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昌——烧烤城(外四篇)
文/冯忠荣
西昌被人们称为月亮城,这是世人公认的。这里我再给她加两个名字——阳光城和烧烤城。
先说说烧烤城。我见过不少的烧烤店,烧烤摊,烧烤坝子和烧烤城。然而,西昌烧烤城的规模,是我见过的最大的——城中有城(西昌市区内政府单独规划有一大片土地建烧烤城),城中有店(烧烤城中有众多的烧烤店),店中有城(烧烤店内建得像一座烧烤城一样)。到了夜晚,远远地望去,烧烤城上空烟雾缭绕,相隔千米都能闻到烧烤四溢的诱人香味。
走进烧烤城,大大小小的烧烤店真不少,让人选花了眼,最后我们选定了“有家”烧烤城(姓“有”的姓氏真是太少了)。此烧烤城至少能容纳五百人同时就餐,每一张烧烤桌的桌面上方都安有抽烟管道,大堂的正前方是表演节目的舞台,大堂的正中间是联欢的篝火池,大堂的左右两侧是自选食品区。店主的经营方式是自助烧烤,每人次68元,食品一应俱全,酒水和小食都任其选用。舞台上歌舞俱佳,内容丰富,其间有民族时装秀和互动节目,中场是篝火晚会,有专业演员领舞,顾客参与者众多,热闹非凡。
真是好一个烧烤城了得!
西昌是中国的三大卫星发射基地之一,可见它的经纬度很利于卫星发射,当地的彝族同胞认为他们是离太阳最近的人,是太阳神的后代,人们又称西昌为“阳光城”。是的,彝族同胞是享受阳光最多的人!他们崇拜翱翔在蓝天的雄鹰,他们喜欢晒太阳,他们喜欢把什么东西都烧烤着吃——烤乳猪,烤全羊,烤全牛,烤鸡鸭兔鱼,烤各种蔬菜,烤土豆更是家常便饭。
彝族同胞好饮酒,也善饮酒,他们的酒文化极为丰富,并且发挥到了极致!他们在阳光下烧烤着美食,跳着火热而奔放的舞蹈,身着火红的民族服装,豪放地大碗喝酒,高唱着“新时代”的颂歌。这样的地方能不叫阳光城吗?能不叫烧烤城吗?
你在什么地方见过邛海夜晚的月亮吗?又大又圆又亮,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又有几个夜晚不是明月夜呢?邛海边的《月亮女神》太传神了——夜风徐徐彩带展,女神坐在月牙尖;顺势飞向泸山巅,摘下繁星与君伴(作者在《月亮女神》雕塑前的即兴赋诗)。大通门古城墙可以做证——大通门大道通天地,月亮城月光亮古今(摘自大通门城楼上的一副名联)。
九寨沟累了
文/冯忠荣
九寨沟,累了!
今年冬天,我们一行人去拜访世界级的旅游胜地——九寨沟和黄龙,拜访黄龙如愿以偿,有《冬日黄龙》作为纪念。拜访九寨沟未能如愿,说是今年夏天的大地震使九寨沟“山水重安排”,善良的人们正在给“原生态的姑娘”,疗伤吃药,乔装打扮。九寨沟,累了!也该放放“公休假”了!“领导”特批的,“因公负伤”,同意休病假二年,工资福利不变。
想想九寨沟这个山姑娘也真不容易,在大山深处修行若干年,长成了世界级的“美女”,上世纪70年代被好美的人们发现,为了饱览“九寨归来不看水”的美色,人们劈山开路,搭桥过河。以旅游为中心,特别打造了“九寨沟县”。转眼五十多年过去了,当地政府和开发商们也“先富起来了”,可能心里在骂我多嘴:刚奔了小康,离大富还远着呢!
常言道:“天高不算高,人心比天高!”劳累了五十多年的“九寨山姑娘”不易!当地政府和投资开发商不易!旅客们怀着朝圣般的心情来一次也不易!
山水不易,宇宙不易,所有生命不易,人生更不易!累了,就歇歇,明天太阳照常升起!
