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的某个午后
文/褚向平(河北)
我不知道 这是不是
一个心神荡漾的午后
八月 拥着浅秋
我只愿听你亲自说出
感同身受 想和谁走进黄昏
看尽玫瑰与苍野相衬
相信今晚的月色幽幽
在我上好诗句里
能同你分享烟柳
多好的光阴 即使匆匆
不缺清风配酒
也不乏过客频频回眸
爱本是初心 糊涂还是认真
没有理由不让谁走
没有理由不让谁留守
当天际的云朵倏然停下
更像一叶扁舟
我希望的岸边放过了
那些苦涩石头
流水对落花会异常温柔
而经年的惆怅 或许
正是我的虚构
褚向平的《八月的某个午后》以轻盈的笔触勾勒出一段裹挟着怅惘与释然的心境,在季节交替的间隙里,写尽了对情感与光阴的细腻体悟。
季节与心境的互文是这首诗的巧妙之处。“八月 拥着浅秋”,既点明了时间的暧昧性——夏末秋初的过渡感,也暗合了内心的状态:不是盛夏的炽热浓烈,也非深秋的萧瑟笃定,而是一种介于悸动与沉静之间的“心神荡漾”。这种模糊感恰是情感本真的模样,如同“不知道”是否心神荡漾的自问,道尽了面对情愫时的犹豫与不确定。
诗中反复出现的“分享”与“取舍”,构成了情感的核心张力。“想和谁走进黄昏/看尽玫瑰与苍野相衬”,浪漫的憧憬里藏着对陪伴的渴望;而“没有理由不让谁走/没有理由不让谁留守”,则是对关系流动性的坦然接纳。这种“留与走”的释然,让“爱本是初心”的纯粹得以留存,无关“糊涂还是认真”,只关乎对情感本身的尊重。
意象的选择更添韵味。“月色幽幽”“烟柳”“清风配酒”,织就了一幅温柔的光阴画卷,让“匆匆”的时光也显得有了温度;而“云朵倏然停下/更像一叶扁舟”,将无形的思绪具象化,漂泊感中透着对归宿的期待。结尾“经年的惆怅 或许/正是我的虚构”,以一句轻巧的自我消解收束,仿佛把过往的沉重轻轻放下,留下一种与自己和解的淡然——原来那些耿耿于怀,或许只是内心过度的描摹。
整首诗没有激烈的情绪起伏,却在浅淡的笔触里,藏着对人情世故的通透。就像那个八月午后的风,带着夏末的余温与初秋的微凉,拂过心头时,既有涟漪,也有平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