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刘寡妇的算盘(上)
刘寡妇的算盘声是王家庄的晨钟。天刚蒙蒙亮,那"噼里啪啦"的脆响就穿透了薄雾,把整个村子从睡梦中拨醒。村里人说,刘寡妇的算盘珠子都是浸过血的——她男人的血。
十七年前那个雪夜,刘寡妇的男人王铁柱从公社粮仓顶上摔下来,临死前攥着她的手说:"咱家的债......"话没说完就咽了气。第二天讨债的就上了门,把家里能搬的都搬走了,就剩下一把断了三根梁的旧算盘。
"娘,我饿。"大儿子拴柱扯着她的衣角。刘寡妇没说话,把算盘往炕上一拍,珠子震得乱跳:"从今往后,这就是咱家的饭碗。"
这天一大早,刘寡妇正在算账,村支书带着个戴眼镜的干部进了院。
"刘家的,这是县里来的周会计,要查咱们村的账。"
刘寡妇的手指停在算盘上:"查啥账?"
"救济粮的账。"周会计推了推眼镜,"听说你们村有人克扣......"
算盘珠子"啪"地响了一声。刘寡妇笑了:"领导您坐,我去烧水。"
灶房里,刘寡妇的手直哆嗦。她摸出贴身藏着的账本——那上面记着全村每户的工分和口粮。最后一页有个特殊的记号:李富贵多领了二百斤,王三顺少领了五十斤......
"娘,水开了。"二儿子铁蛋在门口探头。刘寡妇猛地把账本塞进灶膛,火苗"腾"地窜起来。
回到屋里,周会计正在翻看她的账本:"这账做得......"
"做得不好。"刘寡妇递上茶,"俺没念过几天书。"
"不,做得太好了。"周会计的眼睛在镜片后闪光,"刘同志,想不想去公社当会计?"
茶碗"当啷"掉在地上。算盘珠子滚了一地。
(待续)
第二章:刘寡妇的算盘(中)
刘寡妇去公社上班的头天晚上,把三个孩子叫到跟前。
"栓柱,你是老大,要照看好弟弟妹妹。"
"娘,我能跟你去公社不?"铁蛋仰着脸问。
"啪!"一个耳光甩过去,铁蛋的嘴角渗出血丝。刘寡妇的手在袖子里发抖:"记住,咱家的根在王家庄!"
公社的办公室比刘寡妇想象的还要亮堂。玻璃窗,电灯泡,铁皮暖壶——都是王家庄见不到的稀罕物。周会计递给她一本崭新的账本:"以后你管各村的救济粮发放。"
第一个月对账时,刘寡妇发现了问题。周会计的账本上,红旗公社比实际多领了三百斤粮。她的手心出了汗,算盘珠子拨得越来越响。
"小刘啊,"周会计不知什么时候站在了她身后,"听说你大儿子十六了?县农机站正在招工......"
算盘声戛然而止。刘寡妇的指甲掐进了掌心。
第二天,王家庄的村民发现救济粮里掺了更多的糠。刘寡妇站在粮堆前,声音比往常高了八度:"今年收成不好,大家克服克服!"
只有王三顺注意到,她说话时右手一直按着左袖口——那里缝着个暗袋,鼓鼓囊囊的。
(待续)
第二章:刘寡妇的算盘(下)
腊月二十三,小年。刘寡妇从公社回来,拎着个蓝布包袱。三个孩子围上来,铁蛋伸手就要解包袱。
"别动!"刘寡妇一把拍开他的手,"先吃饭。"
晚饭是玉米面掺白面的馒头——这在王家庄过年才能吃上。铁蛋狼吞虎咽地啃着,突然咬到个硬东西,吐出来一看,是颗算盘珠子。
"娘,这......"
刘寡妇的眼泪"唰"地下来了。她抖开蓝布包袱,里面是把崭新的算盘,乌木框,牛角珠,在油灯下泛着温润的光。
"公社......不要我了。"她摸着算盘,手指上的老茧刮得珠子沙沙响,"周会计被抓了,说我做假账......"
栓柱突然站起来:"我去找他们说理!"
"坐下!"刘寡妇的嗓门震得房梁落灰,"从今往后,谁都不准提公社的事!"
夜深了,孩子们都睡下后,刘寡妇摸出贴身藏着的真账本。最后一页记着:周会计贪污一千二百斤,她分到三百斤——全换成了这把算盘和孩子们嘴里的白面。
算盘珠子在黑暗中一颗颗拨动,像在数着良心上的窟窿。
(第二章完)
【作者简介】胡成智,甘肃会宁县人。八十年代开始文学创作,现任都市头条编辑及认证作家。曾在北京鲁迅文学院大专预科班学习,后于作家进修班深造。其中篇小说《金兰走西》荣获全国二十四家文艺单位联办的“春笋杯”文学奖。诗词作品多见于“歆竹苑文学网” 代表作有《青山不碍白云飞》《故园赋》《群居赋》《觉醒之光》《诚实之罪》《盲途疾行》《文明孤途赋》等。近年出版有《胡成智文集【诗词篇】【小说篇】》三部曲与《胡成智文集【地理篇】》三部曲。长篇小说有《山狐泪》《雾隐相思佩》《龙脉诡谭》《山河龙隐录》《乾坤返气录》等己出版。
八十年代后期,便长期从事于周易八卦的预测应用,并深入钻研地理风水理论与实践。近三十年,著述了《山地风水辨疏》《平洋要旨》《六十透地龙分金秘旨》等六部地理专集,均收录于《胡成智文集【地理篇】》中。该文集属内部资料,不宜全部公开,部分地理著述正逐渐在网络平台发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