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大型交响音诗画
《东进东进》有感
李淑萍
8月15日是一个非同寻常的日子,是日本无条件投降日,这个特殊的日子,承载着中华民族不屈抗争的历史记忆。1945年8月15日,日本政府正式宣布无条件投降,结束长达14年的侵华战争。这一事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的重要标志,也是中华民族抵御外侮、捍卫国家主权的重要历史节点。
今天8月15日,一场瓢泼大雨之后,我们槐荫老干部朗诵艺术学会部分会员,怀着一种特别异样的心情,走进山东保利剧院,观看大型交响音诗画:《东进,东进》。
这场大型交响音诗画,由中共山东省委老干部局主办,山东八路军研究会(筹)、山东省老干部活动中心承办。观《东进,东进》交响音诗画会:一场磅礴与柔美的红色艺术盛宴,这场交响音诗会堪称 “声与画的史诗、情与魂的共鸣”,自始至终都在迸发着震撼人心的力量。

交响音诗画会开始时,是舞台大屏画面,日寇践踏中国烧杀抢掠的悲惨画面,沉郁、低沉的画外音,把我们带入了那个山河破碎、生灵涂炭、哀鸿遍野的惨状。我们的心也跟着沉痛、悲愤。舞台大屏后面,可朦胧的看见交响乐队。

交响乐的旋律一响起,便如江河奔涌般铺开磅礴气势 ,铜管声部激昂时似战鼓催征,弦乐声部流转时如山河低语。激昂的《八路军军歌》大合唱中启幕,瞬间将人拽入烽火连天的抗战岁月,打响了抗战的动员令,一股强大不可战胜的洪流队伍奋勇向前。《东进东进》《到敌人后方去》铿锵音乐,瞬间将战火岁月里的豪情与壮志拉到眼前,《保卫黄河》的澎湃,每一个音符都像在叩击心门,让人忍不住跟着热血沸腾。《抗日将士出征歌》更带气势,歌词以“全国动刀兵一起来出征”开篇,描述了西北边区军民响应号召、渡过黄河抗敌的场景,强调“要把敌人消灭净”。后续段落列举了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等领导人及彭德怀、陈毅、贺龙等将领的军事贡献,并表达“中国革命要成功”的坚定信念。这是抗日经典的歌曲。首首听起来都那么摄人心魄,激荡人心。
《东进东进》《保卫黄河》等节目场面宏伟,交响乐、合唱与诗朗诵融合精妙,既让人感受到音乐的磅礴气势,激荡人心,大合唱似山呼海啸,每一个音符犹如重锤撞击心灵。诗朗诵,在交响乐的烘托下扣人心弦。《青年雕塑》两位朗诵者,隔着乐队一前一后,前面朗诵者叙述,后面八路军战士情景表现,再现了一个八路军战士英勇不屈。一尊感人的雕塑立在舞台。《青口十八勇士》的情景诗朗诵,以深情又激昂的文字,再现了十八勇士浴血御敌的壮烈场景,他们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着实令人动容。而《母爱如山》《乳娘》等篇章,则把女八路英雄及沂蒙女性的伟大无私刻画得入木三分。感人至深的沂蒙母亲,不顾自身安危哺育抗日前线子弟兵后代,军民之间鱼水情深的画面,让现场许多观众都不禁为之眼眶泛红。



音乐会不仅突出磅礴气势,又展现着极致的艺术美感《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沂蒙山小调》的熟悉的旋律响起,让观众内心也涌起了情感的波澜,让人体会到在那场激烈的战斗中,八路军和广大老百姓保持乐观,战胜敌人必胜的信心。独唱与合唱的衔接如流水般自然,化作了看得见、听得见的画面,刚柔相济间。整场演出没有一秒多余,从交响乐的恢弘铺陈到诗画的细腻点缀,再到合唱的排山倒海,每一个环节都紧紧攥着观众的心。
整个交响音诗画,情景感人动人心弦,撩拨人心,交响乐诗画编排的非常紧凑,而且气势磅礴壮观令观众围着心之震动。最后的《八路军进行曲》《跟着共产党走》等合唱,层层递进,气势磅礴。它用强大的艺术渲染力,让大家深切感受到抗战胜利的千难万险,也激励着当下的我们传承革命先辈的精神,在新的时代浪潮中无畏前行,为国家发展与民族复兴贡献力量。

音乐会结束了,我们走在回去的路上,心潮一直澎湃。那壮观的画面、音乐、歌声、朗诵犹在耳边回响,眼前浮现。《东进、东进》大型交响音诗画,在8月15号这个特殊的日子,奉献了一部具有深刻革命的教育意义和艺术感染力的舞台剧。

作者简介:李淑萍,机关退休干部,山东省演讲学会理事、槐荫区文史研究员、槐荫区朗诵艺术家协会副会长、槐荫老干部朗诵艺术学会会长。喜欢朗诵,写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