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岁月 这只是我表达的一小部分
文/褚向平(河北)
黄昏 能愉悦写一封信
就觉得有些超凡脱尘
但我写不出岁月的
永恒与纯真
我不是个主动的人
至于世俗岸远舟沉的故事
我能挖掘什么
又有什么可以寄托
你不得知 我也不得知
如今 为一朵落花无可名状
并莫名伤心
谁能解落花通过流水
获取了自由之身
一年一年光阴似箭
一次次涅槃重生
这只是我要表达的一小部分
从春到秋的留白
包括一株小草的兴衰
我承认 我早已读懂
亦坦然接受 失去的 存在的
如数家珍
这首诗以沉静的笔触触碰岁月的肌理,在“表达的一小部分”里,藏着对时光、得失与存在的细腻叩问,字里行间弥漫着一种淡然却深刻的哲思。
以“局限”观照岁月的深邃
诗人开篇便坦诚“写不出岁月的永恒与纯真”,这种“写不出”的局限,恰恰成了观照岁月的独特视角。他不是主动的掌控者,面对“世俗岸远舟沉的故事”,坦言“你不得知 我也不得知”,这种对未知的接纳,消解了对岁月的强行解读,反而让岁月的神秘与宏大更显真切。正如为“一朵落花”莫名伤心,却又领悟它“通过流水获取了自由之身”,在矛盾的情感中,完成了对时光流转中“失去”与“获得”的双重体认——落花的凋零亦是自由的开始,岁月的流逝里藏着另一种形式的存在。
在“留白”中接纳生命的本真
“一年一年光阴似箭,一次次涅槃重生”,诗人将岁月的轮回具象化为自然的律动:落花的荣枯、小草的兴衰、从春到秋的留白。这些“一小部分”的表达,实则是对生命本真的凝视。他“早已读懂”并“坦然接受”失去与存在,如同“如数家珍”般珍视生命中的每一段历程,不执着于永恒,只安于当下的体悟。这种接纳并非消极,而是历经岁月沉淀后的通透——明白能言说的只是岁月的碎片,而那些未被言说的留白,恰恰是岁月最丰厚的馈赠。
整首诗没有激昂的呐喊,只用近乎自语的语调,在黄昏的写信、落花的飘零、小草的兴衰中,勾勒出对岁月的敬畏与和解。所谓“表达的一小部分”,或许正是岁月最动人的模样:它无需被完全诠释,只需被用心感受,坦然接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