鄠邑区作家协会
鄠邑区画乡诗社
石井关工委
长安诗文编辑部
鄠邑区抗战胜利80周年征文大赛入围
散文作品选登(二)
【编者按】由鄠邑区作家协会、鄠邑区画乡诗社、石井关工委、长安诗文编辑部联合举办纪念中国人民抗战胜利80周年为主题的征文大赛入围散文优秀作品第二辑。
本期刊登作者:邵杏妮、每小平
三、让记忆的风吹亮未来每一个黎明
——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
文/邵杏妮
八十年前的今天,风从卢沟桥吹来,却带着胜利的消息,在重庆、延安、南京、昆明的上空化作千万只白鸽,把14年的山河血火,吹成了举国欢庆的满天礼花。
八十年后的今天,我沿长江而行。江水澄澈,倒映高楼,也倒映出当年炮火映红的浪尖。芦苇轻摇,像老兵白发,像少女辫子,更像一支支不肯熄灭的火把。它们在风中告诉我:胜利不是终点,是接力;不是句号,是长长的破折号,指向现在每一天清晨的太阳。
沿着历史的足迹,我来到一座小镇。街角的梧桐树下,老人摇着蒲扇,向下一代讲“飞机炸不垮的课堂”;超市的玻璃门上,贴着年轻店员写的“今日特价,和平无价”的标签。当历史的硝烟与今天的烟火在巷口相遇,只轻轻一碰,竟开出满墙的凌霄花,火一样攀上屋脊,像八十年前那群少年滚烫的心。我抚摸那一面斑驳的墙,砖缝里嵌着弹片。它如今被阳光晒得暖烘烘,仿佛在说:疼痛可以结痂,但记忆不能风化。墙根的小草绿得耀眼,根须扎进岁月的裂缝,像当年扎进敌后青纱帐的游击队,无声却把大地紧紧的拥抱。
夜里,城市亮起灯。霓虹在高空绘就金色的诗行,无人机排成“80”的图案,像给星空递上一封家书。我仰头,忽然听见黄河大合唱从云端倾泻,仿佛听见台儿庄的号角穿过霓虹,听见平型关的马蹄踏碎夜色的寂静。声音层层叠叠,把八十年的光阴揉成一声呼喊:山河已无恙,吾辈当自强!是的,自强。不是重披铠甲,而是把铠甲熔成犁铧;不是点燃烽火,而是让烽火化作灯火。今天的我们,在实验室点亮量子,在稻田培育金黄,在课堂朗读“少年中国说”。每一次笔尖划过纸面,每一次键盘敲出回撤,都是向那段血与火的长歌交出的续篇。
朋友,当你明天推开窗,看见孩子在斑马线跳跃,看见快递小哥的电动车掠过晨光,请记得——这平凡的每一秒,都是八十年前无数先辈用一生换来的奇迹。让我们把奇迹捧在掌心,像捧一汪清水,让它照见我们的脸,也照见我们肩上的风。
八十年,弹指一挥;八十年,换了人间。风还在吹,从过去吹向未来,从战场吹向课堂,从硝烟吹向稻香。我们站在风里,接过那支燃烧的芦苇,高举过头顶,让它成为新的火把,照亮下一个八十年,也照亮子孙后代的每一个黎明。
愿和平如稻浪,年年起伏;愿记忆如江水,岁岁清澈;愿我们如凌霄花,永远向上,永远热烈,永远向着太阳——那是八十年前照彻硝烟的同一轮太阳,也是此刻我们胸膛里跳动的那颗滚烫的心。
四、三秦儿女多英勇 抗日战场立战功
文/每小平 (长安区)
80年前的硝烟虽已散去,但那些被战火灼烧的惨状和民族伤害我从未忘记。今年是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特写此文纪念为抗日战争做出巨大贡献和牺牲的三秦儿女(包括阵亡我的舅舅)的敬仰追思、以示缅怀之情。
抗日烽火影未灭,三秦壮歌魂犹存。
日寇侵华烧杀抢,陕西楞娃上战场!
1937年7月7日,日军发动卢沟桥事变,悍然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从卢沟桥事变肇始,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烽火燃起,山河破碎。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时候,全体中华儿女、冒着日军的炮火共赴国难,母亲送儿、妻送夫打日寇,男女老少齐动员齐参战,凝聚起磅礴的抗日力量!
