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者按:早在2015年,国务院就把乡村志编修列入国家规划。2018年9月,党中央、国务院印发的《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明确提出 “鼓励乡村史志修编”。山东省诸城市百尺河镇台见新,十年来,跑遍了全镇79个行政村,进村入户访问知情人,查阅家谱等资料,并反复核实,为各村写出了村志概要。从今天起,本“乡村记忆”专栏将陆续发布台见新先生的几篇村志概要,供对乡村文化有兴趣者参考借鉴。
台见新

百尺河村
诸城市东北乡距市区十八公里处有一个美丽的村庄——百尺河村,现在是百尺河镇政府所在地,分为百尺河村和西百尺河村两个行政单位,全村一千余户,三千多人口,加上厂矿企业、外来务工人员,常住人口近万人。
百尺河村历史悠久,源远流长,至今已有二千多年的历史了,是诸城境内最古老的村庄之一。这里不仅依山傍水,土地肥沃,山清水秀,风景如画,而且文化底蕴十分深厚,是诸城市最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村镇之一。该村北依闻名海内外的“东方药都”白龙山,紧傍声名显赫的古密水(百尺河),平日公路从村东经过,下海路从村西穿插,新沂铁路从村后通过,交通十分便利。
百尺河村,原名百尺河庄,村名是以河名命名的。百尺河,古称密水,因水深百尺而得名,自古以来其历史地位十分显赫。清《乾隆县志》载:“密水,即百尺水,有二源……东源出五弩山……经公孙定国寺前与西源合。自此北流……径百尺河北村(以水名也)。《水经注》俗谓之百尺水,古人皆以堨溉田数十顷,今其堰不可考矣。”据《今县释名》载《水经注》应劭曰:“高密县有密水,故有高密之名。密水入潍,潍水兼密通称……盖其源言之谓之高。”可见密水自古以来就因上源河深水高之特点而闻名。这里一直广为流传着“九十九尺淹了城日城,一百尺淹不了百尺河庄”的故事,以及有关“神牛”的传说,形成了沿河两岸过春节不迎财神迎神牛的古老民俗。
西百尺河村于明成化八年(1472年)由窦氏所立,当时俗称“西沟”,清嘉庆年间改称西庄。1958年百尺河成立胜利人民公社,不久改称百尺河人民公社,与百尺河合并为一个生产大队。上世纪八十年代撤队,该村又分离出去成为独立核算的行政村。因为两个村连在一起,分不清彼此,人们习惯上都称呼百尺河村。
原来的百尺河村规模不大,以村圣阳路(原粮管所街)为中心,东西长六百多米,南北宽五百米左右,村东西南三面建有高大的围墙,北面则以河堤为天然屏障,村内开有东南西三个大门。这里最早的人家是山东坐地王姓,世称“王家店”,明初冯姓、朱姓迁来,以后,庄姓由莒县大店迁来、魏姓由行寺迁来,钟姓由小仁和迁来,后来,张姓、胡姓、徐姓、孙姓、赵姓、肖姓、刘姓、谢姓、殷姓、任姓、台姓、窦姓等纷纷迁来,形成了诸城东北乡最大的一个村落,其中,庄姓成为村里大姓,清代以后形成了庄家胡同和南北两座庄氏祠堂。
百尺河村其地形中间高两边低,远远望去就像一只展翅欲飞的凤凰,因此又称为凤凰地。后来有一南方蛮子十分嫉妒,于是就暗中使坏,指点善良的百尺河人们在凤凰翅膀上东边建一座观音庙,又称为“倒坐观音庙”,西边建两座庄氏祠堂、后面尾巴上也建一座三官庙,结果凤凰被多座庙宇压住了,怎么也飞不起来了。
主要景观。三官庙,座落在村后河岸边,三间黑布瓦大殿,里面供着天官、地官、水官。观音庙,村东有一座寺庙,里面供奉着观音菩萨,不过这里供奉的观音菩萨是倒坐着,称为“倒坐观音”,旁边大书着“问观音何以倒坐,劝世人不肯回头”。六孔桥,在村西北河上,相传为明代王边郎王化贞修建的。王化贞祖籍白龙山脚下王家大村,后迁去城南高乐埠,明代进士,官至戍边郎,后来,丢官回到白龙山下悬壶济世,修建了六孔桥。炮楼,1938年日本鬼子入侵中国,为了护路,在百尺河南岸(现在百尺河中桥南端路西修建九层炮楼一座。荷花湾,在村西边,水与百尺河相通,入夏满湾荷叶碧绿,荷花盛开,美艳可爱。拦河闸,1968年在村东北刘家村前,修建了拦河闸蓄水,十几个闸门,经常开着最北边一个,通过水力发电用来推磨。百尺河影剧院,七十年代修建,在现在烟站西侧,南北建筑,规模宏大,能容纳千人,北门上书隶书大字“百尺河影剧院”。
