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五月麦黄时的对视
一
布谷鸟叫过头遍,慢湾坡的麦子就黄了尖。程程蹲在地头磨镰刀,青石上洒的水泛着铁锈色。他望着坡下金兰家的麦地——二十亩旱地像块黄绿相间的补丁,灰毛驴正拉着石磙子碾场,扬起一片金雾。
"程程哥!"喊声顺着热风飘上来。金兰戴着破草帽站在麦浪里,蓝布衫被汗水浸出深色的蝴蝶斑。她挥舞的手臂像根风中的麦秆,阳光透过指缝,在她脸上投下跳动的光斑。
程程的镰刀在磨石上打了个滑。自从正月十五那晚在毛驴车上分开,他俩再没独处过。他低头看见自己手背上结痂的划痕——是那晚金兰的塑料珠子刮的,如今已长出了粉色的新肉。
"发啥愣哩?"父亲在背后踹了踹他的草鞋底,"张铁匠家要借咱的梿枷,你晌午送过去。"
二
日头爬到正当中时,程程扛着梿枷往坡下走。麦田里蒸腾的热气扭曲了视线,蝉鸣声像张密不透风的网。拐过老坟湾的酸枣丛时,他突然撞见金兰在沟底洗衣裳——这回没穿红秋衣,而是件男式的白汗褂,湿漉漉地贴在背上,透出里头细带的轮廓。
"偷看我!"金兰拧着衣裳咯咯笑,水珠子溅在程程脸上,带着汗咸味。她光脚踩在青苔石上,脚踝沾着几片槐树花,像缀着碎银子。
程程放下梿枷,从怀里掏出个油纸包:"供销社新来的白糖糕。"油纸被汗水浸透了,露出里头菱形的糕点。金兰突然抓住他的手腕咬了一口,虎牙在掌心留下个月牙印。
"甜吧?"程程缩回手,感觉被她咬过的地方火辣辣的。
"没你正月里给的黄豆甜。"金兰眨眨眼,突然扯开衣领往里扇风。程程瞥见锁骨下方有块红痕,像朵被揉碎的山丹丹——那是他除夕夜不会亲嘴,磕出来的淤青。
三
麦场上的梿枷声此起彼伏。程程帮着张铁匠家打麦时,金兰总把麦捆往他跟前堆。麦芒混着汗水粘在脖子上,刺痒得像无数小针在扎。他弯腰捆麦秆时,听见金兰在背后哼《割麦调》:"镰刀弯弯月牙牙,割不断妹妹的悄悄话..."
"程家后生!"张铁匠突然吼了一嗓子,"麦垛后头歇晌去!"周围响起善意的哄笑。程程红着脸钻到麦垛后面,发现金兰早用麦秆铺了个窝,上面摆着盛满浆水菜的粗瓷碗。
树影慢慢偏斜。金兰突然凑过来闻他衣领:"有股子青麦秆的香。"她的鼻尖蹭过程程的下巴,带着晒热的汗味。远处打麦声渐渐停了,场院上飘来熬罐罐茶的苦香。
"新疆又来信了。"金兰用麦秆在地上划字,"俺大说秋后要去相看。"程程盯着那个歪扭的"疆"字,突然抓住她的手按在麦茬上——去年冬天粪场扬土的那只手,如今掌心全是茧子。
四
日头西沉时,程程帮着把最后一垛麦子装上驴车。金兰趁人不备,往他裤兜里塞了团东西——是根红头绳,缠着几根长长的黑发。晚霞把麦场染成橘红色,灰毛驴的尾巴扫过车板,扬起细碎的金色尘埃。
回程路上,程程落在人群最后。他摸出那根红头绳,发现发丝根部还粘着毛囊——这丫头准是硬揪下来的。月光照在麦茬地上,白花花的像层薄霜。他突然听见坡下传来打铁声,叮叮当当的,像是要把这漫漫长夜砸出个窟窿。
【作者简介】胡成智,甘肃会宁县人。八十年代开始文学创作,现任都市头条编辑及认证作家。曾在北京鲁迅文学院大专预科班学习,后于作家进修班深造。其中篇小说《金兰走西》荣获全国二十四家文艺单位联办的“春笋杯”文学奖。诗词作品多见于“歆竹苑文学网” 代表作有《青山不碍白云飞》《故园赋》《群居赋》《觉醒之光》《诚实之罪》《盲途疾行》《文明孤途赋》等。近年出版有《胡成智文集【诗词篇】【小说篇】》三部曲与《胡成智文集【地理篇】》三部曲。长篇小说有《山狐泪》《雾隐相思佩》《龙脉诡谭》《山河龙隐录》《乾坤返气录》等己出版。
八十年代后期,便长期从事于周易八卦的预测应用,并深入钻研地理风水理论与实践。近三十年,著述了《山地风水辨疏》《平洋要旨》《六十透地龙分金秘旨》等六部地理专集,均收录于《胡成智文集【地理篇】》中。该文集属内部资料,不宜全部公开,部分地理著述正逐渐在网络平台发布。
