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畏汉字
魏佑湖
汉字,顾名思义,就是汉民族通用的文字。是我们中华民族母体文字,我们应该好好运用,好好保护,好好传承,我们应该敬畏汉字。
仓颉造字,每一个汉字都有其深刻的意义。每一个汉字都令人敬畏,在有序的排列中会组成语言文字,这语言文字可能会产生一种强大的感应力,会带你走向高远,远离低俗,崇尚高尚;也或许引你走进沟渠,让你不得自拔走向毁灭。但汉字本身具有无穷的魅力,她是古人的智慧,也是世人上天入地的法门。没有汉字,就不会有未来,更谈不上文化自信。坚信文化自信,要从不乱用汉字开始;中华民族要复兴,就应该好好运用汉字、好好保护汉字、好好传承汉字。懂得汉字,敬畏汉字,让汉字成为世界语,这也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需要。不然,一切将是空谈。现在出现了糟蹋汉字的倾向,大型的标语,广告牌,正式的公文,媒体,电视等等,都在用谐音充斥,造成文字混乱,汉字的滥用。用汉字的同音异形,来美化口头语言,装点华丽的外涵。特别是对我们约定俗成的成语,现在处处可见成语的滥用,就连国家媒体都领头滥用,地方媒体尤甚,用谐音字充斥成语,让人无从理解,这是文化的倒退,也是对民族文化的亵渎和阉割。这样下去,会让我们的子孙不知道该用应该用的字,用谐音字,就会闹出啼笑皆非的事。古人造的每一个汉字都有其它本身的意义,来不得去臆造和亵渎。
有人总以为:我们老祖宗留下来的东西古板,教条,没有生机,不如外来的东西新鲜,开放,有活力。一味想丢弃,恨不得让外来的东西全部充斥我们的空间,这是极其有害,而无益的。我们需要外来的,更需要坚守我们自己的。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英语26个字符,在变换中形成语言,但无论怎么书写,怎么变化,也只是A是A;而我们的汉字,就有大篆、小篆、行书、隶书、魏体、楷书等等的写法,每一种写法都是一种美。比如我们悠久的中医,你放弃了,可在国外则成为了一种宝贝。再比如我们中国的传统节日,中国人喜欢过外来节,什么二月14号是情人节等等,可我们的元宵节才是真正的情人节,她有着别样的风味,真正体现爱情的真谛。欧阳修有诗云: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在元宵佳节,年轻男女借着赏花灯的机会,与意中人谈情相会,造就了无数良缘美眷,在漫天的花灯里相识相遇,是爱情最浪漫的开始。这是一种何等的浪漫和快意美好。
靠字的谐音,而滥用中华汉字,是对中华汉字的糟蹋,是自我阉割,是对华夏文明的亵渎。正像我们的历史一样,有人正说、反说、戏说、甚至胡说,搞得我们后辈不知道历史的本来面目,忘记了我们的来时路,难以找到回家的门。这样下去,我们何谈文化自信,我们何谈民族的复兴?!运用汉字也一样,这样下去,久而久之,我们的语言就会失去她原有的味道和应有的魅力;这样何谈文化自信?!没有文化自信那来的民族复兴。
有些汉字的简化,虽说是与时俱进,但也改变了她原由造字的初衷,有的改的面目全非,失去她所表达的应有的思想,这不是一种进步,是一种糟蹋。汉字是形与义的结合体,没有一种国家的语言能与我们的汉字媲美,这是我们汉字的伟大,更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伟大。我们中华民族能存活七千多年,文明得以传承五千年,这与汉字有着不可磨灭的功劳,没有汉字的传递,我们就不知道我们文明的过去,就不知道我们的祖先智慧伟大,我们就没有理由立于世界之林,就不会立于不败之地,出土的文物就就十分有力的证明了这一点。这就是中华民族区别其他民族最好的优势和底气。中华民族七千年源源不断,生生不息,五千年文明,璀璨耀目,就是因为有汉字的沿袭和传承。就如同我们的中医,在西医没有挤入中国以前,我们也发生过诸如天花,鼠疫等等的疫情,我们靠着中医,走过了一代一代,走过了一朝一朝,一直走到今天,就今天的新冠疫情,我们的中医也发挥了不可磨灭的作用,我们能够生生不息,得益于我们老祖宗的聪明智慧。丢弃了我们老祖宗的瑰宝,无论我们多么富有,那也只是一具行尸走肉,羡慕外来的东西,那只是一种华丽的外表,失去了内质的东西,就成为了空壳。如同一个庞大的人,得了心脏病一样,不堪一击。一个民族需要的是民族自豪感、自信心。不然,也会不堪一击。八国联军入侵就已经证明了这一点。没有中国共产党人号召唤起全国民众,增强民族自豪感,自信心,就不可能打败神话般的日本侵略者,也就不会有今天幸福新生活。正是因为我们有了民族自豪感,民族自信心,我们才无往而不胜。
汉字的滥用,是一种民族的漂浮,漂浮久了,就会失去站立的能力。汉字及成语的滥用,是对中华民族文明传承的一种亵渎。我们必须沉下心来,去运用好、保护好、传承好汉字。我们的民族是有情,有善,有爱,有美,有义的民族,失去了这些,就会变味。就好比一个人,失去了情,善,爱,美,义,人就成为一个不伦不类的人,也就丧失了人的应该有的文明。一个四不像的人,是任何人也不会喜欢的。
汉字,也一样。我们不能用汉字的谐音,组成文字来表达,把汉字搞得不伦不类,搞成四不像。我们应该正确使用汉字,正确表达,表情达意。我们应该好好运用,好好保护,好好传承,我们必须好好敬畏汉字。做一个敬畏母语,明白母语,运用好母语的人,做一个有尊严和价值的中国人。
魏佑湖简介:济南莱芜人,莱芜文化英才,莱芜好人。中国散文学会会员,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员,中国作家交流协会会员;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山东省散文学会会员,山东省报告文学学会会员;济南市吴伯箫研究会理事,济南市文艺评论家协会理事,济南市莱芜区散文学会常务副会长、诗词楹联协会副主席诗歌创作委员会主任,山东省写作学会莱芜写作中心副主任。文学作品在四十余家报刊杂志平台发表四百余万字,被《齐鲁文学作品展》收入,被竹庐文艺评为全省“十大散文家”,曾荣获改革开放40周年文学征文报告文学金奖,“羊祜文学奖”,“全国散文评选”一等奖,“吴伯箫全国散文”大赛散文奖、理论奖,“鲁新知”杯首届全国吕剑诗歌大赛金奖。有上百篇报告文学、散文、诗歌获省以上奖。著有文集《鱼跃鸢飞》,诗集《山音海韵》、《清柳河溪》,散文集《杖藜行歌》.《文心荷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