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地感怀
文/樊志刚(辽宁)
疏影摇落透微凉
碧帘垂挂滴清香
蜂蝶匆匆来复去
人迹了了谙无常
往生西莲
文/樊志刚(辽宁)
雨后游闲
信步至山间
曾与当年旧游处
独自徘徊
隐隐思如绵
有多少残痕旧迹
斑斑点点
随岁月荒蚀
已成记忆中的
段段碎片
想客身匆匆如旅
无常相伴
有多少无奈
随风远逝
散去如烟
佛说三界火灾
一日无安
何不蒙弥陀救度
一句洪名
往生西莲
山中潜坐
文/樊志刚(辽宁)
潜坐山深处,闭目入静观
啼鸟随远近,幽谷响流泉
松风尤惬意,鹊语叙缠绵
此心无所虑,晚景更悠闲
明月下莲舟
文/樊志刚(辽宁)
凭远望
烟雨漫江楼
燕子翻飞情切切
断鸿声里思旧游
空余点点愁
人生事
匆匆几度秋
梦中不知身是客
谋虚逐妄成苦囚
堪破又何求
故乡里
明月下莲舟
菡萏花开清如许
玉雨清音满画楼
随意更何求
樊志刚的这组诗,以细腻的笔触勾勒自然景致与内心感悟,在山水意趣与人生哲思间流转,既含对过往的怅惘,亦有对超脱的向往,字里行间透着沉静的禅意。
《旧地感怀》:于静谧中悟无常
“疏影摇落透微凉,碧帘垂挂滴清香”,开篇以光影、触感、气味勾勒出清幽之境,“疏影”“碧帘”的意象带着朦胧美,悄然铺垫出宁静氛围。而后“蜂蝶匆匆来复去,人迹了了谙无常”,以蜂蝶的来去匆匆与人迹的稀疏,自然引出对“无常”的体悟,将眼前景与心中思巧妙融合,于细微处见禅理。
《往生西莲》:由旧迹生超脱念
“曾与当年旧游处,独自徘徊”,旧地重游的怅然跃然纸上;“随岁月荒蚀,已成记忆中的段段碎片”,道尽时光流逝中人事的消散。诗人由“客身匆匆如旅,无常相伴”的无奈,转向“佛说三界火灾,一日无安”的觉悟,最终落于“一句洪名,往生西莲”的向往,情感从怅惘到寻求超脱,层次分明。
《山中潜坐》:在静处享悠然
“潜坐山深处,闭目入静观”,开篇便定下宁静基调。“啼鸟随远近,幽谷响流泉”“松风尤惬意,鹊语叙缠绵”,以声衬静,将山间生机融入静谧之中。末句“此心无所虑,晚景更悠闲”,直抒胸臆,道尽沉浸自然时的澄澈与安然,满是对当下自在的珍视。
《明月下莲舟》:从愁绪到豁然
上阕“烟雨漫江楼”“断鸿声里思旧游”,借烟雨、断鸿等意象,写尽“空余点点愁”的怅惘;中阕“人生事,匆匆几度秋”“谋虚逐妄成苦囚”,感慨人生短促与执念之苦;下阕“故乡里,明月下莲舟”,以明月、莲舟的清美意象,引出“随意更何求”的豁然,从愁思到顿悟,情感流转自然,余味悠长。
整体而言,这组诗善用自然意象承载心境,或悟无常,或求超脱,或享悠然,于平淡中见深致,禅意与诗意交织,读来令人心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