晚清时期,百尺河村西曾经有一处巨大的冯家茔,相传,有外地人担着一担韭菜来赶集,由于起得早,天没有亮,就见人来人往,熙熙攘攘,以为集市早开张了,便放下挑担,进行交易,一会儿韭菜被人抢购一空,正自得意之时,天亮了,定睛一看,这哪里集市,四处是一片坟墓,每个坟头前都放着一捆韭菜,不由得十分诧异!虽然该坟墓一九五八年已经扒平改为良田,这个阴人赶集的传说便流传开来了。
解放前百尺河村村民始终以农耕为主,村民一直过着“日出而耕,日息而作”的农家生活,大多百姓成为巴山王氏地主和逄戈庄刘氏地主的佃户。
这里逢四、九为百尺河集市,每年的农历十月十四日则是著名的百尺河山会。百尺河山会源于白龙山药会,民国时期《诸城乡土志》记载:“民国二十六年以前,每年古历的二月一日,十月十五日逢会,持续三五日,山会之日。药商云集山上,市声鼎沸,人流如织,药材交易十分繁盛。”这一记载,充分证实了“白龙山药会”确实规模宏大,生意火爆,盛况空前。一九三八年日本侵略中国,正月初三有一支从威海登陆的鬼子,侵入百尺河村,鬼子霸占了白龙山,山上常年驻鬼子一个小队,汉奸一个大队,鬼子汉奸不准人们上山赶会,白龙山药会只好挪到山下百尺河村后河滩上举行,从那时起就形成了百尺河山会。百尺河山会一般要连续赶山三天,场面盛大火爆,前来参加山会的不仅有当地百姓,还有省内外众多的的商家都争着前来交易,棋盘大街挤满了赶会的人们,多达万人。市面上各种货物琳琅满目,参会的三教九流,七匠八作,应有尽有,仅牲口市就挤满了整个河滩。
百尺河村的历史沿革,一直属诸城市管辖,明代属市苗乡,清初期属诸城县百尺河练,1929年以后属诸城县第七区白龙乡。1945年属诸城县埠头区。1958年2月撤埠头区,又设立百尺河乡。1958年9月,百尺河、仁和两乡合并为胜利人民公社,1959年更名为百尺河人民公社,1984年4月又分为百尺河镇和大仁和乡。1989年4月,撤销大仁和乡,并入百尺河镇。至此百尺河成为诸城东北乡政治、经济、文化的活动中心。
百尺河村以传统农业为主,清代引进铸造业,开始只能浇铸铁锅、犁、铲等农家用具,解放后成立了百尺河工业部,铸造业才初具规模。改革开放以来,百尺河镇政府高瞻远瞩,在河南岸规划建设了精密铸锻产业园,以精密铸锻产业为主,食品、包装、针织服装等产业为补充,目前园区建成区已达2200亩,基础设施配套齐全,吸引了企业聚集。园区新增投资3亿元项目1个,过亿元项目2个,5000万元项目3个,3000万元项目2个,园区企业达到32家,其中精密铸锻产业企业19家,产业集群效应进一步凸显,成为百尺河镇的经济支柱产业。如今闻名全国的中型企业有:石龙阀门有限公司,多种经营服务公司,三维管件有限公司,龙兴汽修厂,圣阳机械有限公司,科翔股份有限公司等,百尺河被誉为“铸造之乡”。
百尺河不仅经济发展,而且文化底蕴深厚。明清时期,形成了闻名海内外“白龙山药会”,每年的二月初一,十月十五为药会日,每次交易五天左右,成了江北最大的中药材集散地,形成了白龙山医药文化,百尺河也因此成为“医药之乡”。这里还是闻名全国的东路大鼓的发源地,著名的东路大鼓唱响了山东,走向了全国。
1953年大百尺河村率先成立了庄户剧团,主要成员有:窦忠英、徐宝全、庄夕荣、赵宝祥、赵明熙等二十多人,主要在本地演出《王定保借当》《拳打镇关西》等剧目。
百尺河村受“白龙山药会”和“白龙山文化”的浸润,自古以来就非常重视教育,古代设有私塾,培养了大批的学子,其中“讼师”庄百明,此人足智多谋,为乡邻仗义执言,多打抱不平,县太爷对他都礼让三分。庄执范,清末民初他出任高密县最后一位县令,解放后弃官从文,成为大众日报社高级编辑。
