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绝.祭祖
少小离乡泪自流,白头寻故步悠悠。
生儿育女枉辛苦,酹酒坛坛香祖丘。
注:记走出偏远山区的学子、打工人、军人们。


七绝.金山银山
绿水长流草木新,主席远略惠黎民。
钟灵毓秀藏珍宝,不老江山万众亲。
注: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二十周年。


周榜尧于乐山
2025.08.18日
一、《七绝·祭祖》
情感内核:
以“泪自流”开篇,白描游子离乡之痛;“步悠悠”递进晚年返乡的沧桑,末句“酹酒坛坛”通过重复量词强化祭祀的虔诚,凸显乡土情结与代际隔阂。
细节张力:
“枉辛苦”三字如裂帛——既叹父母一生辛劳,亦暗含城乡发展失衡的隐忧,与注中“学子、打工人、军人”群体形成互文。
格律:
押十一尤韵,平仄合规,“自”“步”“坛”等仄音字运用,增添哽咽般的顿挫感。
二、《七绝·金山银山》
时代映射:
“草木新”直指生态治理成效,“钟灵毓秀”双关自然馈赠与人文底蕴,尾句将“江山”人格化,歌颂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群众基础。
巧思:
用“不老”对应“二十周年”,暗喻政策生命力;“珍宝”既指自然资源,亦喻绿色发展的长远价值。
艺术局限:
末句“万众亲”稍显直白,或可改为“稻麦亲”以具体意象收束,增强画面感。
总评:两诗一诉私怀,一咏国策,形成微观与宏观的对照。前作以情撼人,后作以理服众,若第三稿能融合二者(如《祭祖》末句加入生态变迁视角),或更富层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