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皮上莫名长出白色绒毛,厨房角落突然多出黑色斑块……随着“七下八上”雨季到来,喜欢阴暗、潮湿、温暖环境的霉菌悄然滋生。这时,免疫力低下的人群尤其要注意预防一类特殊的霉菌感染疾病——毛霉菌病。
与普通霉菌不同,毛霉菌的致病性极强,一旦侵入人体深部,就会以“侵袭性感染”的方式破坏人体组织,危害极大,病死率极高,堪称霉菌中的“破坏之王”。
谈“毛”色变
肺毛霉菌病一直是临床上非常棘手的难题,在业内甚至有“谈毛色变”的说法,病情凶险,常有诊断困难、进展迅速等特点。毛霉菌病感染的初期症状多为咳嗽、发热、咳痰等,这与细菌性肺炎、病毒性感冒相似,难以通过症状直接区分。同时,由于发病率相对较低,部分临床医生对其了解不足,容易误诊或漏诊。此外,毛霉菌在实验室中培养阳性率低,往往需要结合CT等影像学检查、组织病理学分析甚至分子检测才能确诊。症状不典型、认知度低、检测难度大使得毛霉菌病的诊断堪称“医学难题”。
而除了诊断困难,毛霉菌病的可怕之处还在于其“侵袭性”——它会疯狂破坏人体组织,且扩散速度快。毛霉菌感染最常见的发生部位是肺部,引发真菌性肺炎,出现发热、咳嗽、咳血、胸痛等症状;它还可能侵犯鼻窦、颅底、颌面部,甚至累及心脏、骨骼等。未经治疗的毛霉菌感染病死率极高,甚至可高达100%;即使经过治疗,病死率仍可达30%-40%,严重时甚至超过80%。毛霉菌病的治疗需要“猛药”加“手术”,且需争分夺秒。药物方面,首选强效抗真菌药物,但这类药物副作用较大,可能影响肝肾功能,最好应用其脂质体,且需严格遵医嘱使用。手术方面,一旦确诊,需尽快通过手术切除感染病灶,避免真菌进一步扩散。总之,毛霉菌病虽不常见,但危害极大。了解它的风险、做好预防、及时就医,是应对这种“致命真菌”的关键。其预防的核心是减少毛霉菌接触和降低感染风险及提高人体免疫力。
首先,要保持家居通风干燥,定期清洁卫生间、厨房等潮湿区域,避免食物腐烂。避免进入阴暗潮湿的房间,如漏水的地下室。发潮发霉的地方可以应用含氯的消毒剂进行清洁消毒。
其次,免疫力低下者需要规律作息、均衡饮食,增强免疫力;糖尿病患者需注意严格控制血糖,避免高糖环境滋生毛霉菌;免疫抑制宿主要尽量减少导致免疫功能下降的各种相关因素。另外,即使健康人群也需要避免着凉、做好防护,预防感冒、新冠肺炎和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以防免疫力下降导致继发真菌感染。
责任编辑(王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