解放后百尺河教育迎来了历史发展机遇,率先成立了百尺河小学,1958年又筹建红专大学,党委成员黄存福担任校长,台实功,管丛林等人任教员,举办两期后停办,共招收学员一百多人。一九五八年在百尺河北岸建诸城第八中学(初中部),一九七零年扩建为百尺河中学(高中部),学校不仅为国家建设输送了大量的优秀人才,而且为本地建设培养了大批骨干人才。其中,胡学义,曾经担任大庆油田的党委书记;高振全,担任济南炮兵原研究所副所长,大校军衔;肖振堂,军人,由上海调东北某军政大学教授;庄锡俊曾任北京物资部部长。民营企业家庄方金创建“金祥有限公司”年利润过亿元,富了不忘乡里,投资四百多万元为百尺河村新建了“百尺河幼儿园”教学楼及其综合配套设施。“篆刻大师”谢金华凭着五十多年精湛的篆刻技艺,以及深厚的篆字书法,2018年秋,登上了“中国青岛海洋大学”的讲堂 ,被“海大”聘为“客座教授”。王冰,山东师范大学音乐系研究生,嗓音甜美,歌声动人,不仅在全国各地参赛演出,而且分别在他的母校诸城一中、山东师范大学都举办个人演唱会,深受专家和大众的好评。
百尺河镇境内地处山东半岛的东南部,受东西向二十里夼——百尺河断裂控制的断块凸起地带,历史上曾经多次出现震感。其中,清康熙七年(1669年)六月十七日,高密发生大地震,声如雷鸣,火光四射,城垛崩塌,多处房屋倒塌,本地有强烈震感,境内有房屋倒塌。1965年3月22日,河北邢台地区发生七点二级地震,波及境内地动人有震感,没有房屋倒塌。1976年7月28日,唐山发生七点八级大地震,波及境内,有强烈震感,没有灾害。
现在百尺河村更是人才辈出,大学生数以百计,他们奋战在祖国各地不同岗位上,为了实现祖国两个一百年的远大目标而努力工作着。其中,邵凯峰,大学毕业,在农业部工作。
现在百尺河有百尺河中心幼儿园、百尺河中心小学、百尺河中心初中、诸城市社区教育学院各一处。
百尺河村人才辈出,特别是1977年恢复高考以来,大学生数以百计,他们奋战在祖国各地不同岗位上,为了实现祖国两个一百年的远大目标而努力工作着。
现在,河北岸不仅建起了“密水湿地文化公园”、“白龙山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百尺河中心小学,百尺河初级中心学校,百尺河敬老院,而且百尺河镇政府与北京融泽股份管理有限公司联合开发白龙山,已经启动了“白龙山开发仪式”,随着白龙山的不断深入开发,恢复“白龙山药会”,重塑“东方药都”指日可待,这更给百尺河增添了无穷的魅力,不久的将来古老的百尺河必将大放异彩。
如今古老的百尺河村这只昔日的金凤凰,在滚滚的改革大潮中,终于展开双翼,腾飞翱翔,成为诸城东北乡最耀眼的一颗明珠!
台见新,男,字政舜,号龙溪居士,笔名入云龙,生于1960年6月,诸城市百尺河镇人。著名民俗学者、非遗项目诸城“东路大鼓”代表性传承人之一。
2006 年开始文学创作,先后在各种报刊发表文章40多篇。台见新主要从事东路大鼓研究和东路大鼓词的民间文学创作。2012 年在 “中国文学网上” 发表了《台五传奇》和《苏学士品名白龙寺》网络文学。2014 年 10 月在山东省政协主办的《联合日报》上发表了《深受人民群众喜爱的东路大鼓》,同年在北京《民间文学》杂志第八期上发表了《窦光鼐名扬江南》。2015 年在北京《民间文学》杂志第一期上发表了《龙家兄弟》,在中国文化管理协会演艺工作委员会等单位举办的 “中华颂” 第六届全国小戏小品曲艺大展活动中,创作的 “东路大鼓” 鼓词《拜大年》荣获铜奖。2020 年 5 月在上海《故事会》发表了《看走眼》。此外,2012 年 9 月在诸城市宣传部、诸城文艺界联合会举办的 “热爱诸城,宣传诸城” 征文活动中,《苏学士品茗白龙寺》获民间文学类一等奖。台见新还查阅族谱、县志、乡志等史料,找当地老人探访,拍摄古建筑与村情村貌,致力村志编纂,成果丰硕。



(本专栏编者日月星辰,男,生于1962年8月,高密市阚家镇人,曾在诸城市任职,退休干部。现任青岛西海岸新区六汪镇文学艺术联合会顾问)

位于六汪镇五道口的六汪特产经销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