壁上行云:论王季友的草堂与人间
文:吴官戴
唐代诗人王季友的《酬李十六岐》中,有这样两句:"问我草堂有卧云,知我山储无儋石。"寥寥数语,勾勒出一幅文人清贫自守却又精神富足的画卷。这位曾隐居庐山、后出仕又归隐的诗人,以其生平与诗作,为我们诠释了何为"贵在洒脱自然"的人生境界。人生起落如云卷云舒,唯有保持内心的超然,方能在纷扰尘世中守住一方净土。
王季友的人生轨迹本身就是一部起落浮沉的史诗。幼年家世中落,迁居丰城云岭,虽贫苦仍勤学不辍,经自发努力,少年早成,后因厌恶官场斗争(如李林甫专权)隐居山林丰城株山龙泽智度寺,与白云为伴;中年设帐授徒二十余年,创办龙泽书院,聚徒讲学,期间完成《四书要注》《六经通义》等著作。晚年复出,出仕为官,跻身庙堂,历任华阴尉、虢州录事参军、太子司议郎等职。这种看似曲折的人生路径,实则体现了一种更高层次的洒脱——既能入世建功,又能出世守真。他的草堂虽无"儋石"之储,却有"卧云"之雅,这种物质匮乏与精神丰盈的鲜明对比,恰恰揭示了人生的真谛:真正的富足不在于外物的堆积,而在于内心的澄明。当世人争相追逐功名利禄时,王季友却"自耕自刈食为天,如鹿如麋饮野泉",将生活简化至最本真的状态,这种选择本身就是对世俗价值的一种超越。
面对世间的荣辱得失,王季友展现出一种近乎禅意的超然。"亦知世上公卿贵,且养丘中草木年"——他知道公卿地位的尊贵,却选择与山中草木共度年华。这种"知而不慕"的态度,比单纯的避世更为难得。历史上的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李太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都展现了类似的气节。而王季友的特殊之处在于,他既不完全拒绝世俗,也不全然依附世俗,而是在出入之间保持了一种微妙的平衡。这种平衡不是妥协,而是一种更高明的处世智慧——以出世之心,行入世之事。
(九龙岛民宿特色锅底粥)
在当代社会,这种洒脱自然的生活态度更具启示意义。我们生活在一个物质极大丰富却精神普遍焦虑的时代,人们追逐着永远填不满的欲望,陷入无尽的竞争与比较。王季友的诗句如清泉般洗涤人心:"下笔新诗行满壁,立谈古人坐在席。"真正的富足是能够与古人神交,与自然对话,在简单的生活中发现无尽的诗意。洒脱自然不是消极避世,而是认清生命本质后的主动选择;不是放弃追求,而是不被外物所役的心灵自由。当我们能够如王季友一般,"如鹿如麋饮野泉",在简单中体味生命的本真,便找到了对抗时代焦虑的良方。
人生如四季轮转,起落本为常态。王季友的一生告诉我们,重要的不是在顶峰时的荣耀,也不是在低谷时的沮丧,而是在任何境遇下都能保持的那份洒脱与自然。这种态度使我们在得意时不轻狂,失意时不颓丧,始终保持着精神的独立与自由。
在这个充满变数的世界里,或许我们最需要的,就是王季友那般"且养丘中草木年"的淡定与从容。无论身处何种境遇,都能守护内心的那片草堂,让精神如卧云般自由舒展,这才是应对人生起落的最高智慧。
枕梦
文:吴官戴
云来云去本无心, 花落花开自传音。
草履不羡台阁贵, 松风一枕万梦深。
出句:拾步南山云殢屐【芳菲】
对句:归筇碧涧露沾衣【一叶知秋】
云樵对歌
文/吴官戴
拾步南山云殢屐 ,归筇碧涧露沾衣。
松林野径回清响 ,石磬樵歌伴水飞。
出句:落木江城疏雁影,
对句:寒蝉古径隐云烟。【一叶知秋】
秋思
文/吴官戴
落木江城疏雁影,寒蝉古径隐云烟。
谁人玉笛吹残月,一夜西风入客船。
今日群友汇择录:
育才
听赵燕丽老师培训有感
文: 詹中雪
育才路上窄崎宽,几许忧愁几许欢?
勠力沤心培四有,严词厉色正三观。
讲台一炬春冬暖,学子千般美丑酸。
怎得大同融世界?人生共享万峰峦。
一帘幽梦
文/无恨
挽不住时光停留
谁来揉你含恨的眼眸
高树蝉噪吵何意
叶落秋风尽带愁
小桥流水日渐瘦
那被夏季烤熟的褶皱
萤火虫游弋的灯笼
照透了诙谐的理由
谁让你放下扁担和锄头
在别人的城市里还不如一条狗
想与你同台一回的付出
真的就少不了一辈子的奋斗
眯着眼睛这个梦继续做
这一生的努力无非是跟潮流
天生我才必有用
须绕过它江湖明月楼中楼
2025年8月15日午后完稿
今日正午小睡梦后执笔
忆帝京.欲寄愁心写素笺
文/黄淑云
何堪执手红颜碎,卅载别离谁慰?
辗转夜阑珊,瘦笔从前绘。
柳月杏香间,几许人陶醉。
试摘二度梅花蕊,又争奈共舟无计。
万种忧思,何曾开解,只恁寂寞斜阳坠。
系你一生心,负我千行泪。
七律·次韵琴韵潇湘《秋日诗吟》
文/岳玉来
故里魂牵绕梦萦,病亡初恋瑶台倾。
斌斌笑靥酒窝灿,炯炯眼神珠墨晶。
高考我曾见海晏,读书你未遇风清。
苍天有负多情种,一片真心枉赤诚。
附琴韵潇湘原玉:七律·秋日诗吟
河洛寻诗独远萦,晴曦照野稻波倾。
风翻金陌千层浪,日映琼枝万点晶。
燕剪霞绡穿柳细,雁书天字带秋清。
静凭轩牖消残夜,寸寸心光慰素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