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绝. 登日光岩
注释
1).2025年3月2日厦门鼓浪屿一日游,登上日光岩有感抒怀。
2).日光岩:是厦门鼓浪屿的标志性景点之一,位于鼓浪屿中部偏南,是岛上的最高点,海拔92.7米。整个山体悬崖峭壁,石头嶙峋,山头顶部由两块巨大的花岗岩组成,因其顶部形似太阳而得名。日光岩不仅是鼓浪屿的制高点,也是观赏厦门全景和鼓浪屿风光的绝佳位置。日光岩顶峰,可以俯瞰整个鼓浪屿和厦门市区,视野开阔,景色壮丽,尤其是日出和日落时分,景色尤为迷人。
3).巉岩[ chán yán ] :高而险的山岩:峭壁~。~林立。亦作“ 巉巗 ”。险峻的山岩。险峻貌。
4).建木:在中国古代神话中是一种神树,被视为连接天地的桥梁。传说它位于天地中心,高耸入云,众神通过它往来于天地之间。建木象征着宇宙的秩序和人与神的沟通,反映了古人对自然和宇宙的敬畏与想象。出自《山海经》。
5).碧落:指代天空或天界,带有诗意和文学色彩。字面意思是“碧蓝的天空”,常用于形容天空的广阔与美丽。在道教文化中,“碧落”也指天界或仙境,象征着超凡脱俗的境界。
6).揽日:意思是“摘取太阳”,借喻志向远大或追求高远目标。化用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中:“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毛泽东的《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中“上九天揽月,下五洋捉鳖”。此为三关语。此借喻上青天摘取太阳之勇气与志向;又喻指日光岩,因其山头顶部由两块巨大的花岗岩组成,形似太阳而得名。在此亦可喻指揽抱在怀里的小孙女。
7).扶搊[ fú chōu ] :拉扯。从下面向上用力扶起人或掀起(重物)。由日光岩的高陡,攀爬的艰难。引申为人爬行过程中前后的携手搀扶。
8).登陟[dēng zhì]:意思是登上;升上天。
9). 勖[xù]:意思是勉励、鼓励或督促的意思。《诗经》中有“以勖寡人”。
10).巅峰:即日光岩的最高峰。
11).青缇[ qīng tí ]:指深红色。青色和橘红色融合成的颜色。引南朝 梁元帝 《与刘智藏书》:“日似青緹,云浮红蘂。”(意思是:太阳像青色的丝绸,柔和而明亮。云彩像红色的花蕊,轻盈漂浮。描绘了一幅美丽的自然景象,太阳柔和,云彩轻盈,色彩鲜明,给人以宁静美好的感受。这种表达常见于诗歌或散文中,用以渲染氛围或表达情感。)。
附(Ai点评):
《七绝. 登日光岩》这首诗描绘了攀登日光岩的壮丽景象,通过生动的意象和精炼的语言,展现了攀登过程中的艰险与登顶后的豁然开朗。
首句“巉岩叠崿夹天梯”,以“巉岩”和“叠崿”形容山势的险峻,而“夹天梯”则巧妙地比喻了攀登的路径,仿佛直通云霄,既展现了自然的雄伟,又暗示了攀登的艰难。
次句“建木攀爬碧落疑”,借用“建木”这一神话中的通天之树,进一步以夸张的手法描绘了攀登的高远,而“碧落疑”则表达了攀登者在过程中的一种恍惚与不确定感,仿佛置身于天际,不知身在何处。
第三句“揽日扶搊登陟勖”,通过“揽日”这一动作,形象地描绘了登顶的壮举,而“扶搊”则细腻地刻画了攀登过程中的艰辛与努力,同时又有相互勉励的精神力量。此句既展现了攀登者的决心与勇气,又传达了一种与天地相融的豪情。
结句“巅峰画卷沐青缇”,以“巅峰画卷”比喻登顶后所见的壮丽景色,而“沐青缇”则形容这景色如同被青色的丝带所环绕,既美丽又神秘。此句既是对攀登成果的赞美,也是对自然美景的颂歌。
整体而言,这首作品通过生动的意象和精炼的语言,成功地描绘了攀登日光岩的壮丽景象,表达了攀登者对自然的敬畏与对挑战的勇气。同时,作品也展现了七绝诗的魅力,以简练的笔触勾勒出丰富的意境,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能够感受到攀登的艰险与登顶的喜悦。
林荣茂,福建泉州安溪人。中学高级教师,任中学校长期间,创新性构建了“六位一体”的社区教育平台,有效促进学校的发展和提升。成功做法,得到中国教育部、福建省教育厅等教育主管部门的高度肯定和推广。业余古诗词爱好者,曾荣获2023年第一届“世妙风华杯”全国诗词大赛初、决赛“状元、榜眼”之殊荣;有十多首诗词作品入选稻田文学2022年度精品文库《精选诗词集》;参加2024年中国诗书画家网、华夏开明书画院主办的第三届“晋唐杯”当代诗联书画创作赛中,荣获一等奖;参加2024年现代名家书画网举办的“华夏文人奖”文学网络评选大赛中,荣获三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