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秋叶里的回声
作者:高金秀

秋阳把晾衣绳晒得软软的,母亲的蓝布衫在风里晃,衣角扫过竹竿,发出"沙沙"的响,像她总在耳边说的那些话。我蹲在银杏树下捡叶子,金黄的扇形铺满地面,一片叶子打着旋儿落进掌心,脉络像极了那年深秋,她送我去车站时,围巾上织错的那几针。
风里飘着桂花的甜,混着炒栗子的香,街角的糖炒栗子摊又支起来了。摊主用铁铲翻动着黑砂,栗子在里面"噼啪"跳,热气裹着焦香漫过来——忽然就想起母亲的手,总在灶台前翻搅着什么。她做的栗子焖鸡,栗子要选圆滚滚的,鸡要剁得块头匀,酱油少了不行,冰糖多了也不行,盛在粗瓷碗里,油亮亮的,能映出她额角的汗。那天也是这样的秋,她一边给我盛饭,一边说"多吃两块,路上抗饿",我没留意她咳嗽得厉害,更没料到那是最后一次吃她做的菜。

落叶堆得厚了,踩上去"咯吱"响,像父亲老式座钟里的齿轮。他总爱在秋天修那座钟,戴着老花镜,镊子捏着细小的零件,一边晃悠着上弦,一边念叨"日子要像钟摆,准当"。我趴在桌边看,他就把铜制的钟摆递给我,"拿着,沉甸甸的才叫日子"。后来他病了,躺坐在藤椅上,目光总跟着钟摆晃,我给他读报,读到秋粮丰收,他就用手指敲敲扶手,一下是"好",两下是"该囤点",声音轻得像落叶擦过地面,可我听得懂。
如今他们都成了天上的星,秋风吹过窗棂时,总觉得有谁在耳边絮叨。晾衣绳上的衬衫被吹得鼓鼓的,像母亲站在那里,手里捏着没拧干的毛巾;座钟还在走,"滴答"声里,仿佛父亲正弯腰调试指针。楼下的孩子举着糖画跑过,笑声脆得像玻璃珠,恍惚间就看见母亲牵着年幼的我,站在糖画摊前,一边掏钱包一边说"慢点吃,别烫着"。
暮色漫进窗户时,我把捡来的银杏叶夹进书里。叶脉在灯光下看得清,像一条条走不完的路,路的那头,母亲正往灶里添柴,父亲坐在门槛上,手里转着那枚铜钟摆,夕阳把他们的影子拉得很长,像两个等待的拥抱。秋天的风还在吹,带着所有没说出口的惦念,轻轻落在书页上,成了不会褪色的褶皱。

【作者简介】高金秀,女,大专,小学一教师,爱好广泛,书法,书画,跳舞,唱歌,写作,发表论文三四十篇一等奖,在教学方面,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书法,书画,多次获得国家级优秀奖,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教育中去。

微信公众号平台《江南诗画艺术院》创建于2016年1月31日,《桃花艺苑》创建于2016年4月20日,《红月亮诗画艺术社》创建于2016年6月21日,《晓犁文化传媒》创建于2017年6月21日。今日头条《红月亮诗画艺苑》头条号创办于2018年6月18日(1月9日注册),百度《桃花艺苑》创办于2020年4月3日,都市头条《晓犁文化传媒》头条号创办于2020年10月5日。以文交友,文学之旅与您同行,美文美声与您共赏。
——总编:余禄珍(真真)
投稿邮箱:975310694@qq.com
投稿必须原创,凡参与投稿均为自愿形式,只做推广,文责自负,无稿酬。
(配图来源于网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