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唐诗仙——李白
作者:兰云
李白(701~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出生地,吉尔吉斯斯坦境内,五岁随父来蜀都锦州昌隆县(今四川省绵阳市江油市青莲镇)。有人说李白是山东人,也有说西域碎石,也有说陇西成纪人,说的都正确,但,严格意义上讲应是四川江油市青莲镇人。其他应称祖籍,或工作等地。李白是唐代伟大浪漫主义诗人,父亲李容,生二男一女。诗人李白为人豪爽大方,乐于广交诗友,喜欢饮酒作诗,人称“酒中八仙”,虽然没文凭,但,才高八斗,学富五车,曾经得唐玄宗李隆基赏识,担任翰林院职员,后赐金放还后,游历全国,得许国师宰相赏识与许家千金喜结良缘。后唐肃宗李亨即位后,卷入永王之乱,流放夜郎,辗转到达当涂县令李阳冰家。上元二年,去世,时年六十二岁。
当杜甫在《饮中八仙歌》里写下“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时,或许未曾想到,这个醉卧长安的狂士会成为后世中国人心中永恒的文化符号。李白,这位生于碎叶城的“谪仙人”,用他的诗笔勾勒出盛唐最绚烂的轮廓,也用他的人生演绎了一场关于自由与理想的不朽传奇。
一、仗剑去国:少年侠气与漫游之路
长安元年(701年),李白诞生于西域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境内),这个流淌着胡汉血脉的少年,自幼便显露出异于常人的禀赋。《新唐书》记载他“十岁通诗书,既长,隐岷山”,但他的青春并未在书斋中消磨。十五岁那年,他怀揣一柄长剑走出蜀地,“仗剑去国,辞亲远游”的誓言里,藏着盛唐文人最炽热的江湖梦。
从峨眉山到洞庭湖畔,从金陵城到扬州路,李白的漫游不是寄情山水的闲游,而是一场寻道、交友、干谒的人生修行。在安陆,他入赘许家,与前朝宰相许圉师的孙女结为连理;在江夏,他与孟浩然“故人西辞黄鹤楼”,留下千古送别绝唱;在长安,他与贺知章一见如故,金龟换酒的典故至今仍在市井间流传。这段“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的岁月,让他的诗笔沾染了蜀地的苍劲、楚地的空灵、吴地的婉约,最终熔铸成独树一帜的“太白体”。
二、长安供奉:金銮殿上的诗仙与酒仙
天宝元年(742年),四十二岁的李白迎来人生巅峰。经玉真公主举荐,他被唐玄宗召入长安,供奉翰林。在金碧辉煌的大明宫,他挥笔写下“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让杨贵妃的丰姿永远定格在诗行里;他醉酒草诏,让高力士脱靴、杨贵妃研墨,将文人的狂傲推向极致,也为自已埋下种种隐患。
但长安的繁华终究容不下一颗自由的心。宫廷的束缚、权贵的倾轧,让他逐渐看清“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真相。三年后,他自请还山,带着玄宗赏赐的金帛再次踏上漫游之路。离开长安那天,他回望这座让他欢喜让他忧的都城,写下“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将失意化作更磅礴的豪情。
三、诗酒风流:笔墨间的盛唐风骨
李白的诗,是盛唐气象最生动的注脚。他写山水,“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庐山瀑布,让后世无数诗人望而却步;他写友情,“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的真挚,穿越千年仍能打动人心;他写壮志,“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的豪迈,成为中国人心中永不褪色的精神图腾。
酒是李白诗魂的催化剂。在《将进酒》里,他高唱“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将怀才不遇的愤懑化作对生命的礼赞;在《月下独酌》中,他与月影共饮,“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的孤独,却透着遗世独立的洒脱。他的诗酒人生,恰如余光中所说:“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
四、乱世悲歌:从永王幕僚到夜郎流放
安史之乱的烽火,彻底改变了李白的人生轨迹。至德二载(757年),他应邀入永王李璘幕府,写下《永王东巡歌》抒发平乱壮志。但这场政治投机最终以失败告终,他被判流放夜郎。乾元二年(759年),行至白帝城时,朝廷大赦的消息传来,狂喜中的诗人写下“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让这首快诗成为中国文学史上最轻快的逃亡记录。
晚年的李白漂泊于江南,在宣城敬亭山,他写下“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的绝句,洗尽铅华的文字里,藏着历经沧桑后的通透。宝应元年(762年),这位六十二岁的诗人在当涂病逝,传说他醉后捞月溺水而亡——这个浪漫的结局,或许正是他留给世界最后的诗意。
五、万古流芳:穿越千年的文化符号
纵观历史,李白一生虽然才华横溢,主要原因,李白虽然文采出众,但,爱自由,不爱权贵,性格耿直,清高,傲骨,空有一生才华,与当年时代是格格不入流,所以,李白一生没正经当过象样官员。李白出生商人之家,唐代有规定商人之后,不许考进士,另外,李白父亲原来也是朝廷罪犯,被流放到夜郎国,等于朝廷不与他机会等等。李白死后,他的诗名随着时间的推移愈发显赫。中唐韩愈将他与杜甫并称为“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宋代苏轼赞叹他“李太白、杜子美以英玮绝世之姿,凌跨百代”;明代杨慎在《升庵诗话》中称其“太白诗之不可及处,在乎神识超迈,飘然而来,忽然而去”。
在今天的中国,李白的诗仍是每个孩童启蒙的必读文本,“床前明月光”的吟诵声跨越地域与时代。他的形象出现在影视剧里、游戏中、流行歌曲里,成为中国人精神世界里永远的“谪仙人”。从西域碎叶到长安宫殿,从江湖扁舟到采石矶头,李白用一生诠释了什么是“活得淋漓尽致”,他的诗与他的人,早已成为中华民族文化基因中最璀璨的片段。
站在千年后的今天回望,李白的价值不仅在于留下了千余首传世佳作,更在于他用生命证明:一个人可以在世俗的束缚中保持精神的自由,在命运的浮沉中坚守理想的光芒。正如他在《临终歌》中所唱:“大鹏飞兮振八裔,中天摧兮力不济。余风激兮万世,游扶桑兮挂石袂。”这只折翅的大鹏,终究用余风激荡了万世人心。
2025年8月3日
【作者简介】
兰云,笔名绿叶,中华诗词学会会员。生于1953年3月,福建省福安市人。坐视夕阳,因酷爱传统国粹唐诗宋词,故拾韵度墨,笔笺烟云,描写岁月,春秋留痕,低吟人生百味,阔唱生活情调,善于挥诗雨(指诗词类),画兰虹(指散文类)。创作古诗词仟余首,有五言,七言诗律,各种词牌词赋,缤纷多彩,华丽多姿,篇篇诗文,谨列于《黄河诗社》《长江诗社》《上海滩诗叶》《当代文艺》《秋园诗社》《福安文艺》等等各大媒体及网络平台,时常荡漾在五湖四海读者面前。喜欢擂台上探小峰,曾参加过全国笫五届”华夏杯”词诗大赛,并获得一等奖,部份作品被《上海滩诗叶》刊物收录,并成功编入《大世界基尼斯之最》,深受广大诗友的喜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