为这一历程喝彩。
南广场的三角梅,不仅眷恋着过去,更怀揣着对未来的殷切期盼。它期盼开通不久的重庆东高铁站站前广场的城市配套早日完善,期盼着在建中的菜园坝高铁站尽快建成。它渴望着早日实现重庆北、重庆西、沙坪坝、重庆东、重庆五大高铁站互联互通。到那时,直辖大都市“米字型”高铁网将全面形成,主城市民在五大高铁站乘坐动车出行,可轻松实现1小时成都、贵阳,2小时西安、昆明,6小时北京、上海、广州、香港。它仿佛能预见那未来的繁荣景象,它在风中摇曳,传递着对美好明天的向往。

南广场的三角梅,更是见证着交通强渝、交通强路、交通强国以及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日新月异。重庆铁路的通车里程,已由20年前的500公里,发展到如今的2800公里,其中从无到有的高铁里程达到1100公里。中国铁路更是迅猛发展,通车里程达到16万公里,从无到有的高铁里程达到4.6万公里,成为一张靓丽的名片走向世界。它在这片土地上,见证了中国铁路的腾飞,见证了国家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征程。
在这个秋天,重庆北站南广场的三角梅,勾勒出一幅充满诗意与温情的画面。它是岁月的记录者,用每一片花瓣书写着城市的变迁;它是城市发展的见证者,目睹着这片土地的崛起与繁荣;它更是人们心中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寄托。站在这片土地上,望着悠悠白云与绚烂的三角梅,心中满是对这片土地深深的眷恋与对未来无限的期许。它将继续在这片土地上绽放,见证更多的辉煌,陪伴这座城市走向更加美好的明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