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终局·魂归(上)
晨光穿透破碎的彩绘玻璃,在钟楼地面上投下血斑似的投影。陶永康跪在光与影的交界处,怀中抱着那个仍在发光的玻璃子宫。林素倚在墙角,腹部的当归苗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枯萎,她的目光却比三十年来任何时候都要清明。
"记忆虫......"她抬起布满青筋的手,指向散落满地的黑线残骸,"是马世安从千年槐树心里培育的......它们以誓言为食......"
小蝉的木质身躯正在崩解。槐树皮般的皮肤片片剥落,露出里面晶莹如玉的骨骼——那具小小的骨架胸口,赫然刻着"周林之女,当归不归"八个篆字。少女用最后的人形手指触碰玻璃子宫,胎儿突然伸出透明的小手,与她的指尖隔空相贴。
"妈妈......"小蝉的声音越来越轻,"我该走了......"
陶永康的断钢笔突然从地上弹起,笔尖沾着他尚未干涸的血迹,在空中写下最后的医嘱: "以父之骨为引" "以母之血为媒" "当归当归" "魂归来兮"
林素突然扯出腹中的当归苗。令人惊异的是,根系末端连着的竟是一截指骨——那缺失的左手小指!当指骨落入玻璃子宫的刹那,整个钟楼响起恢宏的钟鸣,仿佛时光倒流回三十年前那个夏夜。
第十九章:终局·魂归(下)
晨雾中的校园宛如幻境。陶永康抱着玻璃子宫走出钟楼,惊觉四周景物全都回到了1987年的模样。年轻的周慎行正在槐树下读书,马教授夹着讲义匆匆走过,而林素——扎着麻花辫的林素,捧着刚摘的当归草向他微笑。
"这是......"陶永康低头看向怀中的玻璃子宫,里面的胎儿正在迅速成长,转眼已成足月婴儿的模样。
校园广播突然响起莫沉温润的嗓音:"......药理实验证明,当归提取物能逆转记忆虫的活性......"广播声里,陶永康看见年轻的自己躲在实验室角落,正将某种药剂注入银戒之中。
钟声再响。眼前的幻象如潮水般退去,陶永康发现自己站在现代校园的草坪上。怀中的玻璃子宫已经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个真实的、温热的婴儿——女婴左手小指上缠着红绳,腕间有个银镯形状的胎记。
林素的身影出现在晨光尽头。她腹部的伤口神奇愈合,手中握着株新生的当归苗。"三十年了......"她接过啼哭的婴儿,"我们的当归......终于回家了......"
医学院的老槐树突然开花。雪白的花瓣纷扬如雪,落在陶永康斑白的鬓角,也落在婴儿稚嫩的脸庞。花雨中,五个模糊的身影向远方走去,最年轻的那个回头挥手,口型似乎在说"谢谢"。
陶永康的白大褂口袋里,那支断钢笔突然发出轻微的"咔嗒"声。他掏出来一看,笔帽上的校徽重新变得完整,只是里面藏的微型胶卷已经化为灰烬。
(全文完)
后记:病魂归处
写完《病魂录》最后一个句点时,窗外正是梅雨时节。潮湿的空气中飘来中药房熬煮当归的气息,恍惚间竟分不清现实与虚构的界限。这部横跨三十年的医者悲歌,与其说是精心编织的故事,不如说是一场漫长的招魂仪式。
鲁迅先生曾言:"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和看客。"而在这部小说里,那些被永生实验异化的知识分子,何尝不是另一种意义上的"病魂"?他们用银针穿刺记忆,以骨血豢养誓言,最终把自己活成了浸泡在福尔马林里的标本。
小蝉这个角色是最初就确定的意象——那个永远长不大的"当归"之女,承载着我对"未出生可能"的执念。她木质化的身躯里藏着所有未实现的承诺,就像现实中那些被时代碾过的理想,终究会生出倔强的槐树新芽。
特别要感谢省立医院老药房的那位徐姓药师。2018年深秋,我偶然见他用当归熬制特殊的药引,枯瘦的手指捏着银针挑出药渣里的细黑线虫,这个画面直接催生了"记忆虫"的设定。可惜小说完稿前夕,老人已驾鹤西去,临终前托人转交我一包混着槐花的中药,笺上写着"文字亦当归"。
最后那段跨越时空的魂归场景,写于凌晨三点的急诊室陪护间隙。走廊尽头新生儿的啼哭与心电监护仪的警报此起彼伏,恰如小说里生死交织的钟声。或许真正的救赎从来不在缥缈的永生实验,而在于我们终于学会在腐朽的誓言里,种出新的当归。
这部作品里有太多我私人的印记:祖父的钢笔、母亲的中药柜、某位教授胸口的疤痕......如今它们都化作墨痕血泪,封存在这本《病魂录》中。倘若读者能从中嗅到一丝当归的苦香,便是对所有这些"病魂"最好的告慰。
—— 甲辰年梅雨夜 于金陵槐荫居
【作者简介】胡成智,甘肃会宁县人。八十年代开始文学创作,现任都市头条编辑及认证作家。曾在北京鲁迅文学院大专预科班学习,后于作家进修班深造。其中篇小说《金兰走西》荣获全国二十四家文艺单位联办的“春笋杯”文学奖。诗词作品多见于“歆竹苑文学网” 代表作有《青山不碍白云飞》《故园赋》《群居赋》《觉醒之光》《诚实之罪》《盲途疾行》《文明孤途赋》等。近年出版有《胡成智文集【诗词篇】【小说篇】》三部曲与《胡成智文集【地理篇】》三部曲。长篇小说有《山狐泪》《雾隐相思佩》《龙脉诡谭》《山河龙隐录》《乾坤返气录》等己出版。
八十年代后期,便长期从事于周易八卦的预测应用,并深入钻研地理风水理论与实践。近三十年,著述了《山地风水辨疏》《平洋要旨》《六十透地龙分金秘旨》等六部地理专集,均收录于《胡成智文集【地理篇】》中。该文集属内部资料,不宜全部公开,部分地理著述正逐渐在网络平台发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