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宣纸悬空,不依托案台,毛笔在无凭无依中游走,墨色在气流中自然晕染——这便是许志洲悬纸书法的独特魅力。作为书法艺术中极具挑战性的一脉,悬纸书法打破了传统书写的空间束缚,以“悬空作书”的奇巧技艺,展现着笔墨与力量、平衡与掌控的极致融合。本次展览聚焦许志洲及其传承的悬纸书法非遗技艺,让我们在一张张悬空而就的作品中,感受笔尖与空气的对话,触摸传统书法在创新中的生命力。
破界——悬纸书法的独特基因
悬纸书法的诞生,是对传统书法空间形态的突破,其背后藏着对书写规律的深刻重构。
技艺的颠覆性:传统书法以案台为基,纸张平铺固定,书写时可依托桌面稳定运笔;而悬纸书法将宣纸悬空(或仅以边角轻固定),纸张随运笔力度、气流浮动,书写者需在克服纸张晃动的同时,精准控制笔锋、墨量与力道,稍有不慎便前功尽弃。
许志洲的探索之路:许志洲深耕悬纸书法数十年,在继承前人零星尝试的基础上,总结出“悬、稳、活、变”四字要诀:“悬”是基础,考验对纸张张力的把握;“稳”是核心,需练就手臂、手腕在悬空状态下的稳定控制力;“活”指顺应纸张浮动,化晃动为自然韵律;“变”则是根据纸张动态调整笔法,让墨色晕染更具层次感。
- 艺术表达的拓展:悬空书写让笔墨少了案台的束缚,线条更显洒脱劲健,墨色因纸张晃动产生的自然飞白、晕散,形成了传统书法难以复制的灵动气韵。作品中既有“力透纸背”的刚劲,又有“飘若浮云”的轻盈,展现出刚柔并济的独特美学。
砺功——十年磨一剑的匠心
悬纸书法的每一笔,都是功夫的沉淀,背后是常人难以想象的坚持与锤炼。
- 基础功的千锤百炼:许志洲常说“悬空书写,根在传统”。他早年苦练楷书、行草,打下扎实的笔法功底,再将传统技法迁移到悬空场景中。为练“稳”,他曾每日悬腕空写数小时,直至手臂能在悬空时稳如磐石;为控“墨”,他反复试验不同浓度的墨汁、不同吸墨度的纸张在悬空状态下的表现,记录下数百种墨色变化规律。
- 工具与环境的适l配:悬纸书法对工具极为挑剔,毛笔的硬度、纸张的厚度、墨汁的黏稠度,甚至书写时的风速、湿度,都会影响效果。许志洲根据多年经验,定制适合悬空书写的毛笔(笔锋更挺括,便于发力),并摸索出不同季节、不同场地的书写技巧,让技艺在各种环境下都能稳定呈现。
- 风险中的艺术:悬空书写容错率极低,一张作品往往需一气呵成,中途若纸张晃动失控、墨色偏差,便需从头再来。许志洲的许多代表作,都是在数十次甚至上百次尝试后才完成,这种“与不确定性博弈”的过程,让作品更添一层“独一无二”的珍贵。
传薪——让悬纸书法走进当下
作为非遗传承人,许志洲不仅坚守技艺,更致力于让这门独特的书法艺术被更多人了解与传承。
- 传承的坚守:他打破“技艺秘传”的传统,开设工作室广收门徒,系统传授悬纸书法的基础理论与实操技巧,要求弟子“先通传统,再学悬空”,避免技艺沦为单纯的“炫技”。多年来,已有数十位弟子掌握核心技艺,成为悬纸书法的新一代传人。
- 创新与融合:许志洲尝试将悬纸书法与现代场景结合,如为大型场馆创作巨幅悬空作品,展现书法的震撼力;将作品元素融入文创设计,让悬纸书法的独特线条走进日常生活。他还通过短视频记录创作过程,让更多人直观感受“悬空落笔”的奇妙,让非遗技艺在数字时代焕发新活力。
悬空的是纸张,落地的是传承
许志洲的悬纸书法,悬的是纸张,考验的是心劲,传承的是书法艺术不断突破自我的精神。它告诉我们,传统并非一成不变的教条,而是在创新中生长的生命力。愿本次展览能让你领略悬纸书法的奇绝,更能感受到一位非遗传承人对笔墨的执着——那悬空的纸张上,写满的不仅是字,更是对文化传承的赤诚。
许志洲先生简介:中国现代诗书画名家协会主席,中国齐白石书画院名誉院长,中国草书专家委员会副主任,文化部十杰书法家之一,中国国匠文化产业集团特聘艺术家,东方学院特聘专家,北京民俗协会书画院院长。先后在全国各地举办书画专展。出版诗,书,画集多部。多次荣获全国书画展金奖,银奖。
2019年荣获中国文化国际集邮国画创作年度殊荣奖并评为全国书画艺术创作领军人物。
2023年懸紙書法榮獲全国首批非遺文化藝朮。
2O25年榮獲全国第三屆文学藝朮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