热血铸就,三秦英雄。当抗日战争的硝烟弥漫中华大地,抗战后方的陕西楞娃为了国家和民族生死存亡,也赶赴抗日前线,是抗战的一支主力军。同日本鬼子浴血奋战,不怕牺牲、顽强拼搏,被称为“中条山铁柱”。即使战斗到最后没有枪弹,被逼上绝路、齐刷刷跪在悬崖上向着秦地故乡跪拜后,800勇士就冒死跳入奔腾不息的黄河,也绝不当俘虏!八百壮士纵崖死,万千日寇丧魂还。黄河泣血祭英烈,中条雄浑铸丰碑!八百壮士活着是中华民族的英雄!
烽火岁月,抗日救国。在历时三年的中条山保卫战中,有2万三秦勇士用血肉之躯在黄河岸边筑起了一道保卫家乡的钢铁防线。先后粉碎日军11次扫荡,牵制日军3个师团,毙伤日军2万多人。三秦壮士以血肉之躯,抗御了日军的西进阴谋。数万名三秦壮士用生命将日军阻挡于中条山,使日军没能进入陕西!
西安兵谏惊世界,抗日历史大转变。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二位将军发动“西安事変”,以“兵谏”方式逼迫蒋介石停止内战,联共抗日。这场震惊中外的事件,最终促成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创造了条件,成为扭转中国抗战命运的关鍵节点。西安事変前后,杜斌丞、杨明轩等陕西文化教育界知名人士领导成立了“西北各界抗日救国联合会”等抗日民主团体;坚持抗战,反对内战。
赳赳老秦,共赴国难。1939年至1941年,中条山战役爆发,三秦壮士东渡黄河参战,艰苦卓绝的抗战前线,由千万鲜血和生命铸就的高大历史坐标,永远竖立在人们的心中。三秦将士以“血肉磨坊”的牺牲精神,在中条山与日寇拚死殊杀,牵制了日军西进的步伐,为陕西大后方筑起了战略屏障。而大后方也在西安市设立了多处伤兵医院,市民自发组织担架队、运输队支援前线,形成“前方打仗、后方支前”的全民共同抗战格局。农民则踴跃参军、将粮棉油等物资送往前方。
1938年——1945年中国军队在潼关阻击了日军一系列战役,孙蔚如、赵寿山曾统领3万三秦子弟,歼灭日军2万余人,阻挡了日军妄想进犯陕西的野心。
陕西抗日名将关麟征、孙蔚如、杜聿明、胡琏、张灵甫、张耀明、刘玉章、杨虎城、王劲哉、李达、李润民、杨生荣、高桂滋、赵寿山、魏炳文、孔从洲、仵德厚等将军分赴各个抗日战场带领将士同日军进行艰苦卓绝的作战……
在有记录1500名抗日烈士中,原长安县就有阵亡将士近百人,还有陕南、关中、陕北等30余个县牺牲的千万烈士们。听母亲讲:舅舅当年被强拉状丁,随部队上了抗日战场后生死不明,至今杳无音信。原以为随部队去了台湾,两岸三通后也没有舅舅的音信。思亲悲伤泪,亲情大于天!为此,昼夜想念舅舅的母亲还痛哭过好多次,流出了无限思亲的泪水。中条山铸就铁血忠魂:中条山花热血染,抗日将士耀河山;陕西抗日卓功显,英烈伟名永世传!
1945年9月3日,中国人民经过14年浴血奋战,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9月3日作为抗战胜利纪念日,中国人民将永远铭记在心,世代不忘。
我们要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传承抗战血脉,崇尚英烈、不忘为抗战胜利牺牲的千万英烈。重温历史经典,发扬伟大的抗战精神,让我们携起手来,传承先辈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中国梦而不懈努力奋斗。
以史为鉴,勿忘国耻;开创未来,圆梦中华。
抗日将士英名存,民族团结凝国魂!
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诗歌、散文大赛征稿
由鄠邑区作家协会、鄠邑区画乡诗社、石井关工委、长安诗文编辑部联合举办纪念中国人民抗战胜利80周年为主题的诗歌、散文创作大赛征集活动即日征稿。根据征集情况组织评选优秀作品若干(颁发证书、奖品),并在都市头条、今日头条《长安诗文》公众号上展示,并向相关媒体推荐。具体要求如下:
一,面向区内外作者,内容紧扣主题,诗歌行数不超过20行,散文不超过1000字。每人限投一篇(首)。须原创首发。
二,截稿时间为8月29日
三,联系人:王占奇、王连生、耿朝晖、白卫民
投稿邮箱:313242601@qq.com
鄠邑区作家协会
鄠邑区画乡诗社
石井街道关工委
长安诗文编辑部
2025年8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