白马藏族的歌庄
文/冯忠荣
2017年11月25日下午5时许,我们一行人兴高采烈地走进了平武县境内的白马藏寨!
白马藏族的建筑风格是独特的,有别于其他的藏寨,但总体风格是藏寨风格。藏寨内经幡摇曳,藏歌飞扬,民风是比较淳朴的,人心是善良的,他们对客人总是笑脸相迎,脸上的高原红在诉说着人情世故和生活的艰辛和快乐。
做客白马藏民的家中,独特的民族文化让你心旷神怡:走向小康的藏民家里,客厅是宽敞明亮的,家具齐全,也有电视等电器设备,现代化居家条件是基本上具备的。不同的是,墙壁上挂着藏族同胞民居特有的一些壁画:有象征着吉祥如意的,有信仰的,更多的是起装饰作用,这些内容我们在介绍藏族文化的资料中都是见到过的,有的在《山海经》的记载中见到过,总之是神奇的,独有的,是根植于藏民族文化基因之中的。藏民冬天的家中都有暖气设备,客人们围坐在三面靠墙的条形矮桌前。食品是丰富的,酒文化是浓烈的,饮的一般都是当地自产的杂粮酒,大块的牛羊肉、带皮的大土豆、以白菜萝卜为主的蔬菜、大块的山腊肉,一并齐全。在歌声和祝福声,豪放的酒喝了一轮又一轮,在欢声笑语和豪言壮语之中,主客喝高后,互相搀扶着各自归去是常有事!
今晚的歌庄晚会很特别,主要是我们团队和主人的家人。篝火熊熊,音乐欢快,火中的烤全羊实在诱人,主客频频相邀,跳舞敬酒,其间自然也少不了自娱自乐式的文艺表演。
白马藏寨的歌庄就这样继续着……
主客都在欢庆着各自内心想庆祝的一切,都在释放着内心的喜怒哀乐,都在表达着对美好明天的向往……
冬日黄龙
文/冯忠荣
世界级的旅游景区——中国黄龙,我已来过多次,但都不是在冬季来的。今天下午三时许,我们一行八人来到黄龙。
因为受今年九寨沟地震的影响(听说九寨沟的旅游重新开放至少要两年的时间),再加之是冬季,到黃龙来旅游的人实在太少——我们八人,沿途相遇的游客只有两起,都是三三两两。然而,真是天赐良机,让我们一行人有机会细品黄龙美景!
同时乘坐观光缆车上黄龙景区的只有我们一行八人,窗外的高大雪杉都戴上了厚厚的白㡌,一眼望去,好一幅天堂圣景:
群山环抱,远处的雪山耀眼夺目,如果你将视线慢慢收近,雪山——稀疏的苍老杉树林——逐渐浓密的乔木林——千枝百态并且都戴上了小白㡌的灌木丛,其间是从上到下的一盘盘清泉、冰雪混合冷饮、有的干脆就是冰块纯饮料!
黄龙的五彩池,我在其他季节观看过很多次,其从高处流向低处的清泉,都好像是装在用浅黄色玉石做成的盆景之中一样,然而,在冰天雪地的冬日,再加上高原红日的辉映,冬日的万物相衬,其美真是难于用语言形容:由石灰石构成的彩池,变成了由黄金和玉石混合成的五彩宝盘;冬日的银杉、劲松、河流、小溪、栈道、凉亭、转经筒,还有林中的松鼠、野鸡、金丝猴……一切的一切,你尽可以发挥充分的想象!
冬日的黄龙胜仙景!
从这次冬日黄龙之旅中,我们不是悟道更多吗?
特别的时空会有特别的收获;冬日的黄龙有比其他季节更独特的风景;独好的风景在独有的季节;独有的人生会有独有的收获……
四川山水甲天下
文/冯忠荣
当代文化名人余秋雨先生在其散文《都江堰》中,有名句:问道青城山,拜水都江堰。当地政府就把这段名句作为都江堰市的文化名片来打,效果好得称奇。细细想来,有“天府之国”美称的四川,还真得益于其独特优美的山水。
先说说四川的山。人们对四川的山是这样评价的:峨眉天下秀,青城天下幽,剑门天下险,夔门天下雄。这些都是人们对四川四大名山评价的共识。随着社会的发展,交通更加便捷,旅游业更加发达,人们在四川境内又发现和打造了不少的旅游胜地。比如:九寨沟水美胜仙境,海螺沟冰川世界绝,四姑娘山梦幻世人牵,二郎山喇叭河彩叶赛油画……
四川的山实在太美了,四川归来不看山!
