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9年3月,长清县成立了大峰山武装工作团(也称﹣﹣五师武装工作团),罗荣桓政委任命张耀南为工作团团长,石中白为政治部主任,主要活动在黄河西一带。为了建立武装,张耀南同志跑到平原纵队袁中贤司令员那里要来了几支枪,再加原有的枪支,组织起一支20多人、十八九支枪的小队伍。经过武装工作团的活动,很快在长清八区、肥城九区几十个村子组织起群众团体和人民抗日自卫队进行政治、军事训练,群众情绪非常高涨。有一天,工作团驻在崔家桥,得悉黄河东孝里石岗据点的敌人要来"扫荡",张耀南同志等决定争取主动,进行伏击。因地势有利,又有群众自卫队配合,经过激烈战斗,毙日军三名,缴枪数支,弹药一批,敌遗弃日本小队长尸体一具,其余狼狈逃窜,我方无一伤亡。这一胜利,大大鼓舞了军民的斗志。相隔几天,齐河二区的群众送来情报说,齐河城里的鬼子要到焦家庙伪据点去,要求我们消灭它。张耀南同志亲自带领工作团前往埋伏,结果鬼子未来,遂马上改变计划,乘敌人不备,突然袭击了焦家庙据点、缴获步枪20余支,战马一匹。张耀南同志骑着战马率领部队浩浩荡荡地回到驻地。从此武装工作团声威大震,得到各界人士的拥护和支持,地主孟广达把自己的12支步枪献给了武装工作团。
工作团也很快由二十几人发展到百余人,七八十支枪。同年5月,工作团整编为长清县独立营,张耀南任营长,刘子仁任副营长,张有壬任教导员。一九三八年间,为了进一步发动群众,中共长清县委决定成立长清县抗日动员委员会,由张耀南负责,派共产党员石中白、吴力践协助。经过一段时间的筹备,召开了成立大会,选举张耀南为主任。各区也相继建立了动委会,这一组织对发动群众参加抗日,筹备粮草弹药支援部队,以及为后来建立抗日民主政权等,都起了极为重要的作用。1939年1月,经吴力践、孟可铭介绍,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同年3月,115师部任命他为“大峰山武装工作团"团长。七七事变后,国民党长清县政府消极抗日,压制各阶层人民的抗日救亡活动。日军侵占德州,国民党长清县长李起元离职而去,济南沦陷时,县政府院内已人尽房空。
1938年上半年,由于日军长驱南侵,无更多兵力顾及后方,长清县的局势稍呈缓和,国民党山东省政府又委原国民党长清县政府秘书李长依为县长。李长依纠集部分国民党县政府旧吏官员及逃兵、土匪在长清县十区潘店组成县政府。李长依等人不抗日,却到处搜刮民财,欺压乡民,为非作歹,引起各区群众切齿痛恨。
1938年10月,日军攻占武汉后,加紧了对华北地区的控制和"扫荡",全县军民进行了轰轰烈烈的抗日运动,特别是击退国民党专员郁仁智对大峰山区的进攻后,各阶层人民进一步认清了国民党"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本质,迫切要求建立一个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各阶层代表参加的县抗日民主政府。
1938年秋,中共长清县委决定成立县民众抗日动员委员会(以下称动委会),筹备工作由张耀南负责,共产党员吴力践、石中白协助。10月,县委在八区赵官镇召开大会,推举张耀南任县动委会主任,石中白为副主任,吴力践、崔健、周海舟、孟可铭等人为委员。动委会下设办公室、组织部、宣传部,石中白、张仁卿分任组织部、宣传部部长之职。县动委会帮助各区陆续成立了区动委会。县、区动委会广泛发动群众团结爱国民主人士进行抗日斗争,并在动员青壮年参军参战、筹备抗日物资、搞好后勤供应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为后来建立抗日民主政权打下了基础。
大峰山创始人之一,大峰山独立营首任政治干事李文甫(相当政委)在回忆录中写道:“在独立营的发展上,张耀南同志起了很大的作用。张耀南同志原是长清一小的校长,在长清教学多年,由于他治学严谨,待人诚恳,学生多,影响大,因而,他去做扩军工作是最有利的。张耀南同志在自卫团四大队时是大队参谋长,到了大峰山他自告奋勇去扩军。张耀南同志在长清威信确实很高,许多学生家长听说张校长要组织队伍抗日,都说:跟着张校长不会干坏事,我们放心,纷纷把子女和枪枝送来。这样,张耀南同志活动一段时间,就能带来几十个人和枪,住几天后便又走了,过一段时间,准保又能送来几十个人和枪。张耀南同志过一段就能送到部队上一批人和武器。”由此可见,张耀南同志在创建大峰山根据地上做出了巨大的特殊贡献。
(未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