再说说四川的水。据说四川得名于横贯四川境内的四条江河,这至少说明四川的水资源丰富。
四川知名的江河就有:岷江、金沙江、大渡河、青衣江、涪江、凯江……成都市区有护城河,有锦江。在四川最知名的水利工程有都江堰,其上游有紫坪坝大水库,源源不断的高山之水在向她注入。四川还是长江水系的重要源头之一。
四川的山,是大自然造山运动的极作;四川的水,也是大自然的馈赠!大自然本身就是一个绝妙的循环系统一一低处的水变成水蒸气,升腾到空中,住脚在高山之巅,然后变成纯洁的雪水缓缓流下,一路滋养着所有的生命,在“上善若水”的情怀下,流向生命的最低端!
人类社会也是这样一代一代地循环着一一如同山水的交换和轮回。
作者简介:冯忠荣,四川德阳人;笔名,中云;原德阳八中书记、校长;德阳市“知名校长”,全国教育科研“先进个人”;四川教育学会教育管理专委会会员,德阳市作家协会常务理事,四川散文学会会员;西部文艺创作研究院行政院长,德阳市旌阳区教育关工委常务副主任;创作生涯45年,有数百万字的学术论文和文学作品公开发表。
(声明:文字美图若涉及版权问题敬请联系我们删除等处理。)
《西部作家村》散文·小说创作联盟
顾问:吉狄马加,王宗仁,车延高,阿来,龚学敏
艺术顾问:张咏霖,刘代明
主席总编:詹仕华
副主席副总编:涂国模
常务主席: 王贵川
主编执行主席:程欣文
执行副主席: 李义忠,余楷茂,周克勤,贺杰,钟若菱,陈锡挺,鲁小月,珺羽
秘书长:李义忠,余楷茂(常务)
本期编审:鲁小月
本期执编:周克勤
特邀编委:李发模(贵州),刘炳琪(湖南),张开翼(宁夏),张新平(湖北),赵南成(广东),陈俊(安徽),陈词(辽宁),罗盟(成都),贺罡(四川),吕雄文(西藏),贾文华(黑龙江),雪野(甘肃),韩志君(吉林) ,熊亮(江西)
编委:谭金强,付登华,孔令华,冯伦,胡锐,高万勇,孙金莲,商丘,宋健,唐鸣,归途,唐成光,李传斌,钟斌
策划:平原
编审: 涂国模,鲁小月
业务总监:珺羽
法律顾问:张华彬律师
每周一、三、五出刊。
千里马的草原,大树生长的沃土。用虔敬之心,铸造文学攀登之路!
来稿者,请点关注《西部作家村》,了解作品采用情况。
该公众号是纸刊《作家村》和《西部散文诗人》的选稿平台。作品应是原创首发,和授权本平台独家原创发表(投稿即视为作者授权,版权归作者,使用权归本平台)。请勿一稿多投。作品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拒绝抄袭涉黄。文责自负,文章不愿修改者,请说明。
投稿请附作者个照或相关照片,作者200字简介。文章在《西部作家村》发表后,作者应积极主动转发,扩大影响;投稿两周未被采用者,可自行处理。
即日起,凡投稿本公众号的作者,作品在本平台刊发后,根据阅读量等情况,将有机会推荐到上述刊物,和党报副刊发表。
稿费:主要来源打赏。刊稿第七日后打赏不再统计;第八日按打赏的50%以微信红包发给作者(加主编微信),50%作为平台运营费用。
投稿邮箱:
诗歌:xibuzjc@sina.com;
散文: xibuzjc@sina.com;
小说: xbxiaoshuojia@sina.com。
投稿者,请加微信群“B《西部作家村》稿友群”,便于联系选稿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